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和一万小时定律
前两天下午小姑娘去录音钢琴协奏曲,我在工具箱里藏了个巧克力小蛋糕。到音乐学校停了车,她拿口罩时看到了,说:你不用带这个,今天录首曲子也就十五分钟吧。说着给老师发了个短信,等他下楼接她上去。我叹道:Dr. Mxxx看着有七十岁了,他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陪你录音啊。
一会儿老师带着口罩推门出来,一老一小走了进去。我坐在车里看杂志,十五分钟后,不见人影;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下来。四十五分钟后,我读完一篇长文,到外面走了 一圈,这里地处南方,枫叶还没有怎么变黄变红,但也是树树皆秋色了。
一小时四十分钟后,小姑娘出来了,抱歉说没想到那么久,老师觉得她还有不少地方可以提高,结果原本准备的录音变成了一堂长课。我打开工具箱,她笑着拿了蛋糕,说练得手腕都疼了。我问她早上练了多久,她说两小时。
我问她:你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吧?她说知道。Malcolm Gladwell前些年写了本畅销书《异类》(outliers),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训练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她吃着蛋糕,说:我来算算我已经练了多少小时了,一年练360天,一天1小时。
我说:你还真是挺勤奋的,我热衷跑步前后也就四五年时间,比赛前几个月练得最勤快,也就一周跑五天。
她接着算:一年360小时,我学了9年,一共大约3200小时。啊?只有一万小时的三分之一?那不是意味着我要再练18年,练到32岁?
我忍不住笑了,说:到时候你可以和你的女儿一起练!不过这一万小时定律并不严格,也有人对此提出反驳,但以你的天资来说,把这个定律看作一个rule of thumb,我觉得在你身上还是适用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音乐家的话。
她耸了耸肩,说:我不想。
我注册豆瓣时间不长,但学到了不少新词新说法,比如“和自己和解”是一个,“入关学”是另一个,“内卷”也是一个。前些时候,和友邻讨论内卷的词源和译法时,我曾经写了几句回复:
我查了些字典和资料,这问题还挺复杂的。 OED里involution下第三条解释是rolling, curling inwardly, 第五条是opposite of evolution。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里involution没有翻译成“内卷”,对应的分别是“内包”和“退化”。现在“内卷”的用法是来自社会学家Clifford Geertz关于爪洼水稻种植的研究,而Geertz又是从另一个人类学家那里借用的。
“内卷化”的译法首创于美国华人学者黄宗智,后来他又提出“过密化”的译法。 感觉如果从水稻种植研究的本意出发,“过密化”是比较好的意译,“内卷化“有点不知所云。直接译成”退化“也不太好,因为这里面的意思是“精细化+停滞不前”。可能因为有”停止向外扩张,转向内部精细“的意思,这个“内”字也算有点着落,而这个词本身也有curling inwardly的意思,黄那么译也不算全无道理。“内卷”这个词大概比较形象,因此即使不准确,也被广为应用,变成流行词。我在BCC语料库查了一下,最早的记录是1999年的人民日报,而我是注册豆瓣后才注意到这个词的。
项飙作为一个人类学家,谈了对内卷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在我看,还是回到本意中“精细化+停滞不前”更准确一些。如果从经济学角度谈,其实就是最普通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肚子饿吃第一碗兰州牛肉拉面满足感最大,第二碗就差一些,第三碗可能就撑了,第四碗可能会吃吐。学习也是一样,学校上一门课,课后每天自修一小时,让你考试从60分提高到80分,再多修一个小时,提高到90分,再增加一小时提高到95分。
Malcolm Gladwell在谈一万小时定律特意举了音乐家作为例证,而现在音乐的专业训练也可以说是相当的内卷。我家姑娘去过一个三周的钢琴夏令营,回来的路上告诉我,一对一授课的音乐学院教授第一堂课就问她一天练多久,她说一般一小时,比赛前两周会练到两小时。老师听了对她说:如果你想考我们学校,至少每天要三个小时吧。
我问她是不是被老师激励了,回家以后准备每天练三个小时琴。她答道:我又不想考他们学校!一天练三个小时钢琴,那我其他啥也别干了。
时间的投入是一方面,钱是另一方面。她钢琴课一小时60美元,一周一次,一年大概3000美元,一般华人家庭学钢琴或者小提琴差不多就这么多支出,也不算很多。如果学得再严肃些,额外上课学乐理作曲之类的,再学个第二乐器,加上些比较贵的大师课,暑假去比较好的夏令营,那一年1万5也不算多。
前些年,小姑娘主动提出学小提琴的时候,我和一个琴童家长聊天,说她是因为对哈恩( Hilary Hahn )和哈恩上的柯蒂斯音乐学院着迷,我查了一下,柯蒂斯不收学费的。那个家长懂音乐经,听了笑道:先不说上柯蒂斯需要的天资和努力,上柯蒂斯之前在音乐上花的钱估计都够你付四年大学学费了。
听小姑娘说她不想去读音乐,我说:其实你做其他事,要做得出色,也得花这么多时间,前些时候你说起过将来读博士的可能,读博士和你练琴一样,基本是一年到头无休的,也是一年得学习个360天,一天只算6小时吧,一年多少小时?她答道:2000小时。
我说:博士一般读5年,也正好是1万小时,you see? 你和我谈读博士时,我说我既不鼓励,也不劝退,但以我自己的博士辍学经验来说,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没有这种热爱,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咬牙坚持下来,最后人也半残了,不想再做学术了。而且五年博士一万小时只够你起步,成为一个subject matter expert, 你要想在这个领域做研究有所成就,至少还要再花上另一个五年,另一个一万小时。我当年读博士,五届学生中国人加起来大概十五个,最后只有一个读出了头,现在是专业排名前十五学校的教授,前两年他到我家来做客,他太太抱怨,说嫁给他之前,没想到他是个工作狂。
小姑娘听了点头说:嗯,我看Dr. Mxxx也是对音乐很热爱啊,我今天不过准备来录个十五分钟的音,结果他给我上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课!
我笑道:而且还不收钱!
-
三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8 08:49:51
-
观自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7 02:08:55
-
tony 转发了这篇日记
我计划完成一万小时的印欧语网课,目前一共 109 次课约 200 小时,进行了 9 个月。按照这个节奏一万小时课程大概需要 37 年。希望我能够再活 36 年。努力 😷🙏
2020-11-26 00:45:27 -
考拉灰啊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23:55:44
-
呼呼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4 13:54:09
-
上官婉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1 10:21:56
-
花菜头美呆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1 08:05:55
-
杰奎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0 23:28:03
-
Mier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0 16:59:15
-
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23:33:18
-
然后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16:26:49
-
蓝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09:25:52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23:14:17
-
Chacon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22:41:25
-
😀xix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3 00:01:10
-
临界最后散射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02 21:18:04
-
奉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31 18:58:30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31 00:59:23
-
不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30 21:06:35
杜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今年种树 (129人喜欢)
- 两代人的文艺共享(马特达蒙、陈奕迅、Dua Lipa、Sinners、Hailee Steinfeld、黑暗荣耀) (118人喜欢)
- 从女大学生宿舍到吃喝玩乐的家 (116人喜欢)
- 写吃的梁实秋和张爱玲 (116人喜欢)
- 胸无大志的年轻人 (2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