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以前;为何不建议“棍棒教育”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在孩子还小一点的时候,相比还好带一点,突然等到了2岁左右就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带了。
我们一起脾气暴躁一点的家长就直接上手,每次宝宝委屈地哭个不停,自己又毫无办法。
我们先了解了解3岁以前孩子的特点。我这里大概会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吸收阶段
这一阶段宝宝更多就是单纯的吸收,父母就是天,周边的环境都是好的,什么都会全盘接受。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孩子好可爱。
因为这一阶段,无论你做什么,就算不对,宝宝也只会呵呵的大笑。
这个阶段大部分都在0-2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现“棍棒”教育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于孩子太喜欢哭闹,而且在我们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
这个阶段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练心”,是的,就是我们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修炼自己的脾气,孩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哭闹。
我们需要明白,宝宝它这个阶段也很无赖,表达又不太会,哭闹给你信号,你还不接收,头疼。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使用“棍棒”教育,那对于宝宝而言,你是想让宝宝学会表达,还是想让宝宝不去表达呢?

第二阶段:输出阶段
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喜欢和你对着干。有时候父母着实气得不行,父母也怨的慌,每次只能安慰自己说,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
甚是无奈!
如果我们试着了解孩子的最本质的特点就能明白,这个阶段的宝宝在于2岁以前的吸收已经达到了饱和,这个时候需要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这个时候的宝宝,我们家长可以把宝宝当成一个特殊的朋友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宝宝会有自己的想法,你想让它站着尿尿,宝宝不想,于是坐着尿尿,不是宝宝不听你的,而是他是一个单独的小人,对于他而言,在有了自我判断的时候,从来没有试过坐着尿尿的感觉。
再比如穿鞋子,你看着宝宝穿反了,但是在宝宝眼里,到底什么是反了呢?反了真的会不舒服吗?
这个阶段宝宝,我们作为父母,再加上使用“棍棒”教育,那是不是你再教孩子,不要去做别的任何尝试,是不是在孩子拥有自我意识最初阶段就直接减掉孩子的翅膀,想等再过几年孩子就可以飞起来了。

教育本来不是轻松的活,但也可以是一件轻松的事,只要试着了解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