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见时刻应该如何表达个人观点?
查看话题 >偶发民主
堵住悠悠众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所有人都开口说话
10月13日:作为市场部主要负责出内容(写文和出图)的我接到了一项任务:设计一页杂志广告,截止日期是两天之后的10月15日。这里的紧迫感并不有意营造,而是事出有因:这本来是半个月前接到的任务,但由于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假期,而长达两周的假期又不凑巧的和这项任务撞期了。虽然带着盲目的自信仍然按照原地计划度了假,但是脑子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为这一页的广告搜集灵感、试验、最后敲定设计的基本方向。真正落实是在10月13日。
第一版的灵感来源是Heatmap。公司是做温度管理的,工程师们每天都在和摄氏度打交道,任何一个产品评测也永远能看到热感应分布图。于是没用几分钟就出图了,且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立刻发给了直接上司。平日里对于我的设计,直接上司十有八九都是不会拒绝的,但最后拍板定案的一般都不是她。所以我必须继续挑战拥有更高权利的人:所有大区的销售,售后部门主管,主管市场和销售的CEO(德国私营公司允许有两位CEO)。
下班之前分别收到了来自德国和美国销售的反馈。德国销售在公司拥有大部分话语权,特别是在有关公司业务发展方面,她的地位仅次于两位CEO。对于我的广告设计,平时很喜欢挑刺的她面对第一稿却给出了“我很喜欢这个样的”的答复,虽然后面不出意外的仍然跟了一个but,但也让我喜出望外了小一阵。随后我问直接上司,有必要听取“德国销售”的意见吗?她笑笑说,不用管她,就照你设计的来。
那位美国销售,只是说了一句不大确定,具体意见也没有给出,所以暂且忽略不计。
就这样?Done?
10月14日:转折最大的第一天。
第一次转折发生在一大早的会议,主管市场和销售的CEO一边开车一边和我们开会,会上把我的设计劈头盖脸了一顿:因为没有使用公司的主题色,因为中文字体看上去很老旧,因为缺少一句标志性的slogan,说的句句在理,我和直接上司没有辩驳一句,不过这也就意味着设计要重新来过。
听上去重新设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并不是,满足CEO所提出的要求意味着不必想着创新,按照公司一直沿用的模板做就是了。仍然是没有多费力,第二版立马就出图了,老规矩还是发给了我的直接上司,所有大区的销售,主管市场和销售的CEO,以及另一位技术CEO。
这一次,德国销售没有回复,美国销售仍是简单几个词,并希望加上德国国旗🇩🇪以表示德国制造。我的直接上司呢?仍然是说很喜欢。
正在因得不到有用的反馈而困惑的时候,主管市场和销售的CEO打来电话,把我叫了过去,要跟我面谈设计:一上来,他仍然纠结于中文字体,这次把英文的也连带了进去,说不喜欢,像老式打印机打出来的。我认真听着,很不理解他的感受从何而来。相对于第一版,字体从黑体变成了楷体,CEO的反应是明显不认识中文字,看什么都一团乱麻的样子,很好奇他的感受从何而来,我就向他提出了很多问题,见他也说不出来什么,最后我就总结了一下,楷体是书法体,很大气唯美,英文字体必须选与之相称的,之前的字体太过圆润了。结果,CEO的表情瞬间缓和了下来,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就理解了。
他理解了,可我有了满肚子的疑问:即使是理解了我的设计思路,也这并不能阻挡住你的任何真实感受啊?为什么不坚持要求我在字体上再做修改了呢?我所说的你真的就完全信任了么?我想并没有。
接着他一跃而起,跑去休息室拿了本杂志,把打印好的这一页广告随意的插在了杂志了。自己念念有词,说这是检验其效果最好的方法。我表示赞同,但也抱着怀疑的态度。CEO翻了几遍,似乎也有些困惑,或者叫拿不定主意,便说,你去找研发部门的D姐,听听看她怎么说。
我嘴上答应,可心里的疑问又来了:研发部?不是管技术的吗?懂市场?懂广告?心里有点沮丧,觉得15号的deadline眼看就要逾期了。
果然,研发部的D姐天马行空了一套焕然一新的设计。我飞快的做出样图,准备发给所有人问询意见的时候,停下了脚步:实在担心再蹦出来个“C姐M哥”的,等于又要重新设计,这样的“C姐M哥”估计每个公司都是一抓一大把,且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idea最棒,最值得被采纳。如果没有采用某个人的设想,势必会造成至少短时间的不快,更糟糕的是“设计”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无限的拖延。
另外,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意见建议里,有多少是真的从市场角度出发,又有多少仅仅是为了刷一刷存在感?但,问询意见且挣得同意是最终拍板定案的必经之路,因此
想堵住悠悠众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所有人都开口说话。
人们喜欢做选择题,胜过开放式问答题。
拟邮件给所有设计该项目的同事,把两份设计全部贴上,再文字罗列出两份设计的不同点,让所有人投票!这一次,邮件不仅群发给了直接上司,全球的销售,两位CEO,把研发部门也一并囊括在内。这时我的心里也发生了改编,从前的害怕让更多的人发表意见,到现在希望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因为人数越多,票数就越多,票选结果也许就会更明显,更具备说服力。
10月15日:dealine
早上一开邮件,结果惊人!这大概是第一次收到所有在我的发送list上的人的回复,且言简意赅到小学英语的水平:设计一/二,带国旗,不带国旗……接着,我简单拉了一个表格,统计票选结果,天助我也,两种设计的票数差距很大!半个小时都不到的时间,设计就算是定稿了!
最后,我把投票的情况和结果发送给了所有参与的同事。
至此,再没有人提出异议了。我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成功的从我个人身上转移到了参与投票的每个人身上。换句话说,这份设计的好坏,效果如何,大家要从此开始一起承担了。
同样收到这份票选结果邮件的还有我的直接上司,她笑了笑,只说了一个词:很民主。
民主,并不代表着结果最优,但一定是最适宜。在让每个人参与并开口说话的过程着实比一言堂要费时费力,但比起该决策所要承担的风险来说就算不上什么了。决定之前的意见问询,是将同事视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而决定过后的问责,则很有可能让自己成为同事的敌人。比起惊艳的设计,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和沟通更加重要。世界上“苹果公司”就只有那么一家,精英也只是少说,对于大多数中庸的公司来说,维持良性平稳的运转才是保证利润的关键。求得这样的稳定,就必须从尊重每一位员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