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摘自 CCTV5 6月27日《豪门盛宴》张彬 73分26秒:
“萨默尔”,目前是德国足协的技术总监,主要负责青少年的训练,他的观点是从小就要给孩子注入努力争胜的概念,从小就必须对胜利充满渴望。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胜利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胜利当成为习惯之后,胜利将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所以在今天英德大战的时候,什么是经验?就是获取胜利的习惯就是经验。
以下部分摘自张斌博客:http://cctvzhangbin.blog.sohu.com/154426149.html
德国思想和艺术巨匠灿若星河,但德国人在足球场上之于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斗士,精神力和战斗力无与伦比。在德国足球的历史上,团队的价值始终被置于无上的地位,每个德国球员都坚信一点,巨星是无法赢得大赛冠军的,真正的力量源自团队,大赛之中队内氛围至关重要。因此,一旦球队内部出现不和谐因素的时候,主教练一定会坚定地维护团队利益。1986年,贝肯鲍尔将守门员斯坦因送回了家;1994年,福格茨杀一儆百,埃芬伯格黯然离队;两年之后,马特乌斯与克林斯曼矛盾日深,几经权衡,前者离队。
世界杯赛堪称是足球世界之中压力最大的比赛,德国队遵从的理念很简单,压力理应由全队的肩膀共同承担,不该只交付给少数球星,这就是团结的基础所在。新西兰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鲁弗尔曾经在德甲闯荡过七年,他对德国球员最深刻的印象在于,他们是在“精神力量”哺育之下成长的。鲁弗尔预测德国队在南非成绩一定不错,因为这支球队早已习惯于胜利了,拥有胜利底蕴的球队令人羡慕,新西兰队欠缺的就是这个。
持“精神力量”观点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昔日著名国脚萨默尔就是一名坚定的执行者。九年前,刚刚执教多特蒙德队的萨默尔在联赛之中输给了弱旅弗赖堡队,面对记者的追问,他痛切地表达,求生的精神力量对于一支球队的价值一定是超越简单的足球技巧。萨默尔当然不是在宣扬精神胜利法,如今已经担当德国足协技术总监的他负责全德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建设。今年,德国先后夺得了欧洲U-17和U21锦标赛的冠军,但是随即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指责萨默尔在青少年球员群体之中过早过度宣扬求胜意识,这与青少年足球应以快乐为主的理念相背离。萨默尔立场坚定,他认为“一个球员胜利的精神力量只有靠胜利才能创造出来,这几乎是不可传授的,只有通过赢得比赛。如果你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习惯于胜利了,这种美好的感觉就会注入你的躯体,渴望胜利的到来”。针对青少年球员自我意识的膨胀,萨默尔提出,必须让孩子们知道足球比赛不是个人运动。,而金钱只是职业足球之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赢得冠军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孩子们彻底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他们将会受益一生,日后的俱乐部职业生涯也会走得更加顺畅一些。
坚强的战斗力使德国队往往可以焕发出超强的潜能,面对压力的时候,始终可以保持正常的心态。门将卡恩认为他的职业生涯之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国脚生涯,2001年德国队沦落到要和乌克兰通过附加赛才能踏上通往日韩世界杯赛的道路。此前,德国队在历届预选赛中均能安然出线,这支国家队自然不愿意成为历史罪人,那种压力一时之间曾经渗入骨髓之间,苦不堪言。德国队坚强的神经那一次起到了作用,全队得以解脱,最终居然站到了决赛场上。2008年欧洲杯赛,德国队血战葡萄牙艰险过关,德国媒体没有过度褒奖任何一名国脚,一本杂志的标题很是具有代表性——《超级大赛球队》,这就是德国国民对于自己心爱球队的理解,强大的暗示也在激励和滋养着每一位国脚。
德国队的坚韧还体现在大赛之中遭受挫折之后能够迅速回复到正常状态,1954年决赛面对匈牙利,险境之中捧杯;1974年,命运在折磨着最终夺冠的联邦德国队,一定要让他们小组赛中经受来自同胞——民主德国队的打击;1982年小组赛意外输给阿尔及利亚之后,绝地重生。卡恩说,我们不会在意任何没有价值比赛的结果,但德国队总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一点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举双手赞同,2006年本土世界杯赛前,德国国民对于国家队的状态万分担忧,默克尔亲临训练基地用讲话为球队减压,“我们不必着急,大家为什么不再等等看呢?我们都该清楚我们的球员是由什么制造的。永远不要忘记德国队就是大赛球队。”事实再一次证明德国人没有错,这一次也该基本如此,因为胜利对于他们已成习惯。
