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考生别慌!掌握这10条解题规律稳过国家线!
你还在一门心思对着书本复习吗?你还在苦苦刷题吗?
老吕一直认为,勤奋固然重要,但方法比勤奋更加重要!在职考生别慌!必备这10条管综解题规律!稳过国家线!
所以,如果你想考上研究生,请你先跟我了解联考,了解联考的正确备考方法。
请你相信,这一篇干货给你带来的价值,不低于一个月的学习,所以,请用心听老吕讲下去。
注意,此文的数学攻略仅适用于管理类联考,逻辑写作攻略既适合管理类联考、也适合经济类联考,所以,参加经济类联考的同学,请直接跳到逻辑写作部分即可。

1、管理类联考的考试特点
管理类联考的综合试题由25道数学选择题、30道逻辑选择题、1篇600字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和1篇700字的论说文构成。联考的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但是,你至少要拿出2到3分钟来涂55个选择题的答题卡,加上你刚进考场时心里的小鹿乱撞,即将交卷时的心塞塞,你的有效做题时间,最多只有175分钟。
所以,你需要在110分钟内做完25道数学题加30道逻辑题,然后再用65分钟的时间写完两篇作文!是不是很紧张?
从题目难度来看,联考数学每年23道左右的题是常规型题,逻辑至少有25道题可以在历年真题中找到相似题。这些题,我们都不应该称之为难题。也就是说,联考中真正的难题并不多。
另外,由于时间的珍贵,遇到难题,应该跳过去,等做完全部会做的题目,再回头来做。记住,直接放弃一道题的净收益为零,但是花了10分钟才做出一道题,净收益为负。
所以,管理类联考对大家要求就是两个字:快、准。只准不快,意味着你做不完题。只快不准,白忙一场。
2、10条管综解题规律!
规律一【 数学】:常规题目要秒杀
很多同学说数学考试难度太大,还有的同学说数学考试变化太多。我想对这样的同学说,数学每年有23-24道题是常规题目,这些题目的规律性是很强的。所以,不是题目出的偏也不是题目出的难,是你对常规题型、常见解法、常见变化总结的不到位,是你基本功不扎实。
来看2道例题:

亲,你能做出这两道题来吗,又用了多长时间做这两道题呢?
如果你觉得这两道题难的话,那么你的基础题型掌握的太差了,因为这两道题真的很简单。


你可能会问,老吕怎么能想到这么巧的方法呢?不是老吕聪明,而是这些题目是常规题型,老吕做了详细的总结。通过观察命题特点,即可判断题型,有了题型自然可以确定对应的解题方法。
这样的总结有很多,比如绝对值的最值问题一定可以用“描点看边取拐点法”,代数式的最值问题一定用均值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或者配方法,遇到平行线又有三角形一定考三角形的相似,等等。
你可能会问,老师,如果题目有变化怎么办?这就是“母题”的价值了。老吕不仅给你总结了“母题”,还帮你总结了“母题”的常见变化。可以说,常握了母题及变化,就掌握了数学的根本,数学又怎么会得不到高分呢?
规律二【数学】要擅长使用特殊方法
考试中,我们要做到三点:别人不会的我会,大家都会的我准,大家都准的我快。同样是得3分,如果你比别人少用了1分钟,你的效率就是高的。所以,我们要擅长使用特殊方法。
看几道例题。

这3道题,如果使用常规方法来解,要么难度比较大,要么计算量会比较大。
但实际上,如果你擅长使用特殊方法,都能迅速求解。

你可能会说,老师,我想不到特殊方法。其实,哪一类题型能用特殊方法,有极强的规律性。比如分式求值问题90%可用特殊值法,齐次分式求值问题必可用特殊值法,数列的递推公式问题必可令等于1、2、3求解等等。这些规律,老吕也会给你做详细总结,你还不背下来吗?
规律三【数学】用“母题学习法”解决不会的题
你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例22不会做,看答案吧,一看答案,原来这么简单,我咋想不到,学会了,做例23吧。晕,居然又不会,看答案吧,一看答案,原来也这么简单,我咋想不到,真笨,算了,看例24吧。老吕的书并不厚,一本书一个月就“做”完了,但你这是“做”完吗?你这是看了一遍答案,而且,没过两天答案也忘了。遇到相似的题,还是不会做。然后你就想大量刷题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就是会做的题反复做,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也没有去做总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这样的。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题,先不看答案,先想这个题考的哪个知识点?是哪个题型?这个题型有几种常用方法?用常用方法试着解一下,一般就解出来了。还是解不出来,没关系,看看答案。然后找一些相似题做一下,总结这个题型的变化有几种、方法有几种、什么样的变化用什么样的方法。这样,你一道题不会做,却解决了一类你不会做的问题,你觉得你学不好吗?这就是老吕数学“母题学习法”的本质。老师要求你主动的做题,主动的总结,而不是被动的刷题。
规律四【数学】掌握命题陷阱,知己知彼
大多数同学会用“粗心”二字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同学,你固然会粗心,但绝大多数“粗心”其实是能力问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公式的适用条件不清楚、被命题陷阱套住了。请你做一做这道题:

老吕上课时发现这道题有很多同学选A。亲,我们要求的是平方项的和,肯定大于等于0,A、B、D三项一眼就要排除呀。那为什么还是有人选A呢?是用韦达定理算出来的m=5或-1,但实际上使用韦达定理前,要判断根的判别式是否大于等于0。这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的错误。
本题的正确解法如下:

管理类联考的数学一共三十多个命题陷阱,避过了这些陷阱,多做对一两道题是很轻松的。
所以,你还不总结命题陷阱吗?如果实在不想总结,没关系,老吕帮你总结好了,你还不背下来吗?
规律五【形式逻辑】不要浪费时间,形式逻辑一天搞定
传统的逻辑学习方法,致力于让考生学习复杂的逻辑学理论。的确,学好这些复杂理论,足以应付考试。问题是正是这些理论,让你痛苦万分。
例如,逻辑的经典理论“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仅有三个词项,其中联系大小前提的词项叫中项;出现在大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项;出现在小前提中,又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小项。”
你晕了吗?反正我晕了。然而,这才仅仅是三段论的定义而已,要想掌握和使用三段论,还需要掌握七个推理规则:
①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②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④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⑤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 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⑥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⑦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
你真晕了吧?你还想学逻辑吗?你一定会说:逻辑快滚开,让我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先不要绝望,还有老吕逻辑!老吕会告诉你,以上内容完全不用学习,也能把题目全部做对。学规则?不,我们学口诀。学术语?不,我们讲口语。学案例?不,我们听段子。学了老吕逻辑,你会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么逗,原来逻辑也可以这么逗。你信吗?翻开书,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所以,忘掉“三段论”吧!忘掉“换质位推理”吧!忘掉“SAP、SEP、SIP、SOP”吧!忘掉欧拉图吧!忘掉词项的周延性吧!与老吕一起简洁、粗暴、有效的学逻辑!
现在,你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听一下《老吕教你一天学会形式逻辑》吧,学1天顶别人100天,你可以的。
规律六【论证逻辑】逻辑母题,把握干扰项规律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示,那就是论证逻辑多“陈题”,也就是说,等你进考场的那一天,你做的每一道题,几乎都是以前真题中出现过的。题还是那道题,换了个说法而已,新瓶装旧酒,这也就是逻辑“母题”的价值。
比如下面2道真题:
例7.自从《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民告官”的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官官相护”会成为公正审理此类案件的障碍。但据H省本年度的调查显示,凡正式立案审理的“民告官”案件,65%都是以原告胜诉结案。这说明,H省的法院在审理“民告官”的案件中,并没有出现社会舆论所担心的“官官相护”。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在“民告官”案件中,原告如果不掌握能胜诉的确凿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B.有关部门收到的关于司法审理有失公正的投诉,H省要多于周边省份。
C.所谓“民告官”的案件,在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D.在“民告官”的案件审理中,司法公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原告胜诉。
E.由于新闻媒介的特殊关注,“民告官”案件的审理透明度要大大高于其他的案件。
例8. 有人对某位法官在性别歧视类案件审理中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一质疑不能成立。因为有记录表明,该法官审理的这类案件中60%的获胜方为女性,这说明该法官并未在性别歧视类案件的审理中有失公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对上述论证构成质疑?
Ⅰ.在性别歧视案件中,女性原告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和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Ⅱ.一个为人公正的法官在性别歧视案件的审理中保持公正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Ⅲ.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遭到性别歧视,女性应该在60%以上的此类案件的诉讼中获胜。
A.仅仅Ⅰ。B.仅仅Ⅰ和Ⅱ。C.仅仅Ⅰ和Ⅲ。
D.仅仅Ⅱ和Ⅲ。E.Ⅰ、Ⅱ和Ⅲ。
这两道题有区别吗?只是把原告为“民”改成了原告为“女性”而已。再看两道:
例9.在“非典”期间,某地区共有7名参与治疗“非典”的医务人员死亡,同时也有10名未参与“非典”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死亡。这说明参与“非典”治疗并不比日常医务工作危险。
以下哪项相关断定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参与“非典”治疗死亡的医务人员的平均年龄,略低于未参与“非典”治疗而死亡的医务人员。
B.参与“非典”治疗的医务人员的体质,一般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C.个别参与治疗“非典”死亡的医务人员的死因,并非是感染“非典”病毒。
