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有哪些长久来看十分受益的习惯?
查看话题 >『脱瘾』
“瘾”无所不在,它寄宿在每个人内心的缺口上,充当逃避脆弱的借口,一切错误的缘由。
1、戒糖、戒糖!
为什么一个吃不胖的瘦子也要戒糖?这是身边的人听到我在戒糖后的第一反应。戒糖的目的不只有减肥一个,过多糖分的摄入也不只是会影响体重那么简单,控糖的关键是控制身体的血糖水平,而血糖水平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内脏到皮肤,从牙齿到情绪。我从小就对糖有强烈的需求,小时候甚至吃米饭、喝粥也要加糖。糖对我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龋齿、经常性饥饿、易疲劳以及情绪不稳定。而开始戒糖之后慢慢有了一些好的变化。
我在这里只介绍一些简单的日常戒糖实践,更多关于糖的内容推荐一部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对大部分糖上瘾或者需要戒糖的人来说,少吃点甜食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其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先从高糖食物开始,减少吃甜品的频率和数量,以及用低糖的甜品来代替高糖的甜品。比如说奶茶,从原来一周一杯变为半月一杯,从大杯变为小杯,从正常糖变为3分糖,逐渐降低对糖的敏感度和依赖度。最好不要上来就立拒绝甜食的flag,不仅八成会打脸,而且多半适得其反。
•为高糖食物寻找替代品。
大米、馒头这些精致碳水会让你血糖快速上升,所以要考虑将精致碳水替换成粗粮,比如隔天将米饭换成红薯、大麦或者玉米。水果也是一样,少吃高糖水果,替代以低糖水果,并且将每天的水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觉得水果是健康食品,可以放开嘴吃,一个100g的苹果含糖量在15-20g,只吃水果也能让你吃出一个脂肪肝。
•一些不重要的小技巧。
说真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做到第一步就足够了,对于有减肥需求或者其他需求的人做到第二步也就差不多了。不过为了尽量降低糖对身体的影响,也可以进一步再做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不要将水果打成果汁,因为果汁对血糖的影响更大;适当借用一些天然代糖减少戒糖期间的痛苦;规律饮食,定时进餐会让你整体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的平稳;配合以运动,提高身体代谢功能等等。
2、戒手机
感到无聊,赶紧拿起手机,缺乏安全感,赶紧拿起手机,感到孤单,赶紧拿起手机,感觉似乎整个人所有的寄托都在手机上。
点开手机、左滑、右滑,锁屏,再点开,诸如此类的无意识活动正在让自己处于时刻被控制的状态。无论是短信时代还是现在的微信时代,手机一直是一种时刻连接的标志。最初手机是终端设备,现在借由手机,我们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终端。上厕所、吃饭、洗漱、走路、开车,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连接状态。而以微博、朋友圈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使我们的社交完全变了性质,我们为了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博取关注,我们彼此都成了橱窗。终日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思考也变得多余,我们不假思索地任自己沉湎于“事情就是这样”的浮浅之中。有时甚至会感觉不到自己身体,大脑已经飘走,而身体还在原地。
如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我的脱瘾之路开始于一些简单的小事。

•设置固定时间查看各类社交软件信息。
社交软件是我们拿起手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整个脱瘾之路中最难的部分。因为社交软件本身就是研究上瘾技术的,融资需要向投资人展示产品的使用时间,用户数,用户粘性等等,好看的数字背后都是一项项上瘾技术在支撑。在某种程度上,戒手机与戒社交软件是一回事。戒社交媒体就是将关注点重新回到自己身上,关注自身的真实需求与感受。给自己设一个规则,比如非工作类的社交软件,每天只在固定时间查看,比如每天只在中午和晚上各看一次朋友圈,这样既不会错过什么“新闻”,也不用时时去查看。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闭息屏显示可以帮助你不被随时收到的消息干扰。
•尝试关闭朋友圈1个月。
1个月只是一次尝试,就看看没有朋友圈的1个月会怎样,大概率你会发现,并没有任何影响,你没有失去朋友,甚至你的朋友根本没有注意你在朋友圈消失了一个月。而且你会发现没有朋友圈也没什么影响。关闭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打开朋友圈可能也失去了刷朋友圈的欲望。
•走路,洗漱,上厕所的时候不要看手机,洗澡的时候也不要将手机带进浴室。
或许一开始会很难,总觉得缺点什么。强迫自己去这么做,慢慢会养成习惯。我以前早上从起床到出门至少需要45分钟,最后还慌里慌张的,现在只需要30分钟,要做的事一件也没少,时间少了三分之一,整个人的状态好像也好了那么一点点。虽然都是极小的事,一旦开始了,你就慢慢地不再把手机当做必需品,现在我晚上睡觉前,坐车的时候或者做其他事的时候也减少了看手机的时间,而我并没有刻意去这样做。
