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结婚时没有音乐也没有贺礼死气沉沉,古代人的风俗大观
看到很多朋友写女频小说,写到婚事的风俗都是语焉不详,一语带过,其实风俗有很多,各个朝代都不相同,我们来了解一下,以免在写作过程中闹出笑话。
一、不乐不贺
婚礼总是喜悦喧天、宾朋同欢的,但在《礼记.效特牲》中记载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韩诗外传》又有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
先秦的婚礼是不奏乐不贺礼的,显得庄重而肃穆。
直到秦汉时才被废弃,这时的婚礼要操办的隆重喜庆。婚宴上通常有歌舞助兴,双方的亲人,友人邻居都会来祝贺同庆,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到朝代的更迭。

二、青庐行婚
在游戏中看到很多结婚的名场面,有花棚红毡,走过长廊,令人有如诗如画的美感。
其实青庐是指用青布搭成的帐篷,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而设,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要运用,新婚夫妇在里面行交拜礼。
青庐行婚于汉魏之际传入中原,迅速为民间所采用。
晋末大乱之后,各少数民族纷纷涌入中原,青庐之俗就更为盛行起来,在唐朝鼎盛时期盛行。写女频文完全可以用到,场面华美。

三、却扇
《世说新语》中说起近人温峤的堂姑母,委托温峤为车女儿物色夫婿,几天后,温峤说已经物色好,门第与身世不低于自己,婚礼时,新娘用手拨开纱扇,发现新郎就是温峤。
这就是“却扇”一词的出典,婚礼中的却扇之欲或当由此而来。却扇之俗即新娘在婚礼上用扇遮面,始于晋代,在南朝、唐朝时甚为流行电。
视剧,《大唐荣耀》中的婚礼变展示了这一婚俗,之后的很多电视剧都沿用沿用了这一风俗。

四、交拜
夫妇交拜之礼始于晋代,婚礼普遍有夫妇对拜之仪,不行拜者不得为妻,只能为妾,由此可见晋代以极为重视这一仪式。
之后,夫妻对拜就成为婚礼中固有一事,即使贵为皇帝,皇后也不能免俗。
五、盖头
新婚盖头之俗始于魏晋,源于魏晋时期盛行的“拜时“。”
拜时其实是指快捷而简便的婚礼,婚礼里要择定吉日良辰,但汉末世道混乱艰难,事事多变,总难碰上个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出现了权宜之策,拜时婚。
拜时婚就是让新娘蒙上头纱,拜过父母便上完成婚礼了,东晋之后拜时婚婚消失,其首创的纱巾盖头之制却被继承了下来,成为盖头的起源。
我们往往看到乱世一对男女结为夫妇,其他礼节皆可以省,盖头却是必备之物。

六、催妆
催妆是指女方出嫁需男方多次催促,才梳妆,起先盛行于唐时。催妆时需男方迎亲者咏催妆诗,民间催妆诗多为固定的诗句,士大夫的催妆诗则是即事而作。
唐朝最有名的催妆诗是陆畅所做: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车。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代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七、撒帐
据说撒帐的风俗始于汉武帝,即在新婚夫妇坐床时,将花果、金钱撒于帐上,取多生子之意。
《泉志》记载,唐中宗贾睿宗之女时,铸梅花形”撒帐钱“。撒帐时还要念咒愿文。
”男愿总卿相,女即尽聘公王。从兹咒愿已后,夫妻寿命延长。”

八、新妇坐花轿
花轿迎亲已经成为今人心中对古代婚礼的固有印象,但在宋朝之前,轿子仅皇室使用,宋代以前迎娶新妇都是用车,故古有御轮三周之礼。
宋高宗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也开始成为迎亲工具。
大家写穿越小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朝代,不要搞混了。
九、拦门
拦门是宋代盛行的婚俗,迎亲者拥着花轿内的新人回到男家门前,新人不能立即进门,乐官、伎女及帮男家操办茶酒的人,互念诗词求索花红利是钱,谓之拦门。
这个习俗沿用至今,只不过换了地点,是在女方出门前,亲戚朋友都会在新娘出门之前讨要红包。
以上就是各朝代的婚俗礼仪,内容参考《中国风俗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