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山南|在布达拉宫前晒太阳,在罗布林卡逗猫,在拉姆拉错山脚下喂狗
西藏,就这么突然的与你相遇了。

正好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我有充足的时间,且正好有一趟开往西藏的旅程。
Day 1 飞来飞去的一天
旅程的开始的前一夜,注定是一个不眠夜,碾转反则,多次醒来,唯恐闹钟失灵,导致睡过头,错过了飞机。幸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没有出现车子没油,飞机晚点的情况,飞机一趟正好接上了下一趟,就这么顺顺利利的到达了西藏贡嘎机场。
走出贡嘎机场大门的那一刻,西藏以它蓝得没有一起杂质的天空迎接了我。同时,附赠咄咄逼人的大太阳,充足饱满的光线照耀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名副其实的日光城,那个时候都已经下午3点钟,阳光的猛烈,让我错觉是正中午。
第一次的相见,总是分外的惊奇。在大巴行进途中,眼睛就开始了左边右边一个慢动作,左看看荒凉无垠的大山,右看看纯净的蓝天白云,偶尔点缀一些独具藏式特色的建筑,甚是欢喜。
大巴在靠近拉萨主城区的那一刻,就远远的望见了布达拉宫。虽然第一次见,但毫无陌生感,或许得益于50元人民币,虽未亲眼见本尊实体,本尊的自画像倒是天天见。
Day 2 布达拉宫前门晒太阳
今天,开启了与布达拉宫正式的“会面”。越走近,表面是平静,内心却难掩不可抑止的雀跃。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跨过千年历史,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政教权利的变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更替。上溯历史,是王族的宫殿;行至近代,是佛教圣地。
远看,红宫、黄宫、白宫,色彩明艳夺目;建筑结构主次分明,神圣不可亵渎。

走近,红色屋檐由白马草(据导游说该草承压能力强且不用担心腐坏虫咬,上面都涂有特殊的药水)砌压打底,上层覆盖阿嘎土,光滑又坚韧;悬挂而下遮光帘,以黑色的作为底纹,纹绣着白色的吉祥结。

每一处都精心布置,处处都是讲究。进入佛堂要走一个顺时针,从左至右,不能随意穿梭,最好顺时而为,不走回头路。这是礼佛的最高敬意,亦是镌刻在藏族人血脉中的虔诚,处处是至善,处处是福泽。

下午,便去了大昭寺,现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供奉的神圣寺庙。

去大昭寺的路上,得知拉萨起源于大昭寺,最开始大昭寺叫做"热萨",经过后面口音的造化,才逐渐变为拉萨,“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在踏上顶楼时,入眼金碧辉煌,再一次被藏式建筑的大胆用色征服,大面积的橙、黄、红、黑,色彩鲜艳又大胆,相互照应,熠熠生辉,毫无违和感,反而美得没有词语来形容。

相传,大昭寺是一座由山羊驮土填湖而修建起来的寺庙。在松赞干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尺尊公主从加德满带来了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为了供奉这尊佛像,松赞干布许诺为尺尊公主修建一座寺庙。当时,大昭寺还是一片湖,据说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山羊驮土建寺庙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寺庙修建的位置,同时也是是镇压罗刹魔女心脏位置的所在。导游讲到,相传建大昭寺的时候,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庙,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其次,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修建了十三座寺院。



终于到了布达拉宫前晒太阳了这一惬意的小环节了。
逛完大昭寺以后,剩下的1小时是用来闲逛八廓街的,这条街集合各式各样商品的交易,既有零售又有批发。


相较于八廓街的商品琳琅满目,我更喜欢携带人文历史痕迹的古迹名胜。一人独自步行去了药王山,本想着去看看药王寺,最后妥协于身体的疲惫,寥寥看了个白塔,50元人名的取景之地。
这里不得不提一位让我对西藏有向往之情的作家——大冰。人家书中写的是在大昭寺前晒太阳,可是我愣是没想起来,等我哼哧哼哧走到了布达拉宫前,想着一块好大的广场,而太阳也没有下午2-3点钟那个时候热烈,正好晒晒背(自打听了表妹说得晒背可以补阳气,我似乎真的听进去了,没事儿就晒背。)
第一天的行程我给自己安排得还挺满的,晚上还不忘给自己加个戏,去看了一场文成公主的大型户外舞台剧。
舞美的磅礴大气暂且不表,略有几句台词的转乘起合深深入我心。在文成公主出嫁之初,唱的是“去远方,去远方,走得到的地方叫远方。离故乡,离故乡,回得去的地方是故乡。”待公主已踏上和亲之路,行至中途,词曲已变为“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从此以后,大唐将成为那个走不到的远方,回不去的故乡。那万千的思绪,随着这低喃,隐入了黑夜,一时的共情,激起千层浪。
Day 3 巴松措千年措宗寺的开光圣果
驱车百里向西出发,奔向林芝的怀抱。
林芝的第一站就是巴松措。站在山顶,远眺,似山间小心收藏的一块绿宝石,颜色剔透晶莹,不染俗尘;近观,亦如山间的歌唱家,一层风,一层浪,且听风吟水啸。




