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试水(2020年市地级)
8月断断续续看了几个小时的【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加上这几天晚上持续看了几个小时的【数量关系】,还没开始刷题,就感觉是时候该模考一下试试水平了。
果然,惨遭滑铁卢。
选用的是2020年国考市地级行测真题,从上午9点03到中午12点04,一共花了181分钟。将选项答案录入华图在线,130道题答对86道,总得分66.2分。
过程中一共用了7面A4纸,其中,4面用于资料分析的计算;0.5面用于判断推理的画图和推理;2.5面用于数量关系的列方程和计算。

虽然得分不是特别差,但是严重超时。究其原因,还是在时间分配上没把握好。

一、【资料分析】
首先,花了62分钟在【资料分析】上,4大题的20小题里面对了13题,正确率65%,平均每题用时3分06秒。
因为此前看视频这块看得还算感觉不错,就比较有信心,打开试卷直接先找到这块开始写。没想到算着算着就忘了关注时间,这几大题的计算量其实并不大,答案区分也比较明显,用好技巧的话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
此前投简历后企业发来的笔试里面,虽然做了一些资料分析,但还是太少了,今早一上来明显感觉手生脑子转得不快,后续还是需要刷题。此外,对于选项答案中的一些区分度比较高的关键数字还是记得不牢,像几分之一这样的必备分数还需要在纸上算一遍验证一下,更是浪费了时间。
这部分总体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好。
二、【判断推理】
与此同时,做完资料分析后,同样在判断推理上超时。花了51分钟在【判断推理】上,40道题里对了29道题,正确率72.5%,平均每题用时1分20秒。
因为当时意识到时间已过半,就主动加快了速度,毫不纠结,相比资料分析每题3分多钟的时间,算是提升了蛮多。
在前面10到图推和最后面5道涉及到排序的逻辑推理中,花了太多时间,感觉51分钟里面超过35分钟都给了这两小部分。图推还是做题太少了,规律得花不少时间才能能找出来,往往是想着想三四分钟就悄然过去了。
这部分总体时间,同样还是得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好。
这两大部分搞完后,看了眼【数量关系】,才10道题,就先放在一边,按书面顺序开始做常识和言语。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花了10分钟,20道题对了13道,正确率65%,平均用时30秒。
粗略看了下错的部分,主要是法律和地理相关的问题。
因为已经快超时,这部分速度飞起,喵一眼,不会就蒙,会的就想下。因而也直接把后面的【言语理解】部分的速度也带起来了。
这部分虽然正确率低,但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高,回报还比较满意,所以就不过多苛求了。
时间方面,10分钟20道题也差不多是这么这个数。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部分花了24分钟,40道题对了30道,正确率75%,平均用时36秒。
这部分完全是在考语感,上午做的时候基本靠排除法来套,代入进去,几个选项相似的地方太多,相差的地方又很细微,所以很容易陷入纠结。好像都可以选,但又只能有一个最佳答案。为了加速,在此过程中尽量停留,感觉对了就勾上,勾一道过一道,绝不回头。
因为这几个月一直在看书,所以基本的语感还在,速度也还行。五个模块里,上午就只有这部分在过程和结果上都达到预期的水平。
因为题量还是比较多的,有些题甚至六七行,还得找准答题关键点,阅读量较大。所以目前看,可以给这部分30分钟的时间。
五、【数量关系】
最后,回过头来再去做【数量关系】。没想到花了34分钟,做5题蒙5题,结果就对1道题,正确率10%,平均每题用时3分30秒。
这部分确实把我难倒了,这几天看的【数量关系】的视频(看了三分之一还不到)里面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这些题型的内容,无从下手。
唯一能做的5道题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只对了1题,等于说花了正规时间的四分之一,获得了全部分数的1%,这就很让人自闭了。
蒙的一道没蒙对,认真做的5道题,平均每道花6分钟也只对了一题。投入产出比太低,有点儿得不偿失。
为了效益最大化,目前来看,这部分只能给15到20分钟,不能再多了。
——————————————————————————————————————————
可能心态就不对,抱着试试的态度果然会没有什么昂扬的斗志和持续地投入。
“好歹也是教过公务面面试的人了,不考一下总感觉有哪儿不太对劲,那就试试吧。”这样想就导致行动力比较差,8月看了一会儿视频,9月到处带班,10月到月底了、报名了才意识到真的没多少时间了。
直到现在,还是试试呗的想法。今儿一练,发现裸考果然不行啊。
嗯,还是得多练题,也要多总结。
(想起以前做英语阅读,看唐迟老师视频时的那句话: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做了多少总结。虽然题型不同,但在此处,总结还是有点儿用的吧,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