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zz
民族传统节日
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细数粽子中国之最,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杭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肥糯不腻。今天我们来品尝一下岭南的大肉粽吧。
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夜"的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举行。大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是火把节的第二天,最观赏性的节目莫过于彝族的选美了,彝族人世代爱美,追求美。前方的彝族姑娘盛装打扮,手持黄伞,姑娘们们正在围着火堆,表演传统舞步"朵乐荷",评委们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评选标准不单注重姑娘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还要看她们平时的表现,综合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朋友们可以为喜欢的彝族姑娘和小伙加油点赞!
泼水节:朋友们,我们即将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家家访,今天碰巧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我们会看到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们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当"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马上,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请各位选手做好准备,在今天泼水是一种祝福,喜欢他就尽情朝他泼水吧。
花山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恰好是一年一度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花山节。苗族同胞们盛装汇集到身后传统的跳场坪,男青年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等比赛。年轻的姑娘小伙可以在花场上寻找自己唱歌、恋爱的对象。姑娘们喜欢成群集队站在一起,小伙们则会四处挑选,看中了谁,就上前去用伞罩住,开始搭讪攀谈,请求与对方对唱山歌。朋友们不妨体验下苗族异域风情,感受下苗族小哥小姐姐的热情好客。
传统工艺美术
粤绣:今天我们参观传统工艺是粤绣,粤绣分为广绣和潮绣。与苏绣,蜀绣,湘绣不同,粤绣以布局饱满,图案繁密,场面热烈著称。粤绣最稀奇的是与其他地区绣工多为女子不同,粤绣的师傅多为男工,也称为花佬。历史上不仅入门者必为男工,在技艺传承上也是传男不传女。为什么多为男绣工呢?那是因为当年订单太多,并且都是大幅作品,对体力和耐力有更高的要求等多重原因导致的,总之,男工在粤绣最为辉煌的岁月里曾一枝独秀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的作品吧!
苏绣: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这钟灵毓秀的地方,不但养育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还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中首秀的苏绣。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苏绣以精细素雅著称于世,不仅绣工精细,而且构图简练,主题突出,含有喜庆、吉祥之意,深受人们喜爱。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苏绣博物馆,不仅可以纵观苏绣艺术发展的历史,欣赏传统的苏绣佳作,而且还可以观看飞针走线、功到自成的刺绣现场表演。
福州脱胎漆器:福州的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同列中国工艺“三宝”。传说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人携带一只高一米的脱胎大花瓶乘船回国,不幸遇到大风浪,大船沉没,人遇救,花瓶却随船沉入海底。三年后,此人不惜重金委托打捞公司从当年的沉船中寻回这只大花瓶,却见她依然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于是福州脱胎漆器的美名传遍全欧洲。福建脱胎漆器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色泽瑰丽鲜艳,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郭沫若先生称赞其"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最负盛名的要数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的安徽宣城的宣笔、安徽徽州歙县的徽墨、安徽宣城泾县的宣纸、安徽徽州歙县的歙砚。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少能人异士靠着文房四宝来传达中国人的思想、文字、生活和感情,以至于我们现在有那么光辉灿烂的典籍流传至今。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书房,体验一下传统文房四宝文书工具吧。
传统民间技艺
剪纸: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术馆,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大师的作品吧。
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等等都不在话下,场面非常奇幻和震撼。现在我们进入小剧场,找到对应的位置落座,今天的传统剧目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变脸: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 ,但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它们是'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一张脸刹那间可以变幻出十四张之多。如《白蛇传》中的钵童,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1987年,川剧变脸艺术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吹糖人:吹糖人是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北京话为"吹糖人儿"。旧时候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小贩就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糖人有各种形状,什么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等,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定制一个糖人试试味。
饮食文化—主要菜系
粤菜:粤菜,也称为广东菜,属于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粤菜最大特色便是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中外食品,无所不有,可谓全国之冠。粤菜味道讲究"清、鲜、嫩、滑、爽、香",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广东人最喜爱吃的白切鸡,就是把鸡浸在开水里浸熟,不加任何配料,保持鸡的原味,吃的时候才加姜、盐等配料,皮爽肉滑洁白清香,骨都有味。
苏菜:苏菜,又称为江苏菜,属于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江苏东滨大海,西拥洪泽,南临太湖,长江横贯于中部,运河纵流于南北,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独天得厚的地理条件为江苏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菜肴原料,苏菜讲究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今晚我们一起来品尝地道的江苏菜。
川菜:被誉为中华料理集大成者的川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川菜自成体系,主要分为三派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我们一想到川菜,第一反应就是麻辣,但麻辣是远远概括不了川菜文化。川菜的最大特点是十分注意调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香醋、豆瓣酱等。这些复杂多样的调味品经过厨师的巧妙调和,可以形成成千上万的口味,如酸辣、嘛辣、椒嘛、怪味等,口味种类之多,使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饮食文化—茶文化
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唐朝时被列为贡茶,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评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地道的碧螺春泡法。先取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斟满。碧螺春的冲泡虽然简单,却有着独特的观赏性。在倒入开水的瞬间,杯中犹如雪片纷飞,只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之赏心悦目,闻之有花果香味,来宾朋友们不妨自己动手泡一杯碧螺春品尝品尝。
饮食文化—酒文化
