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引发的女权思考
小说和电影的感受果然还是不一样的,初中就看过肖申克的救赎,高中又重新看了好几遍,只是感觉有趣和主角很厉害。今天被朋友催着看了电影,一开始觉得没意思,后面越看越感动。最感动的是男主角给全监狱播放音乐的镜头,所有人抬头看,监狱长在门外哐哐砸门辱骂,主角笑了笑,把音量扭大了。还有男主角扩建图书馆,教别人学习知识。最后的逆袭很爽,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画面,我永远偏爱理想主义。“以理想主义的血肉之躯,撞击现实主义的铜墙铁壁。” 感觉电影把这种精神诠释得更透彻了,原小说侧重点并不在这。看着看着,我反思起女权。最近看到很多关于职场明目张胆标明“只招男性”“男性优先”的控诉,我很愤怒却又无能为力。对女性的歧视不是在网上打打拳就能解决的,更何况自古以来形成的厌女惯性使得连在网上打拳都不被允许了。事实就是如此,女性生存越来越艰难,男性心里门清却又假装糊涂地享受性别红利并破坏女性话语权。我早就接受了现实,很无奈也一直在思考。今天看了电影,觉得女性唯一的出路就是像男主角一样,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哪怕忍辱负重二十年,哪怕日复一日敲打监狱的墙,哪怕不知道会不会有未来,也要继续敲打,继续扩建图书馆,继续播放音乐,哪怕只有一两次,事后还要被关禁闭。主角被冤枉杀人无力自证清白,很荒谬,可就是事实。我看着女性现状,也觉得荒谬,可这就是现实。 我确实受到了鼓舞,有些鸟是笼子关不住的。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