在湖心岛,见到了距今千年的措宗寺,内供奉有莲花生大师的忿怒金刚像。进到寺庙以后,导游在佛前的供盘里给我们一人拿了一颗小糖果,得益于寺庙神圣的氛围加持,一颗普通的糖果此刻份量十足,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小心翼翼吃下糖果,或许这也是一种微妙的仪式感。



措宗寺有“三奇”。一奇为“桃抱松”;二奇为“水葬台”,如果献上一条哈达,轻如薄丝亦能快速沉入水底;三奇为“千年青岗树”,相传如果缘分足够,摘下的叶片上会有经文加持。
在折返途中,得知巴松措里面的鱼有部分是人放生的,不得捕捞和食用。当然,西藏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吃鱼的地方,现在年轻一辈儿的还是有小部分吃鱼的,之所以西藏人不吃鱼,是因为鱼不像猪牛羊,一头重达百斤,可供多人食之,而鱼则需多条才能实现供多人食用,这就代表着需要获取多条生命来喂养自己。
晚上住宿的地方是结巴村,在藏文里面“结巴”表达的意思是“遗忘”。
这是一座坐落在巴松措湖边的村子,遗世而独立,岁月安静又祥和。正如他们的村名,既往不咎,看今朝,念此时。在这里也遇见了最可爱的小村民——站在路边儿用稚嫩童声大大方方打招呼的小姐弟俩儿;店家老板家大眼睛圆圆脸的小男孩,上课应该很认真,加减算法很是麻溜儿。


Day 4 雅鲁藏布江&南迦巴瓦的祈祷
导游本来今天给安排的是上午天壶瀑布,下午雅鲁藏布江。好巧不巧碰上了公路自行车赛,为了赶在封路前,史上最早的旅程开始了,6点钟起床,7点钟顶着还是黑蒙蒙的天就出发了。
虽然无缘前往天壶瀑布,但有缘听到导游讲解天葬。正因为不了解,故而神秘且好奇,听得津津有味且认真。论环保,确实没有那一种葬法能够做到如此,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论信仰,藏族人相信,天葬是灵魂的轮回往复,这一生寄托的肉体消亡,但永生的灵魂将得进行下一轮回的转世。
天葬起源于藏传佛教,一般被天葬的人,今生的修为福报必须得够。一则,能够被天葬的人必须是正常死亡,无病无灾;二则,在消逝的肉体能够一点儿都不剩的被秃鹫和老鹰吃掉。同时,昌都和山南这两个地区的天葬方式也不一样,昌都地区能够为逝者实行天葬的人必须是生前的至交男性好友,而山南这边是有专门的天葬师来举行天葬仪式。
就这么一路听着导游给我们讲西藏的文化,一边往雅鲁藏布江开去。行至途中,看到“泾渭分明”的特殊地理现象,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水流颜色分明,互不融合;吃了当地产的苹果、梨、小西红柿、李子,本想着后面还能再吃到,却发现再也买不到那份特别的味道了;观了佛掌沙丘,没有一点想象力,准确说没有一点佛缘的人,真的很难把一座沙丘想象成倒影合十的“佛掌”。
走进雅鲁藏布江,牵引我们每一个人心弦的就是南迦巴瓦,海拔高度7782米,十人九不见,能够看到全貌的人,确实讲究一个机缘,时间、天气、风向、云层厚度、光照等,任何一个要素的缺乏,都能导致无法一窥“羞女峰”的全貌。



美是真的美!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就那么远远的看着它,是可以入定的。覆盖在山顶的皑皑白雪,盘绕在山腰的云层,照拂在在山顶的阳光,以一种金闪闪佛光普照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它是不得冒犯的神山,亦是这万里雅鲁藏布江的巍峨挺拔的守护神。
对于美景,我是贪婪的。在索松村一步三回头的期盼和不舍,我热切渴望想看到那难得一见的美景——日照金山。南迦巴瓦是慈悲的,也许倾听到了我们的心声,小心翼翼的一点点的拂去云层,将它的全貌一点点的展露又一点点的掩藏。足矣!足矣!内心是喜悦的,满足的,今日所见之景此生难忘。

