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点 | 广州艺博会明确品牌基因(二)
重构广州当代艺术市场
关注主流背后的另一种声音
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市场明星逐渐淡出了拍卖市场,而空缺的位置很快被下一波新星补上。对此,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兼策展人彭文斌表示:市场的轮动是正常的,因为市场环境和收藏群体都在变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能否真正建构起坚实的学术系统。

鸥洋《鱼戏1》(麻布.砂胶.油彩)112x130cm 2001年
藏家群体审美倾向的变化,需要我们建构更加多元的展品结构。一些新生代的崛起是一方面,但未来能否真的沉淀下来,才是市场应该考虑的关键。

王阔海《墨镕彩陶》139x69cm

张永海《一曲清笛入雲端》34.5x46.5cm 2020
对于艺博会来说,专业系统性的梳理和发掘自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25届广州艺博会着力培养新兴青年艺术家,为年轻画廊提供展示平台,汇集艺术收藏家、策展人、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使他们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关注主流背后的另一种声音。

陈一峰《大汉雄风》240x180cm 2010年 纸本水墨

戴培仁《唐人画马》
作为在艺术市场上刚刚起步的艺术家来说,广州艺博会是他们进入国际环境、艺术圈层和主流关注的试验点。

张明弘《黄云天金土地》90x45cm

柯桐枝《荷潇潇》68x68cm 1999年
彭文斌认为广州艺博会的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帮助这些艺术家跳脱出他们在经济或者艺术话语权中的挣扎现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收到关注和达成商业共识。
彭文斌简介
彭文斌 | Peng WenBin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