D.医务人员中只有一小部分参与了“非典”治疗工作。
E.经过治疗的“非典”患者死亡人数,远低于未经治疗的“非典”患者死亡人数。
例10.通常认为左撇子比右撇子更容易出操作事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多数家务事故,大到火灾、烫伤,小到切破手指,都出自右撇子。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论证中的漏洞?
A.对两类没有实质性区别的对象作实质性的区分。
B.在两类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之间进行类比。
C.未考虑家务事故在整个操作事故中所占的比例。
D.未考虑左撇子在所有人中所占的比例。
E.忽视了这种可能性:一些家务事故是由多个人造成的。
这两道题有区别吗?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吧?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研究的一切科学都是有规律的,如果没有规律,我们就无法做研究,逻辑也不例外。论证逻辑的命题,具有模型化、套路化的特点,比如常见的模型有“论证型”“因果型”“调查统计型”“措施目的型”“求异法型”“百分比对比型”“数字比例型”“平均值型”,等等。每一种模型用什么方式来解题,是基本固定的。
甚至,干扰项的设置都是有规律的。比如“因人而异”“诉诸权威”“出现题干中没有出现的新比较”“否定最高级”“有的不”,等等。如果这些你没有听说过、没有总结过,那就来看老吕的书、听老吕的课吧。
规律七【论证逻辑】重视题干结构,熟背命题模型
①重视分析题干的论证结构,这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这一步,确定命题模型。
②理解并背熟每个命题模型的解题方法。如论证型削弱题有6种削弱方法:反驳论证、反驳结论、提出反面论据、指出论据不充分、反驳隐含假设、举反例。因果型的削弱题有7种削弱方法:否因、否果、因果无关、因果倒置、另有他因、有因无果、无因有果。调查统计型的题目有2种削弱方法:样本没有代表性(数学、广度、随机性)、调查机构不中立,等等。
③重视对干扰项的分析,掌握常见干扰项的命题方式。
④抓往年真题、分析题干、分析正确选项、分析错误选项,吃透1道母题、总结1类题,而不是刷10道题。
规律八【综合推理】判断类型,尝试匹配解法
综合推理其实难度并不大,解题方法只有几种,如简单匹配题多用排除法,比较大小问题用不等式法,方位问题用图像法,复杂匹配问题用连线法或表格法,等等。请你熟记这些老吕帮你总结过的方法。
但是,综合推理题比较浪费时间,时间不够才是大家出错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这一类题,记住方法,然后多做题提高速度吧。
规律九【论证有效性分析】常练分析能力
什么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别人写了一篇文章论证自己的观点,你找找文章里的逻辑漏洞并加以分析。比如下面这道真题:
例11.过去5年中,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每年以40%的惊人速度增长,而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估计未来10年,洋快餐在中国饮食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成为中国百姓饮食的重要选择。
你看完这段话,是不是觉得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逻辑问题很多。第一,由于中小城市和乡镇的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能力与大城市不同,洋快餐在大城市的增长速度不见得能在中小城市和乡镇保持;第二,“网点数”的快速增长与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难发现一些品牌网点数扩张虽然很快,但由于单网点的运营能力不高,销售额反而下降。第三,市场环境是变化的,“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也许很难在“未来10年”得以保持。第四,市场占有率是洋快餐的营业额与整个餐饮业营业额的比值,不知道整个餐饮业的发展情况就断言市场占有率超过20%太过武断。
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分析能力,那就需要跟老吕好好学习了。
规律十【论说文】有血有肉有料有理有据
什么是论说文?老吕给下一个定义: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有理有据的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说服的是什么样的人呢?看下面的例子:
例12.
老吕:唯唯,做我女朋友呗。
唯唯:好呀好呀,我早就这么想了。
那么,还需要说服吗?还需要论说文吗?不需要了。但如果唯唯的回答是“你很好,但我不能做你女朋友”,就需要说服了。
现在你明白了,论说文的说服对象是那些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怎么说服呢?很多同学就开始写美文了,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一顿抡,看起来文采优美,实际上啥道理都没说清楚。还有一些同学,一开始写文章,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开始编了”,那么请问,一篇连你自己都不信的文章,你如何说服别人?
所以,想写好论说文,首先,你得敢说真话,我手写我心;其次,你得有深刻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你的心里话只能让人唾骂而不是信服;再次,你得懂得说服别人的套路,文章的结构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最后,你得掌握丰富的论据和一定的文采,这样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总之,论说文的备考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长期的训练。
以上解题规律,让你稳过国家线,快快实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