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火人文阅读组班记:体验课
你希望孩子在23岁时成为一个什么人?这就是邓老师在体验课-家长交流中问大家的第一句话。就从这样一个提问出发,讨论了2个多小时,直到孩子们上完课下来,还余音未了。
和邓老师认识太多年了,最近还在隔空对话着,所以邓老师说的话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每次听还是会发现一点点新的东西, 每次依然有鲜活的感受,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邓老师说的感知、理性、知识与精神(灵性)是融合一体的。人在初始阶段需要对生命、自然有充分的、细腻的、真实的感受,这些感受要在7岁后通过精确的文字和概念、清澈的逻辑和思维去凝练和表达,这就是理性。理性的第一义是求真的欲望,第二义才是表现为理智的各种能力。知识则是感性与理性交融后凝固而成的结晶,最后还有对这一切的超越性,这就是精神/价值观/信仰/灵性。教育是要做出取舍的,家长无法也无需回避自己的价值选择,要负起一份责任。
这些基本上就是上周我们在讨论的一些问题,但对话中出来的东西比微信打字多了很多无法表达的内涵。例如在交流中谈到“尊重孩子”这个话题,澄清了一些概念。我们尊重的是人共通的本质、内在的精神、潜在的可能性,以之为尊,以之为重。而对孩子偶来的、表面的喜好情绪冲动等的所谓“尊重”,其实是接纳理解,看清楚这一点,就不至于看似尊重实则辜负孩子。不过我要承认,能精准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达到这个境界,都不用拘泥于“不能打骂孩子”这样的一些世俗教诲了,也许就是邓老师强调的清明与笃定吧。
回来和阿rong同学说,在这个粗糙粗鄙的世界中,我还是很希望朴朴能有一些支撑他的根与本,生命可以更精微、更贯通,以及有一个持续的互相支持的共同体,让人能够抗住和洞穿一些很严酷的至暗时刻。看到有不一样的为人师者,体验到有不一样的教育和学习,这也很有价值。当然很重要还有可以与几个熟悉的小伙伴在一起,结合自然体验活动,这就非常丰富了。
我也相信一个融会贯通、超越时空的文化人,不至于在23岁(假设读完了大学)的时候觉得人生无趣味、无意义、无方向、无价值,路途中也不至于因为一次考试受挫、一场冲突、一次伤心失意就跳楼。今天听到在祈福今年也跳了几个小朋友,我们的心灵和世界真的是危机四伏。当然我绝对不会觉得上一个人文阅读课就达到这么神奇的效果,我也不会觉得不上这个课就会有巨大的损失,人有各种因缘,也有各种路径。我也同意阿sheng同学的意见,也并不是说做了这些孩子就一定会变成什么,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和“命运”。只是对我来说,我刚好有了这个因缘,在每次的交谈碰撞中,会再次提醒我,我要更严谨一点、精微一点。对朴朴来说,如邓老师而言,也就是多了一个小小的切面,打开一点点的可能性。
到了尾声,邓老师终于才肯讲了一点点课程设计,通过童谣、诗歌、绘本、文本、历史、科幻等等的阅读、对话、表达等,在不同阶段支持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螺旋式深入、上升。而打好这个基础,语文学习和考试也是肯定会好的。我提醒他,”就是你说的起码上个华师没问题”,然后邓老师一定要补充一句:但就这样学也上不了清北,那要填充的东西和牺牲的东西都太多了。可能邓老师在谈到这部分时会觉得自己太像营销人员,在结尾时和开头一样再次强调,我们是合作,是一起共识未来的方向、如何走下去。【于是我们几个后来不禁又担心邓老师的团队太难赚钱了,太难招生了~~】
最后要点赞阿sheng,他说展示那首诗还是有点小套路了,其实他完全可以接受什么产出都没有,就像来参加叠家一样,没有太多规划和期待。还是”搞艺术的”随性~
--------------------------------------------
把今天下午的交流和我上午和一个妈妈的交流放在一起去看,真是很有意思。上午陪朴朴在学校踢球,和朴朴隔壁班的同学妈妈攀谈了一会,一不小心听到了一些八卦,接触了一下“主流教育方式”。原来这个学校真的在开学时通过考试分班了,她的孩子成绩好,分在一班,非常“好学”、“主动”、“有竞争意识“,每天回来都会和妈妈分享今天课堂上谁表现最好,懊恼自己不是拿到盖章最多的那个。在幼儿园大班时有学过拼音写字算数,也报了幼小衔接网络课,每天孩子平时阅读的书主要就是课本,看一会电视都会想到要赶紧再写写作业。老师也抓得很严,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这一次考试的获得100分的同学姓名,点名批评哪个同学没写完作业、哪个家长忘了作业本上签字。听到这些,我由衷地说,还好我们没有分在一班。这个妈妈对教育真的很重视,也肯定孩子是要劳逸结合的,同时又一切都很有计划性,例如认为孩子要全面发展,踢足球踢一年就好了,明年该再报个柔道、跆拳道的班,从二年级开始也要去报英语班。我终于有一点点理解巨大的补习班和兴趣班市场是怎么撑起来的,都是这么认真的、上进的、负责的家长呢!
下午时我说到这一段,邓老师肯定了人的竞争精神是一种本能与天性,但这种竞争精神可以引向充分地自由地发展自己,为整体的人类作贡献。是的,有时候就是这么几个有限的道理,在我最近看的有关领导力的经典书籍中讲的也是“成为你自己”,如果我十几岁时知道领导力是这个意思,也许就不会对“领导者”这个身份排斥了这么久。也只有在那个超越性的精神世界,才能容得下所有的需要、竞争、进步、增长,这与深度生态学又相通了。成为一个善良的、快乐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简单,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