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诗人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论述和讴歌爱情,但“爱情是什么”却仍然是个谜,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憧憬和神往。 笔者不敢说对爱情有精深研究,仅想从性爱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以及人类对爱情追求的不同层次做一些探讨。 性的需要从人类的自然属性看,是为繁殖后代做出的本能反应;但是从人类的社会属性来看,是爱与被爱的精神需求。马斯洛对人们心理需要与性需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照,阐明了七层结构关系: (1)自我实现的需要——性追求的实现与性爱的升华; (2)美的需要——性爱及情爱过程中的美感; (3)求知、探索的需要——性伴侣之间深入了解; (4)尊重的需要——性伴侣之间相互尊重与美化; (5)社交和爱的需要——性活动中的爱与被爱; (6)安全的需要一性活动环境不受干扰; (7)生理的需要——繁殖后代、满足性欲。 由此可见,性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结合体。正由于这样,人类的性行为才逐渐摆脱了本能的因素,进入了高级的精神境界,不仅仅局限于追求性交时纯肉体的快感,而是把理智、感情、文明、道德等融合起来。这种对异性倾慕、进而希望亲近,渴求性交流的生理体验,与被爱、希望肉体和精神和谐一致而结合在一起的需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正是由于人类的理智和精神追求,才给爱情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并使人类的性行为遵循道德规范进行。 人类对爱情追求的层次由低向高排列为: (1)性欲 性欲是人的自然属性,“天生”而来。它仅仅以发生性关系为目的,可分为使对方乐于交媾或者强迫对方交媾两种类型,后者是最低下的兽性。 (2)占有 指为满足自己对对方长期亲近、交合的欲望,而将对方占为己有的心理。它比性欲进了一层,占有不仅仅为性满足,也包括了相互爱抚、怜惜的感情,但仍属一种私欲,只顾占有,不为对方设想。 (3)偶合 指渴望与对方在肉体和精神上结合的心理倾向,也是热恋中青年男女多能达到的层次,他(她)可以为对方做出牺牲,但这种牺牲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做出的(如换取对方欢心等),以达到自己目的。偶合比占有又进了一步。 (4)替代 指在爱情发展中,从被爱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一种高尚的心理倾向。是较高的爱情层次。 (5)无私 指对被爱对象的理想、事业、前途、远期和近期利益通盘、全面考虑,只为对方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换取对方的成功和幸福。这是最高层次的爱情! 以上几个层次是相辅相承的,共同构成有血有肉的爱情宝塔,只追求最底层的性欲仅仅是类似动物的原始行为;而单纯追求最高层次的无私,吹捧无性欲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则是空中楼阁,同样毫不可取。 希望青少年人能从五个层次的内容和发展中得到一些启迪,用智慧和实践去探寻爱情的真谛,去采摘甘美无比的爱情之果。 ——《青春期心理与生理》解放军出版社 卢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