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最早的莫高窟单层亭阁式木塔

在莫高窟岩壁前,有一座玲珑精巧的单层亭阁式木塔。此塔原存于距莫高窟约15公里三危山山巅的废寺老君堂,1981年,此塔完整无损的迁到了莫高窟。
这座单层亭阁式小塔,塔顶为木构,塔身土坯砌成,外绕柱郎,廊有八柱,柱断面为小八角,有侧脚,柱下有相交后出头的镯脚,柱项间连阑额。塔壁八面,西面开方门,门口两边浮塑双龙,门额上画一小方匾,墨书“慈氏之塔”,所以人们也称“慈氏塔”(慈氏即弥勒)。
门内为方形窟室,圆穹形顶,绘华盖藻井,中心为单团龙,下垂帐纹,室内绘文殊、普贤等壁画。塔壁与檐柱之间,除正面门外,各面均砌小台,台壁以飞天纹、凤纹、龙纹长方形花砖贴砌。四斜面小台上各塑天王一身,三正面壁上画天王像。廊檐仿宋代窟檐做法,单檐木构塔在早期并不少见,如盛唐第148窟、盛唐第323窟、晚唐第468窟等等,都存在着造型大同小异的方形单檐木构塔。方形飞子,顶为攒尖形,出六条斜脊,无铺瓦。塔刹为八角形简单须弥座上承覆钵,七重相转上是华盖宝珠。
这座单层塔很小,每间面阔仅112厘米,通径269厘米,柱高269厘米,从塔基到塔尖,通高约6米,象这样的土木混构既象佛塔,又象亭子的小塔,在中国古建筑中实为罕例。据考,此塔建于北宋,约在公元980—1035年之间。《魏书·释老志》云:“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可见北魏时佛塔已普及民间,慈氏塔应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小木塔,一座经典的不容忽视的建筑艺术传承实例。
慈氏塔的艺术秀丽丰姿与千年莫高窟相映成景,颇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其建筑艺术的研究价值更高:塔外雕塑天王像的摆放放到八角塔的四个斜面上去的实例国内很少;慈氏塔是国内木塔建造时间最早的实例,与最早的应县塔相比,在建筑年代上却早了半个世纪;慈氏塔又可视为亭子,以亭子而论,慈氏塔是唯一的宋代遗物,也称得起是最早的实物体;慈氏塔的华拱头砍作昂形,比建于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太原晋祠圣母殿,还早一百年左右。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