看景亦“看”人。旅途的风光,离不开一个个相遇的人,晚上索松村的篝火晚会虽然没有盛大而热闹,但每一次的参与就是一次记忆的留存,就是一次人与人之间相遇的缘分。这一次,就要无拘束,乱舞又何妨!
Day 5 十三世达赖喇叭的出生地&千年核桃林
第五天的行程堪称一场“说看就看”的旅程。因为没有去成天壶瀑布,导游觉得很有必要补偿我们,正好去加查的路上,会经过十三世达赖喇叭土登嘉措的出生地和千年核桃林,所以就这么很随意的去了。
从7世达赖喇叭至是12世达赖喇叭,这中间的达赖喇叭,都未能活过22岁,生命短暂而充满凶险。而十三世达赖喇叭在被选中时,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携母前往就任,正是这样一个要求,活不过22岁的魔咒被打破了,土登嘉措顺利的活到了中年。
而,土登加措出生地的正前方正好就是千年核桃的生长地。或许冥冥之中,自由注定,如此福泽之地,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至少那56棵拥有千年历史的核桃树依旧勃勃生机,每年正常开化结果,越过山河日月,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饱满的果实。
Day 6 拉姆拉措的前世来生
拉姆拉措,吉祥天姆湖。 在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时,圣僧们会到湖边去寻找指示 。

攀爬的路上,每一口呼吸沉重而又艰难。但登山5300米的山顶以后,反而呼吸顺畅,心肺异常平和,没有任何的不适和局促。

下山的路程轻松而又满足,我想这是圣湖的另一种加持吧,赏一方开阔的美景,赏一口纯粹冷冽的氧气,拂一面5300米海拔高度湿冷的风。

有缘之人,在拉姆拉措山顶上虔诚冥想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和来生。
我信了!也许,是受藏传佛教文化浸润;也许,是被藏族人的虔诚所打动。当我哼哧哼哧爬上山顶时,系上经幡,迎风抛撒了龙达后,就那么静静的注射着拉姆拉措圣湖,闭上眼睛放空自己去感受。圣湖是平静的,偶尔湖面会受光影的变化,呈现不同角度的阴影区域,不同角度的观看,阴影也会变幻出不同的光影效果,或许我的缘分还未到,尚未能看到前世,亦未能看到来世。

回程奔赴泽当时,途径达沽峡谷,偶遇野生猴子。此处的猴子,活泼而又胆大,活灵活现的“水帘洞花果山”实景,不缺猴儿,不缺山,不缺水,不缺果。当然,泽当在藏语中被称为“猴子玩耍的空地”,在达尔文提出物种起源于“猴”时,在此之前,藏族祖先就已经先提出来,罗布林干还悬挂有其壁画,可惜没有请专业导游,在罗布林卡绕了一群人,也没有缘分见到那副壁画。

Day 7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羊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其他两大分别为纳木措、玛旁雍措 。看来这次行程能看到两大圣湖,正好下一站就是纳木错。







真的可以夸海口了,西藏没有一个湖是不美的,巴松措的绿,羊湖的蓝,是大自然给予西藏独一份的宠爱。横看竖看,都是享受
看完羊湖就返回拉萨了,晚上安排了亲手制作了藏香。平常点香不觉得制作耗力,真自己动手做的时候,费了老牛鼻子力气也挤不出来一根。手都抖成了筛子,还歪歪扭扭。


做完藏香,就是尼泊尔风味晚餐。

Day 8 纳木错
这是一趟来回500多公里的美景,7:30从拉萨出发,晚上6:30左右才到拉萨。大部分时间在车上开茶花会了,庆幸的是路上经过念青唐古拉山,正好看到了全貌,海拔高度7111米,终年白雪皑皑。真的是白得发光的一座山。


在纳木错看到了雪白的牦牛,各个打扮得很喜庆。如果牦牛会说话,大概第一句就是“扎西德勒,拍个照呗。”这里的牦牛个顶个,自力更生本领一级强,赚钱养家毫不含糊。






晚上回到了拉萨后,一起吃了最后聚在一起的大餐——靠羊肉。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整个旅程到此就要宣告结束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向往西藏而聚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念念不舍时,我们也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心中,每一次的相聚都是百年的修炼,下一程再遇见。
Day 9 罗布林卡逗猫&哲蚌寺
有时候时机就是刚刚好,正好前一晚吃羊肉,身边坐着的一位姐姐。一交谈发现她也会多留一晚上,然后俩人就结了个伴。多么神奇的缘分呀。

我们一起去了罗布林卡,达赖喇叭的夏宫,这里补充一点,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叭的冬宫。心心念念要去找泽当猴子神话的唐卡,也许我们见过,只不过我不认识它,所以就让它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虽然没有找到唐卡,但碰到了一只可爱黏人的牛奶猫,看着它一步一步走进我,忍不住就下手了。

罗布林卡,又名宝贝园林。不得不说作为一座园林建筑,里面的植被确实非常的丰富,绿树成林,植被丰富。






下午又去了哲蚌寺,藏传佛教的三大寺庙之一。属于格鲁派的寺院, 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真的是非常非常大,要想把每个寺院都逛到,真的需要一天,且要早上去,到了下午3:30以后,寺院就已经开始不对外售票了,很多寺院也开始关闭了。最重要的时,哲蚌寺里面随随便便一拍,都是美景。
西藏之旅,就这么结束了。两手空空的去,听了两耳朵历史典故,观了两眼睛人间美景,不多不少结了几段人缘,满怀满脑都是珍贵的记忆,关于这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