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后
小时候听童话故事,结局总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所以我们会自然地觉得好像所谓的爱情就是爱情的开端,一对恋人一旦克服了起初的种种障碍后,作者就再也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了,只能含糊不清地说他们从此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打开了中国裁判文书网。这个网站实在是个宝藏网站,可以找到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比1818黄金眼客观,比今日说法丰富,比新老娘舅刺激,既可以观世间百态,又可以学法律知识,可以说是上班摸鱼、下班放松的绝佳选择。

接下来,输入关键字“离婚”可以检索到3494164 篇文书。可以看到约91%的离婚裁判文书都是在基层法院生效的,这和我们的常识基本相符。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与常识大相径庭的现象:离婚的文书数量并不是逐年增加,而是以2016年为峰值,2016年后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我想不明白,出现这个规律的原因何在?


Anyway,放下这个疑问,让我们以刚刚过去的2019年为例分析,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 离婚登记415.4万对,结合裁判文书网中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到,这四百多万离婚登记的夫妇中,有二十九万多的夫妇闹到了法庭上。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离结比”大约是44%。
诚然,我们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中国的离婚率统计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具体统计办法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结婚率也是类似的算法。由于19年的离婚率和结婚率数据民政部还没有公布,我们暂时拿18年的数据来凑凑数吧。18年中国的结婚率是7.2‰,离婚率是3.2‰。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18年全中国的人当中,甭管结没结婚,刚出生还是七老八十,只要是中国人就算数,这些所有的中国人当中,千分之7.2的人在18年结婚,千分之3.2的人在18年离婚。这么一讲就不难发现,这个数据对集体有意义,对个人的参考价值很低。
那么,到底结婚之后会离婚的概率有多大呢?考虑到同一年结婚的和离婚的人群重合的比例不会很高,因此直接用离婚人数除以结婚人数得到的“离结比”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人口数量、结婚率和离婚率都基本稳定,且离婚的夫妇都是在婚后一定的时间内离婚,在这个强假设之下,离结比就有意义了,它代表已婚人士离婚的概率。所以,按照这个假设,以2019年的数据进行计算,结婚后大概有44%左右的概率会离婚,离婚的人群中7%左右的夫妇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和平友好商谈而要对簿公堂。
这就是童话之后的现实——结婚并不是童话的终局而是故事的开始。至于是爱情故事还是恐怖故事,可能真得靠个人修为了。
现实就只是现实,它不好也不坏。那么现实对于尚未进入婚姻又期待婚姻的人有什么启发呢?我想至少有两点:第一,不要对婚姻的作用抱有过高的期待,结婚并不能保障任何东西,婚后的幸福仍然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第二,接受现实,与其关注“为什么这么多人婚姻不幸福?”不如去关注“为什么在社会环境对婚姻稳定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还有人能够在婚姻中感到幸福?”
认识现实,面对现实,创造现实。愿我们都有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