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下校,抗日不上将【转】
“老红军不下校”,55年授衔的基本原则。
1955年授衔时,中央军委规定了一条授衔时的控制原则,叫做“红军不下校,抗日不上将”。“抗日不上将”其实很好理解,从抗日时期,也就是从1937年才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的,如果没有特殊贡献的,原则上不授予将级军衔。
“老红军不下校”,应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红军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这些老红军,中国共产党武装的最早成员,他们经历了五次反围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按照当时授衔的规定,还有3000名负过伤、文化低、职务低的老红军,若按照规定他们连评为校官的条件不够。
毛泽东、周总理在得知此事之后,指示总政治部、总干部部,将这些老红军一律授予少校军衔,所以才有了“老红军不下校”的评定原则。
这些老红军接受了战争的洗礼,经历过浴血的拼杀。他们没有在最后的一次战争之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最终被授予了校级军衔,佩戴勋章,这既是老红军最高之荣誉,更是对老红军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