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建交70周年:印度也想打“台湾牌”?

时光荏苒,转眼间中国与印度同样迎来了建交70周年华诞。然而中印形势仍不足以乐观。继边境对峙后,近日印度某电视台播出对台外事部门负责人专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表严正声明,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早在今年7月份,印度便传出计划委派“驻台代表”。前几日,印度的一位学者更是在美媒上发表文章,提到印度的“东向政策”和台当局的“新南向政策”存在很多交集,扬言要将台列入“东向行动政策”的重点目标……
再定位:从“东向”到“东向行动”
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各国(印度传统合作伙伴)经济陷入困境,印度同这些国家的合作空间严重萎缩,加之印度同周边国家关系也不大顺畅,印度在南亚地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受限。而印度近邻——东盟各国则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印度根据形势变化,开始跳出局限于印度洋的战略布局,将东南亚国家作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首选。“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应运而生。
“东向政策”提出后得到印度历届政府的推崇,成为指导印度外交方向的重要政策。前期的“东向政策”注重全面恢复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并以东盟为突破口向东继续发展同东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等全方位合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印度将发展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进入21世纪,“东向政策”的战略中心逐步转移到东亚,注重发展与东亚的政治经济联系,重建印度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地位。
纳伦德拉·达摩达尔达斯·莫迪
印度政治家,第14任印度总理▼

到莫迪政府时期,“东向政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并凸显出领导人个人特色。更加强调“行动”,突出了政策的务实特性和印度追求大国目标更加坚定的决心。“东向政策”随即调整为更富进取意义的“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在印度经济增长乏力、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复杂等内部因素以及亚太地区蓬勃发展、中国迅速崛起等外部因素的共同驱动下,莫迪政府将“东向行动政策”视为印度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此指导下,印度积极发展并深化同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军事交流。作为域外大国,印度正积极参与亚太地区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角逐。
“新南向政策”

台湾“新南向政策”由来已久。进入新世纪,台当局为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先后推出三波“南向政策”,试图加强与东南亚等区域经贸联系,以提升对外经济格局及多元性,扭转两岸经贸交往的“过热”现状。然而收效甚微。
2016年台蔡当局推出“新南向政策”。将目标市场扩大到东盟十国、南亚六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8个国家,围绕经贸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区域链接等四大主轴,加强与“新南向”国家的连接与对话。2017年台当局又抛出“新南向政策”产业人才发展、医药合作与产业链发展、创新产业合作、区域农业发展、青年交流平台等“五大旗舰计划”,拟在公共工程、观光、跨境电商等三大潜力领域推动计划。
“新南向政策”出台的目的既有应对岛内经济情势不佳、开拓新市场的现实需求,也有立足亚太地缘政治、提升地位的战略考量。
印台互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正在以“21世纪世界工厂”的姿态快速崛起,印度国内的人口红利、经济快速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日趋明显,已成台企投资布局的新选择。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政府持续放宽外资投资的限制,对台资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因而近年来在贸易、投资领域,双方交易额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印度在技术、硬件、管理人才方面具有优势,而台湾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硬件产品生产与软件外包中心。此外,两地在纺织业、机械加工、医疗、航空航天、能源开发、教育等领域也有较大合作空间。
2019年印度臺灣形象展▼

2018台灣精品在印度班加羅爾▼

印台2002年实现直航为双方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双方一直致力于开拓学术交流领域和搭建学术合作平台,以科研、文教合作促动双方关系发展。因担心大陆中文教师有“特殊任务”,印度迄今拒绝开设孔子学院而更倾向于台华语教师任教。
不难发现,台蔡当局热衷于“新南向政策”也有以经促政,谋求发展与印度等无邦交国家的实质性关系,提升“国际存在感”的考虑。另一方面,印度国内不少主流媒体、亲美智库、政治精英也频频呼吁莫迪加强与台关系,力促“东进政策”与“新南向政策”更深程度结合(如政治军事合作),以便在战略上遏制中国。
前 景
基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考量,鉴于双方在多领域互有诉求,存在促进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因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双方互动关系仍会持续升温,但不会发展至失控程度。

就地缘政治而言,在中国快速崛起和亚太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势下,印度认为打“台湾牌”可牵制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势力扩展,还可换取边界谈判筹码,深化其“东向外交”的成果。随着印度在全球和区域战略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台蔡当局会将强化印台关系作为其“南亚外交”工作的主轴。
尽管如此,双方关系的发展仍在可控范围内。双方均存在发展实质关系的操作瓶颈与合法性风险。印度在诸多领域仍需与中国携手,不会“因小失大”。而“新南向政策”自身亦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导致整体成效不彰。同时印度国内整体投资、营商环境不是很理想,不少台商望而却步。具体体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网络欠发达、行政体系官僚化、种姓制度与宗教冲突、法律体系不健全等。
正因为此,尽管印台关系正处于嬗变时期,尽管双方都着力推进互动,但所有领域的进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印台关系仍可控。而“台湾牌”之于印度战略作用依然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