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生在南洋仕在北洋″《学苑述往》(一)》陈再明20、10、25
《中行月旦》,是张中行人物月旦集的别名。主要月旦近现代的学术界人物,尤以在北大执教的名教授为主,故可谓″学苑杂话″。″学苑杂话″的《中行月旦》,便与″文坛思故″的《实秋看云》和″政海谈秘″的《聚仁听涛》,鼎足而三。
《中行月旦》评辜鸿銘
辜鸿铭(1857一1930),名汤生,以字行。籍贯福建、晋江,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0岁随英人到英国,先后在英国、德国读书,其后还到过法、意、奥等国。通英、法、德、垃丁、希腊等几种语文,尤其用荚文写文章,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味儿,连英国人也要刮目相看。
20几岁回国,改读中国古籍。生活上也大大地改变,蓄发梳辫、戴瓜皮小帽、长袍马褂、穿双梁鞋,张口子曰诗云,间也Yes、No,成为十足的怪物。受到张之洞的器重,入幕府为幕僚。清末到外务部任职,官至左丞。清朝退位,辜表示效忠清室,不剪辫子。
蔡元培校长请他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等,他接受了。这,由他看来是牛刀小试,心情冷漠可想而知。于是其后又到日本讲过学。不久回国,总算迈过古稀的门槛,最后戴着瓜皮小帽拖着辫子,去見上帝了。
辜鸿铭,他自己说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外国人特别祟拜他,说:″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因为他们在自己国内读到的《四书-论语、中庸》,就是由辜鸿铭翻译的。
罗家伦在台湾政冶大学讲课时,说起他在北大听过辜鸿铭讲英国诗的课,说:″他在黑板上写中国字,常常会缺一笔多一笔,并且字写得丑得要命。一给同学们签名,他自己署名的那个辜字中,十字和古字相离约摸有二三分阔,谁相信这是鼎鼎大名的辜鸿铭先生自己的签名呢?″
温源宁评介辜氏的《辜鸿铭先生》(英文写的,译成中文,名《一知半解》)一书中,说:″他只是一个天生的叛逆人物罢了。他留着辫子,有意卖弄,这就把他整个的为人标志出来了。他脾气抝,以跟别人对立过日子。大家都接受的,他反对。大家都崇拜的,他蔑视。他所以得意扬扬,就是因为与众不同。因为时兴剪辫子,他才留辫子。要是谁都有辫子,我敢保辜鸿铭会首先剪掉。″
总之,辜鸿铭的特点是″怪″。他最会骂人,却骂得痛快。且看以下三则:
一,有一次,他跟胡适说,他编了一首白话诗: 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注,监生指国子监生。孔会指伪道学的孔教会)
二,他用英文写的″讽刺文章″说:″什么是天堂?天堂是在上海静安寺路最舒适的洋房里。谁是儍瓜?傻瓜是任何外国人在上海不发财的。
三,他在北京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人物。一位外国记者问他说:″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他答道:″有,法子很简单,把现在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拉出去抢决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
四,辜鸿铭是主张″一夫多妻″制的,也就是男人应该有几个姨太太。他打比方说:″一个茶壶总要配几个茶杯的,只一个茶杯,派不上用场。所以男人有几个小老婆,是天经地义的。″
-
甜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1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