•让手机变得单调。
像糖果一样鲜艳的屏幕,各种各样的应用是诱使我们打开手机的重要原因。尝试将手机设置成黑白色,减少应用数量,当然卸载软件是最有效的方法。现在我的主力机上只有工作和生活必要的软件,每次拿起来想刷刷屏,发现没有任何可以刷的东西,只有豆瓣阅读,所以最后就看起了书。备用机不会时时在身边,因而也就减少了使用,而且工作和休闲在不同的手机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的相互干扰。
•索性卸载掉低价值的APP。
比如我从不发微博,微博对我来说基本就是个看热闹的工具,价值很低,所以就直接删掉了。同样的快手、抖音我也从来没用过,不是说这些软件不好,仅仅是因为对我来说,这些软件确实很少有刷屏以外意义。但我不会删B站,不是因为B站比抖音怎样,而是因为B站对我来讲有很大的价值,比如找一些学习资料、看一些老电影和纪录片。
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关于Digital Minimalism的视频,尝试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
3、戒物欲
戒物欲是将自己对物质的需要控制在让自己“舒适”的范围内,你可以尝试极简主义,但不要走偏。有的所谓的极简主义者在我看来简直是苦行僧,“能不能极简掉床”、“爸妈送的生活用品因为已经有一套了要不要直接扔掉”诸如此类,有点病态的感觉。或者纯粹地凹人设,不仅不减少物品,反而不断买买买,只是因为那些商品都以“小众”、“极简”、“清新”为卖点,一旦将某种主义或者生活方式作为炫耀性的东西存在时,商人一定会成为这一话语的最终垄断者。而且归根到底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极简主义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通过减少无意义的物品与社交,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戒物欲这件事如果你做好了,大概率会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极简主义者与强制储蓄者。反过来,当你开始尝试戒物欲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三个方向出发。

•了解消费主义的本质,意识到消费陷阱的存在。
读几本消费主义相关的书,比如《消费社会》、《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或者随便在B站上找几个关于消费主义陷阱的视频来看。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消费背后的陷阱。“不买立省100%”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意识到陷阱的存在也不见得就一定能避开,很多人是明知是陷阱,还会一头往里钻。所以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别的方式。
•记账配合强制储蓄。
记账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你了解自己的收入与支出状况,尤其是现在移动支付普及的情况下,我们对钱已经失去感知,只停留在一串串数字的印记上,而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钱都花到哪去了。通过记账你会惊讶于自己的支出情况,然后有意识地去改善。现在记账软件有很多,比如随手记,功能比较强大,是我用了很多软件,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操作。但是现在广告越来越多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一些轻量化的记账软件就完全够用了,诸如薄荷记账。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个账本或者一个电子表格。用你觉得最习惯的方式去做这件事。在记账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强制储蓄计划,即便银行存款利息不高,赶不上通货膨胀。但是花掉就是0,消费品的贬值速度更快。如果有闲钱也可以学着去理财,买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者尝试指数基金定投。(推荐一本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极简与环保。
配合环保的理念,去尝试极简主义,能够让你的极简主义更有人情味一些。你的关注点将不再局限于“扔扔扔”,而是从源头去考虑如何在一开始就做到“少而好”。试着从物质以外的事物中寻找幸福感,一切以自己的舒适为原则,不要把极简主义也变成一场竞赛,有的人从物欲的极端走向了极简的极端 总忍不住丢东西。以至于到最后将床,桌椅等必需品也通通扔掉。总之不要为了极简而极简,极简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观念,而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的感情总要找一些寄托,但是除了糖分、手机与物欲,生活中还有更多值得去关注的东西。离“瘾”远一点就离生活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