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诗人灵烟 | 我眼中的TA们
一晃而过,和灵烟相识已经十一年了。十一年的时光里,这位自黑自带猥琐气质的青年已经成为了略微富态的中年。不过,就像小时候看过那部电影《神鞭》里的经典台词说的那样,“辫子没了,神还在。”一个来自九龙坡的自带诗人气质的男人,仍然活得是个诗人的样子。
当年的街艺,灵烟参与的活动不少,我对他的吉他技术充满信心,属于随时上随时来,不需要准备的那种。但是苦于当年分身乏术,没有好好地向他讨教一二,至今仍然是那个时候的遗憾。
拍摄路上,边走边聊,又更多地认识了灵烟。这位服役归来的朋友,最初是在建设厂做枪械装配的细活,手速惊人,应该可以完全媲美电影里面拼装配枪支的明星们。据现场采访了解,当年的他每天可以装配上千支AK47,在和机油、枪膛、扳机打交道的日子,似乎也是成就他气质的关键点之一。毕竟亲手摸过恁多枪,遇到小事不得慌。
当然,除了军工,说得最多得还是音乐。一路上,从中川砂仁和他两位徒弟的风格,到用了七和弦的李姓歌手;从中原文化本土乐器的稀少,到外来西域音乐乐器的融合;从组合表演的越来越难,到一人改编的自由自在,对音乐这个话题灵烟有很多自身的感慨,玩音乐,我想他是做到了这一点。
目前的灵烟,仍然还是在音乐教育培训的行业里做事。说起音乐培训也是唏嘘不已,不过这也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大多数父母送孩子去学乐器,总是盼着一个月就能弹个像样的曲子出来,很少有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去重视基础乐理、乐感的训练的。培训机构,作为市场化的主体,只能去迎合市场,迎合给钱的父母们。所以以前有人感叹过,全球学钢琴最多人的国家,却是听现场音乐会最少人的国家。这样的现状,真正喜欢音乐的人,不得不感叹,但目前大家都没有什么办法。音乐,对于功利主义的考试来讲,就是个加分提升人的附加值的东西,和真正的骨子里面的素养关系不大。
拍完501仓库和川美一条街,和灵烟走进网红交通茶馆坐下闲聊。拼桌的是一对来自贵州的情侣,灵烟又随手展露了他的一项技能,教会了在座的包括我在内的朋友如何打长牌——幺地人。在这位老师的倾情指导下,我和对面的贵州朋友迅速地在打了三局过后,败下阵来。毕竟,乱拳打死老师傅这种事,还不存在于年代久远且回味悠长的老茶馆里。老旧的地方,终究还是要尊老的。
从黄桷坪出来,天色已晚。坐上公交车,一路闲聊回去。灵烟推荐我去听听他推崇备至的指弹大师中川砂仁,我本来也想着以中川的经典指弹曲目来作为本次的BGM,无奈无法下载也无法引用。于是思前想后,还是选了押尾的風の詩(其实是因为当时只下载过押尾的曲子)。愿灵烟老师的日子,自由如风,自在如诗。
NO.1 501的艺术家
501的仓库里,光影之间,总有灵光乍现。


NO.2 涂鸦街的云游者
和五彩斑斓的墙壁对话,不需要声音,只要靠近它就可以了。


NO.3 交通茶馆入世人
大隐隐于市,走进茶馆,手握长牌,和茶杯亲昵,与过客交谈,入世之愉悦,好过出世千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