“萨默尔”,目前是德国足协的技术总监,主要负责青少年的训练,他的观点是从小就要给孩子注入努力争胜的概念,从小就必须对胜利充满渴望。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胜利可以成为一种习惯,胜利当成为习惯之后,胜利将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所以在今天英德大战的时候,什么是经验?就是获取胜利的习惯就是经验。
以下部分摘自张斌博客:http://cctvzhangbin.blog.sohu.com/154426149.html
德国思想和艺术巨匠灿若星河,但德国人在足球场上之于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斗士,精神力和战斗力无与伦比。在德国足球的历史上,团队的价值始终被置于无上的地位,每个德国球员都坚信一点,巨星是无法赢得大赛冠军的,真正的力量源自团队,大赛之中队内氛围至关重要。因此,一旦球队内部出现不和谐因素的时候,主教练一定会坚定地维护团队利益。1986年,贝肯鲍尔将守门员斯坦因送回了家;1994年,福格茨杀一儆百,埃芬伯格黯然离队;两年之后,马特乌斯与克林斯曼矛盾日深,几经权衡,前者离队。
世界杯赛堪称是足球世界之中压力最大的比赛,德国队遵从的理念很简单,压力理应由全队的肩膀共同承担,不该只交付给少数球星,这就是团结的基础所在。新西兰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鲁弗尔曾经在德甲闯荡过七年,他对德国球员最深刻的印象在于,他们是在“精神力量”哺育之下成长的。鲁弗尔预测德国队在南非成绩一定不错,因为这支球队早已习惯于胜利了,拥有胜利底蕴的球队令人羡慕,新西兰队欠缺的就是这个。
持“精神力量”观点的人绝对不在少数,昔日著名国脚萨默尔就是一名坚定的执行者。九年前,刚刚执教多特蒙德队的萨默尔在联赛之中输给了弱旅弗赖堡队,面对记者的追问,他痛切地表达,求生的精神力量对于一支球队的价值一定是超越简单的足球技巧。萨默尔当然不是在宣扬精神胜利法,如今已经担当德国足协技术总监的他负责全德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建设。今年,德国先后夺得了欧洲U-17和U21锦标赛的冠军,但是随即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批评者指责萨默尔在青少年球员群体之中过早过度宣扬求胜意识,这与青少年足球应以快乐为主的理念相背离。萨默尔立场坚定,他认为“一个球员胜利的精神力量只有靠胜利才能创造出来,这几乎是不可传授的,只有通过赢得比赛。如果你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习惯于胜利了,这种美好的感觉就会注入你的躯体,渴望胜利的到来”。针对青少年球员自我意识的膨胀,萨默尔提出,必须让孩子们知道足球比赛不是个人运动。,而金钱只是职业足球之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赢得冠军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孩子们彻底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他们将会受益一生,日后的俱乐部职业生涯也会走得更加顺畅一些。
坚强的战斗力使德国队往往可以焕发出超强的潜能,面对压力的时候,始终可以保持正常的心态。门将卡恩认为他的职业生涯之中最大的压力来自国脚生涯,2001年德国队沦落到要和乌克兰通过附加赛才能踏上通往日韩世界杯赛的道路。此前,德国队在历届预选赛中均能安然出线,这支国家队自然不愿意成为历史罪人,那种压力一时之间曾经渗入骨髓之间,苦不堪言。德国队坚强的神经那一次起到了作用,全队得以解脱,最终居然站到了决赛场上。2008年欧洲杯赛,德国队血战葡萄牙艰险过关,德国媒体没有过度褒奖任何一名国脚,一本杂志的标题很是具有代表性——《超级大赛球队》,这就是德国国民对于自己心爱球队的理解,强大的暗示也在激励和滋养着每一位国脚。
德国队的坚韧还体现在大赛之中遭受挫折之后能够迅速回复到正常状态,1954年决赛面对匈牙利,险境之中捧杯;1974年,命运在折磨着最终夺冠的联邦德国队,一定要让他们小组赛中经受来自同胞——民主德国队的打击;1982年小组赛意外输给阿尔及利亚之后,绝地重生。卡恩说,我们不会在意任何没有价值比赛的结果,但德国队总是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一点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举双手赞同,2006年本土世界杯赛前,德国国民对于国家队的状态万分担忧,默克尔亲临训练基地用讲话为球队减压,“我们不必着急,大家为什么不再等等看呢?我们都该清楚我们的球员是由什么制造的。永远不要忘记德国队就是大赛球队。”事实再一次证明德国人没有错,这一次也该基本如此,因为胜利对于他们已成习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