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结:《爱的艺术》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后半部分。
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成熟回答,共生有机体的结合是不成熟的回答。
共生有机体结合的消极形式是服从。即受虐癖。保护者就是他的生命,没有保护者他就无法生存。保护者的威力超过一切。受虐狂必须成为保护者的一部分,才能分享保护者的伟大和能力。不做任何决定和冒险,从不孤独,也决不独立。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诞生(胎儿是母亲的一部分)。偶像崇拜。宗教。生理需求和性需求。服从不仅是想象力的产物,而且是一种与全身有关的生理需要。命运、疾病、有节奏的音乐、吸毒、催眠。
共生有机体结合的积极形式是控制。即施虐癖。通过把另一个人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而摆脱孤独,吞并他的崇拜者。施虐癖和受虐癖都离不开对方,深层来看二者的共同点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双方都失去其独立性和完整性。一般来说一个人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施虐癖和受虐癖的反应。
成熟的爱情,“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寂寞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爱情是一项“积极的活动”,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斯宾诺莎得出结论,“美德和控制自己是一回事。嫉妒、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不是放弃,被别人夺走东西或做出牺牲。性格没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贪婪阶段的人对“给”的理解就是这样。“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给”的最重要的范畴不是物质范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范畴。“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
“给”意味着“得”。不把对方看作是帮助的对象,而应该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
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创造性取向。克服依赖性、自恋性和剥削别人的要求。找到对自己人性力量的信赖以及达到目的的勇气。反之则会害怕显出自己,也就是害怕去爱。
爱的基本要素还有: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
责任心是“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关心对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尊重要求有能力去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努力使对方成长和发展自身。接受他本来的面目。实现自己的独立才有可能尊重对方。自由。
认识和了解。关怀。深入事物内部。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第二位。行为和情感的觉察及原因分析。以破坏和拆解探寻和了解生命深处的“秘密”。以爱情来深入了解对方。“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认识你自己”。抛开想象中的自己和他人。
两性“阴性”、“阳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