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2020年10月阅读小结:词语是词语的果实
自七月的阅读总结以来,已经停更两个月,年初的豪言壮语随之不攻自破。一直到十月份,适应了科研弹性时常拉至14个小时之后,才能觅得间隙摸鱼读书。
本科的时候对上课不抱有热情,屡屡考试近在眼前才抱佛脚。不曾想,读研之后,上课成了我最爱的一件事。我对其怀有绝对的虔诚,尤其是周三整个下午的政治课,我甚至会特意洗个头,并非是意识到课堂知识的宝贵而幡然悔悟,仅仅因为,那是仅剩的大块空间以供自娱。
在这种极其狭窄的阅读空间里,我尽力将科研与读书割裂,在一件事的范畴内,绝不让另一件事掺和进来,这是我最后的倔强与坚持。一点一点得啃,一本一本得看,不知不觉,本月阅读量也有9本(实则有两本九月份已经读了大半),同我以往喜好一致,大多为小说,且阅读体验不错。
距离上次读阿来已经小半年了,这是一位让我止不住夸赞的作家。相比《云中记》,张力更为明显,节奏把控与宗教魔幻结合,整篇小说仿佛浸满罂粟花的汁液,美丽而暗含不安。以一个“傻子”的视角,见证了土司的历史,如同猛烈冲击之下翻涌起的褐黄色灰尘,在午后檀香萦绕的室内,在一方斜斜的光线中,飞舞,落下。有鲜花着锦之际,就有尘埃落定之时。阿来的特色是我所偏爱的,他把宗教、民族与历史不动声色的杂糅,我总想起神袛,阳光,和众生。
李娟为读者打开了一堵从未接触过的生活之门,可以由此窥探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读完之后,游牧民族,不再只是一个词组,而是鲜活、坚韧、可爱,在寒冷中不断滋生热量温暖生活的一群人。我时常惊叹,那些身体里(无论人还是动物),究竟蕴藏着多少力量,才能度过一个个寒冬。
李娟这本书更像一本日记,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偶尔重复出现或者前后错乱的情节并不阻碍读者对未知体验的汲取,要承认,作为观察者和记述者,李娟十分出色。
相比童伟格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袁哲生的语言则让我冒出阵阵冷汗。我坐在喧闹的实验室读这本书,探针似的心理剖白,准确而又脆弱,一瞬间直达心境最深渊。我恍惚成了躲在树上阴影中的孩子,被同伴冷冷注视而又扭头抛弃。这种寂寞,这种主观和客观双重的寂寞,这种主动和被动双向的选择,十分震颤,有些游戏,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
我深深觉得这本书我读的不够,袁哲生在里面藏了一种很入骨的情绪,像在自我叩问,像在传达咒语。冷漠与绝望在语言的组合之间游走,呼之欲出的东西,会突然出现,一回头,就又没了,我捉不到它。
史蒂文斯面临过两次抉择:事业与亲情,事业与爱情,两次他都义无反顾都选择了前者,在舍弃自我中实现了“崇高”。而轰轰烈烈投身事业三十年后,回望一生,到底得到了什么?石黑一雄像缜密的外科医生,最细微的精神波动在其笔下也纤毫毕现,我会惊诧其“不真实”的叙事笔调,却能呈现一种超乎客观叙事的真实。此外留意到一点,石黑一雄的作品大多从个人入手,同时代背景结合,双驾并驱,往往达到1+1>2的升华效果。
“我一生的全部历史,就孕育在错误中,从明信片的玩笑开始。”昆德拉再一次采用复调写法,让小说传达的思想腾飞于内容和形式之上,跳出“界限”的桎梏,在混沌不清之中白描时代,毕竟生活常处于“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状态。作为昆德拉的第一本小说,我倾向于其他小说,都为众星捧月的诠释,是他为了用文字重现这一生所不断作的注释。
读书总免不了构建坐标轴,来把读过的同类小说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读双雪涛,就会不由自主与班宇对比,这本小说的前劲十分强,以至于让我觉得《冬泳》黯然失色(十分个人的感受)。它的跨度要更为宽广,包含的情绪也更为丰富,比如《无赖》的角色塑造十分成功,人物的复杂性在双雪涛的文字之下开始成活。值得一提是其同名短篇,面对命运无声的嘲弄,苦苦追索却发现本身即为事件的中心,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苍凉简直要把人压垮。我总想到万能青年旅店的一首歌《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对于下岗工人而言,又该如何守卫生活?
坦诚来言,我不愿意承认这是一本小说,它分明具有诗歌的气质,可它却也有小说的情节(sigh~)。如此一本“不伦不类”(非贬义)的作品,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定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足够真诚,它在捧出作者的心以供审视。
寂静如此之寂静,以致思想不能思想。借“故事中的故事”,读者仿佛在同这本书同作者一起呼吸,于无章法之中不停逼近那个隐匿的自身,在无尽黑暗的阴沟叩问存在。
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从不同方面讲解中国基层社会体系的由来及发展。费老先生思路十分清晰,解释直击要害,所谓“土气”的形成也正是历代的经验积累。读完这本书,也许会对我们所言的“人情社会”有一个新的看法(虽然如今已有些变味儿),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如今城镇化的普及,不可避免对乡土社会固有的传统造成冲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知其所以然”,用带有纵深的视角见证一场社会变革。
在读:
最近“打工人”突然火遍全网,昨天坤哥跑来逗我,“你知道吗?有人说《变形记》是打工文学(狗头)”,顿时我乐了,当时手头正在看该书的短篇《实习生》,结合前面的《配音演员》,那这岂不是妥妥的反打工文学?以黑色幽默来激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让虚构同现实得以连接,趣味性很强,也引人深思,比较推荐。
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我疯狂摸鱼,并且囤了一波书。2020年转眼将至尾声,本年的业绩(100本)看起来有点难度,但是冲一冲,万一呢(挑眉~)虽然我的梦想是咸鱼,可是谁说咸鱼就没有梦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