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的疼痛,只有练过的人才懂
(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收益,就要付出努力。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句话对应的英文是,“No pains, no gains.”在瑜伽的世界里,翻译这句话就会直白得多,“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
Brad Ramsey于1973年开始在恩西尼塔斯与David Williams一起练习。1975年,Pattabhi Jois和Manju Jois第一次到美国,他也追随他们练习阿斯汤加瑜伽,后来还担任Manju的助教。Brad于1980年开始常驻夏威夷。
Brad在《传承》中谈到了对瑜伽练习疼痛的理解,原文是“疼痛是有好处的,你可以感觉到它的效果,也能感受到之后身心的平静。我觉得这跟内啡肽并没关系,而是这套练习系统的效果。你甚至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大脑静止下来。如果你把一切交给神,那痛苦也不算什么,不过是练习的一部分而已,真的。Manju总是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我想这句话有它的道理。痛苦是必要的,它也是我们的老师。”
“通常我们把痛当成身体要我们停止的信号,因为这表示你快要受伤了。这是美国人的想法,也许全世界也都这样想吧,不过美国人尤其这样认为。很多瑜伽学派觉得,如果会痛,就表示你做错了。如果你的身心本来就很健全、完美,那么我可以理解你会这样想;如果你已经很完美了,那么不舒服地改变身体现状或许没有好处。但是如果你可以从中获得成长,从中改变需要改变的问题,那么我相信这套练习可以满足你真正的需要,并培养灵性。如果没有痛苦,就不可能有所改变。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成功案例,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从第一天练习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痛苦,永远都有一些挑战。”

在这几年的瑜伽练习中,我体会到疼痛是分好与坏的。在双膝跪地的体式中,如果我们感受到膝盖疼,这就是坏的疼痛,代表身体相关的肌肉没有启动,导致膝关节承重了。时间久了,膝关节就很可能受伤。
有时,瑜伽老师会建议在膝关节下面垫上小毛巾,这样能减轻疼痛感,但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更安全的方式是,按照老师的引导词,一步步进入体式,感受体式中要锻炼的肌肉,激活肌肉,避免膝关节承重。只有正确地做体式,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不然,只是摆成了体式的样子,不仅没有锻炼效果,反而还会造成伤害。
好的疼痛,还会伴有酸爽感。比如在坐角式中,我的身体比较僵硬,大腿后侧比较紧,无法一下子让上半身向地面沉降。我会跟着老师的引导,一点点深入体式,在感受大腿后侧有拉伸的同时,双腿股四头肌不断收紧,用力上提。这样,就算拉伸再深入,也不太会受伤。
瑜伽练习中的拉伸,都需要伴随着肌肉的收紧,这是我们时刻要牢记的。体式中的拉伸感,很酸爽。疼痛只是一时的,往往一节课下来,双腿会特别轻松,有种经脉被打通的舒适感。
如果保持体式时,有强烈的酸痛感,感觉要坚持不住了,可以关注呼吸,均匀地用鼻子吸气呼气,努力让呼吸延长、缓慢。当意识转移到呼吸上时,拉伸感会渐渐消失,很神奇。
当然,我也会有酸痛感持续伴随的时刻。有一段时间,我早上练习阿斯汤加之后,走在上班的路上,双腿就会有莫名的酸痛,就好像腿里有一根筋在抽搐。办公时,坐椅子时间太长了,酸痛感也会时不时撩拨一下我。这种时刻,换个姿势,站起来走走就好了。
疼痛,应该也算一种对身体的觉知。瑜伽练习,让我们有机会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深入探究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一个内观的过程。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每天我们都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刺激着,感官都是向外看的,又有多少机会静下心来向内观呢?
时间长了,我们会容易怀念过去,畅想未来,而对于我们身处的当下,却置之不理。
也许,我们该试着多内观。瑜伽是一扇开启内观的大门。如果您有兴趣推开这扇门,您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您将会专注于此刻,遇到那个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段旅程,充满奇幻色彩,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更多瑜伽内容,欢迎关注公👸号-惰惰的瑜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