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70周年|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国家:瑞典

他们,偏居亚欧大陆的西北一隅,却在现代对华关系中书写太多第一的篇章……
时光回到70年前,当新兴政权正经历层层封锁时,在东西方对峙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正是瑞典当局不顾各界舆论的压力,以超越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同新中国全面建外的历史性决策,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瑞之间、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相互认知、相互交往之门由此缓缓开启……
历史交往:渊源流长
历史上两国间交往可谓渊源流长。16世纪,中国青花瓷经欧洲其它国家辗转来到瑞典,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宝。那时的瑞典贵族无不以家中收藏架上的中国瓷器、漆盒为荣。
1732年,第一艘带有瑞典国旗的商船缓缓驶入广州海域,拉开了两国长达两个半世纪贸易的序幕。彼时的瑞典利用木材、铁矿等资源从西班牙换取大量白银,再用白银从广州购入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运回国内。

据可考,中国人首访瑞典始于18世纪。广东一名年轻口译员蔡亚福参观了瑞典的工厂和矿山,甚至有幸面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
1847年清政府与瑞典和挪威联合王国政府签署了第一份官方条约。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瑞典政府一直谴责鸦片贸易,并禁止瑞典臣民参与其中。
至19世纪下半叶,瑞典贸易公司、维昌洋行作为瑞典企业代理开始活跃在对华贸易舞台上。1893年发运至上海的两千部爱立信电话是该时期最大的订单。爱立信也由此揭开了与中国之间长达127年的合作历史。

1904年康有为旅居斯德哥尔摩郊区的萨尔特舍巴登,写下了一系列盛赞瑞典的文字。这一北欧神秘的国度再次走进国人视野。
随着中瑞交往不断扩大,1907 年哥德堡至上海的汽轮航线开始运营。同年,瑞典在京设立公使馆,古斯塔夫·奥斯卡·瓦伦堡为瑞典驻北京公使。
建交始末

1950年1月14日,瑞典外交大臣Östen Undén电告周总理兼外长,“瑞典政府准备在平等及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际法规现存惯例的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为表诚意,瑞典政府即于当日与台当局断交。
两国建交谈判从3月9日持续至5月6日结束,双方一致同意于5月9日同时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欣然接受中方建交原则的瑞典也得以超过先承认中国的英国、挪威、丹麦、芬兰,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同年两国互派大使。
“特立独行”的对华关系
“和平时代不结盟,战争时代不站边”是长期以来瑞典所秉承的外交精神。
建交后中国对瑞典始终采取争取态度,积极支持其中立地位及中立政策,努力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瑞典则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瑞典注意与美涉华政策拉开距离,多次对美在联合国相关提案未予支持而投弃权票。
建交后瑞典积极发展对华关系。1955年瑞典外交大臣Östen Undén首次明确指出:“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加入联合国的问题,而是‘恢复’合法权利的问题”,从而在联合国明确了其“驱蒋”立场。瑞典政府还多次发表声明表示没有中国的参与,亚洲和远东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1954年日内瓦会议▼

建交后的中瑞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并创造数个“第一”。
1953年1月27日,瑞中文化关系促进协会成立。这一协会后改名为瑞中友好协会,对推动两国人民的民间交往起了积极的作用。
1957年,两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瑞典也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我国签定贸易协议的国家。1965年,阿特拉斯公司采矿设备展在京举行,这是建交后瑞典企业首次在华单独举办展览。建交后两国贸易量开始逐年增长,曾创下纺织品进口的最高记录。中国林业部也曾将所有重要卡车的订单交予瑞典沃尔沃和斯堪尼亚公司,所购卡车用于东北地区的伐木运输。
1960年两国首次互派留学生学习对方语言。1961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始瑞典语教学。
新时代,新起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瑞两国双边关系迈入了追求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八十年代开始两国双边贸易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伊始,瑞企随即在华开展业务。宜家、爱立信、阿法拉伐等品牌逐渐走进中国大众生活。
1988年北欧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始运营斯德哥尔摩直飞北京的航线。北欧与中国之间的旅行因此变得更加便利。
同属星空联盟成员的国航与北欧航空▼

更可喜是两国民间交往大幅增加。1980年以来,两国学术、体育、文化交流活跃,成果丰硕。欧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于瑞典成立。两国在乒乓球等娱乐项目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广泛深入的交流。
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

后 记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70年来,中瑞关系夯实稳定,成果丰硕。
70年来,两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70年来,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信任,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70年来,两国高瞻远瞩,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为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中国游客事件使中瑞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国内仍有大量社交媒体持瑞典与美国穿同一条裤子的误解甚至攻击亟需消除。突破当下误解仍需双方共同努力,中瑞关系一定会重见光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