汾酒:汾酒,又称"杏花村酒"。汾酒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名酒,早在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汾酒纯正,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艳丽少妇,或如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正是因为简单纯正,才使它成为名酒之始祖,国之瑰宝。
绍兴女儿红:绍兴女儿红又称为花雕酒,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名酒,属于黄酒。女儿红酒性柔和,酒色橙黄清亮,酒香馥郁芬芳,酒味甘香醇厚。早在宋代,绍兴家家会酿酒。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请人刻字彩绘以兆吉祥,然后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出阁时,取出窖藏陈酒,请画匠在坛身上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出嫁之日以酒款待各方宾客。
饮食文化—著名小吃
西安牛羊肉泡馍:说到西安的特色美食,不得不说的是的羊肉泡馍,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
兰州拉面:朋友们来到兰州,必然想要品品最出名最正宗的兰州拉面,但是兰州没有兰州拉面,我们只有牛肉面!被称为"中华第一面"的兰州牛肉拉面以五色著称,分别是“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红是辣椒油的红,绿是汤上漂着鲜绿的香菜和蒜苗,白是几片白萝卜杂于红绿之中显得纯白,黄是面条光亮透黄,清是牛肉汤虽系十几种调料配制,但却清如白水。现在我来演示下最地道的兰州人是怎么点餐的“老板,二细、多点辣子、肉蛋双飞”。
桂林马肉米粉:桂林向来以江水清、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而闻名天下。桂林不单单风景如画,也孕育着独特风味小吃,马肉米粉。桂林的马肉米粉历史悠久,据说明代已有,而其全盛时期是抗战时期,桂林是大后方,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马匹马肉资源充足,马肉米粉开始兴起。马肉经过腌制,煮熟,风干,油炸等20工序后,被切成片状,比起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肉干,更显味道细腻,在马骨熬制的热汤的浸泡下,鲜香味进入到米粉中,再配上马肉和小菜,这便是一碗桂林马肉米粉。
表演艺术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起初只流行于苏州地区,后因清朝康熙皇帝十分喜爱昆曲,逐渐成为明清时期影响最大的剧种。由于昆曲对明清时期的所有戏曲都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剧种都是从中发展而来,又融合了唱念做打,武蹈,唱段,所以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其中传唱度最广的要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等经典剧目。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拙政园,欣赏昆剧经典剧目《牡丹亭》。
京剧: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的角色分配不像影视作品分为男女主角和配角,而是根据以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以及角色的表演需要为准,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各个行当技艺各具特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到国家大剧院体验下京剧的魅力吧。
粤剧: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岭南地区的传统戏曲。自明朝开始在广东、广西、闽南等地出现,结合广东方言唱念,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惊梦》、《红楼梦》、《唐伯虎点秋香》、《帝女花》。现在我们走进广东粤剧院文化体验馆,这里可以了解粤剧的历史文化,还有粤剧的演出服装、道具、布景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身体验一下。
蒙古长调:蒙古族长调,在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思是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故事,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现在我们一起欣赏蒙古族同胞带来的长调吧。
贵州侗族大歌:贵州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今晚我们就一起欣赏侗族的风情晚会吧。
民族民俗
孟姜女哭长城:古往今来,流传千年而不衰的民间传说要孟姜女哭长城了。不单是以口口相传的故事流传,更有戏剧、歌谣、诗文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有一对新婚夫妇才刚刚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新娘就是孟姜女,在家乡左等右等,都等不到新郎的信息,毅然决定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想不到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最终绝望地投海而死。人们欣赏孟姜女坚贞不渝的爱情观,故而传承千年。
妈祖: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我们现在位于福建湄洲岛,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船舶启航前都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我国古代至高无上的海神,保佑着中华子孙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现在我们一起参观湄洲妈祖祖庙。
藏族献哈达:献"哈达"是一种藏族人民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象征火焰,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学习接受哈达的礼仪吧。
土家族哭嫁:哭嫁是土家族古老的婚嫁仪式,既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甚至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哭嫁歌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现在我们到土家族的吊脚木楼做客,一起听土家族妇女带来独特哭嫁歌。
走婚:走婚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独特婚姻方式,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在一起后仍然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当地人称这种关系为"走婚"。一般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诸如花头巾、衣服等礼物,如果女生接受便可建立关系。如果女方有意,也可以大胆表露,例如主动从男方身上"抢"走一块手巾,或者主动赠送男方自己绣的腰带;如果对方接受也可以建立关系。现在我们一起做客摩梭族,深入了解走婚习俗吧。
团型
1.亲子团
开头: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早上好,大家叫我导游姐姐,我们以家庭为小组,游玩过程中大家要整整齐齐,注意安全,现在出发go!
结尾:相信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都有了不少的收获,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祝大家阖家幸福!
2.中学生妍学团
开头: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可以叫我学姐,今天我们的任务不单单观赏,还要动手实践,欢迎各位同学来到×××
结尾:各位学弟学妹,今天的探秘之旅就到这里了。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3.教师团
开头: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蜜蜂,蜜蜂传播花蜜,就像老师传播知识和智慧,那么今天请允许我这只小蜜蜂卖弄一下,给辛勤的教师们奉上XXX的享受。
结尾:我的解说就到这里了,各位老师欢迎再来。
4.养生团
开头:各位叔叔阿姨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XX,我是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导,今天有三美,1.天气美。2.叔叔阿姨神清气爽,气质美3(引入核心内容。)
结尾:本次旅行即将结束啦,最后祝叔叔阿姨们在本次旅行中留份美好的回忆带回家吧!
5.华侨团
开头:亲爱的各位同胞们,欢迎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大家可以叫我小导,时过境迁,我们的祖国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今天我们一起去体验(欣赏、品尝、)XXX
结尾:欢迎各位同胞们常回家看看。
6.度假团
开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大家可以叫我小导,欢迎来到(、、、)预祝大家玩的开心,吃的舒心,住的放心。
结尾:游客朋友们,祝愿美好的心情一路伴随您,欢迎下次再来。
7.女性团
开头:各位小姐姐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人称“男朋友”,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将全程陪伴您,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接下来呢,我们来到的是×××
结尾:最后祝各位小姐姐,年年十八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