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往事】华沙国家博物馆
上一篇:华沙与萧邦
2019年9月3日下午,我在华沙两天的旅途即将走到终点。到达华沙国家博物馆时,已经将近四点,因此也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了。
华沙国家博物馆学生票10zl, 主要有中世纪艺术馆、波兰绘画馆和外国绘画馆。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我没怎么逛外国绘画馆。尽管那里不乏波提切利、伦勃朗、范戴克、华托等名家的作品,但这些大师的作品在欧洲各地都能看到,在这里的藏品总会比西欧的大馆稍逊一筹。所以,我暂时把注意力聚焦在中世纪艺术馆和波兰绘画馆。


从中世纪艺术馆中的展品,大都是一些教堂里的装饰品。它们的普遍水平高于英法的教堂,可能是博物馆藏品的幸存者偏差,可能是因为没有经历宗教改革中的捣毁圣像运动,也可能是因为中世纪的波兰确实挺阔气的。不过总体而言,中世纪艺术的其他方面再精致,其中涉及人物的绘画也难免是个表情包。



波兰绘画馆其实有19世纪和20世纪两部分,我主要参观了19世纪的部分。18至19世纪起源于法国的各种艺术思潮,在这里也依次登场。
19世纪前期,波兰绘画仍以作为西欧18世纪主流的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为主,大多是带着滤镜的风景画和人物画,从中也可以管窥当年波兰的风土人情。



19世纪中期,崇尚宏大叙事的浪漫主义兴起。作为一个被强国瓜分的民族的成员,波兰的艺术家们用画笔描述了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格伦瓦尔德之战》,记叙的是15世纪波兰立陶宛联盟与条顿骑士团的战争,而参与瓜分波兰的普鲁士正是条顿骑士团的后裔。


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也陆续传播到了波兰,被用于描绘当地的风物。从一幅印象派的画作中可以看到19世纪末新世界街上争奇斗艳的新潮建筑,而如今的新世界街,是二战后依据更古早的样式重建的。



20世纪初,各种现代艺术流派也陆续传到了波兰,其中象征主义似乎得到了最多的回响。还有一些酷似英国的拉斐尔前派的画作,不知道在波兰该如何称呼。




我对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术不太了解,也往往缺乏共鸣,加之时间紧迫,就没有认真逛20世纪美术的部分。
离开华沙国家博物馆,趁着阳光正好,我乘公交车到华沙起义纪念碑,又走了一遍古城和克拉科夫大道,当时的照片在前几篇中已经发过了。随后,我便来到华沙中央车站,乘火车前往克拉科夫。
到车站的路上,我又路过了科学文化宫,这也是两天前我在华沙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如果有机会再来华沙,我应该会找时间到楼顶上看看全景吧。

这次华沙之行的另外一些遗憾,一方面是国家博物馆逛得确实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是有些感兴趣的地方确实两天内很难覆盖到,包括闭馆的POLIN博物馆和郊区的维拉努夫宫。不过,这两天绝对是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