奇迹是给自己的机会|读《奇迹男孩》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奥吉,但我们未必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奇迹男孩》中,奥吉是一个面部畸形的普通男孩,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残疾,他有充分的条件受到他人的歧视和孤立,毕竟经过无数次面部修复,他看起来仍然非常诡异。
而更普通的我们,尤其是青春年少时,遭遇虽远不及他的程度,但常常感到同他一样的痛苦。也许是身材太高或者太矮,太胖甚至太瘦,皮肤太黑或者太白,发育太好,或者不好……手脚不协调,跑不快跳不远,学习努力成绩欠佳……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即使不少实属荒唐,但还是足以让我们自惭形秽。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和别人一样”。
别人的一个侧目,一抹笑容,一声低语,不知所起,便全都归结于自己,“一定是在嘲笑,议论,孤立……我”,自卑的人更加谨慎。不是细致谨慎,而是谨小慎微。
读罢《奇迹男孩》,我感动于杰克,维娅,贾斯汀的勇敢与孤独。感动的是,他们以正直,纯洁的心灵守护了奥吉,他们尊重了一个本可以弃之不顾,或者群起而嘲的人。这不是刻意为之的保护,但这确实是一种极具分量的庇佑。
无可避免,他们也遭到来自大众的挑战。因为奥吉,他们也会受人侧目,经历挣扎,但是面对选择,一个是不被追责的恶意,另一个是并不轻松的善良,他们遵从本心的善意,而不是从众,媚众。好朋友杰克,这个沙哑着声音的调皮男孩,被“猴子在中间”的戏弄左右逗弄的时候,没有放弃真正的友谊,没有放弃奥吉。他总是应付自如,不让人看出他的难过。
正因如此,朋友们为奥吉所承担的泪水和孤独如此动人,如此珍贵。
一定程度上还有米兰达,她送给奥吉头盔,她了解奥吉的梦想,她尊重奥吉隐藏起自己时自由的快乐。她一度背弃了与维娅的友谊,但她没有遗失自己,短暂的迷失谁能避免?
更有奥吉的父母。他们共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就是善待奥吉。不遗弃不放任,不迁怒不忽怠。
~~~~~~~~~~~~~~~~~~~~~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能够被善待,是一种幸运;同时,能保有自我,传播善意,也是一种幸运。
这份幸运,必得是出于明智的教育环境。校长为这个特殊学生煞费苦心的安排,英文老师布朗先生的“信念教育”,甚至孩子们,即使初见那张脸藏也藏不住震惊,但从不曾当面大笑或
围攻。这没那么容易,但这样的教育土壤让奥吉的生存和成长有了可能。
布朗老师说,信念,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法则,是在决定真正重要的事情时可以指引我们的任何东西。学习,交朋友,固然重要,但是正如学校的宗旨,“认识自己”,才是接受教育的重要目的。也许是颇有用心,布朗老师传授的第一条信念就是:“当你面对善良和正确的选择时,选择善良。”
~~~~~~~~~~~~~~~~~~~~~
英文老师就是美国的“语文课老师”了。无论国别,国文课程老师的教学责任似乎大同小异。
他的话再一次让我确信:正直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原则存在的意义,绝不是遵守法则这样简单,它能让我们始终不迷失自我。
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做有亏自己德行的事情。道德的约束不是为了有利他人;仅仅为了能不使内心迷失就足以虔诚遵循。
奥吉和朋友们有幸在宽容与自由中生活。如果不是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中学教育环境。奥吉的故事,无疑会是一种悲剧。
而这种悲剧,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熟知的,见惯的样子。正如译者序言中回忆起的被父母虐待的傻子,他的儿子小土豆小学学校里被欺凌六年的同学Q……一个个被遗弃的人……
~~~~~~~~~~~~~~~~~~~~~
我的记忆里,也有这样一位傻子。那是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怕他,反正我和小妹都很怕。他比我们大,看不出年龄,现在想来应该是个青年。上下学路上最怕他追着我们的车子跑,怕被他一把抓住自行车后座。
但他却从没真的伤害过我或者我认识的朋友。他追我们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样子,不知道他有没有名字,也不知道从何时,总之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就是“傻咪咪”了。
他笑眯眯的,但我却从来没有看到他有什么朋友,不知道他是否上过学,甚至多少年都不曾想起这么一个人后来又怎么样了。
父母,陪伴,教育,关爱这样的东西在“傻子的生命”里应该是缺失的了。就算是得到教育,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因为各种不起眼的愚蠢的原因,被别有用心的同学选择区别对待,孤立的人们,多不胜数呀。
这么多悲剧的奥吉,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一个悲剧的奥吉。也许我们没有天生畸形,没有智力残缺,但是我们都不完美,谁不曾自愧不如,自惭形秽?
如果大环境一直这么坏,如果我们不教育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选择善良”,那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孤立的奥吉。
无数个被区别对待的人,填充在我们记忆的缝隙,当似曾相识的情境再次出现时,谁都不想沦为最新的傻子,谁都不敢“独树一帜”施以援助。那么,我们一定不会获得奇迹。
奥吉,早已习惯这世间的震惊和不友好,他是用自己的幽默,聪慧和魅力赢得了真正的朋友。不是他人的同情。不发声,不相助,不敢违众的一个个的正常的我们呢,若如愿以偿变成“和别人一样”,你能否真正坦然安心地接受这份“普通平常”?
你怨怼自己的平凡,是因为你早就选择“和别人一样”。
这世界的美好不全赖你的同情。善意,友好,不自大,只是多给我们一个拥抱丰富的机会。不然,你这么无趣还自以为了不起,真的就能满足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