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大牛,25部畅销经典,做出版我们是认真的!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产生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伊塔洛·卡尔维诺
伟大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
离不开背后的缔造者
他们将一生的信念和思想
都倾注于文字在书本中
构建了自我与历史的思想城邦
今天给大家介绍25位大牛作家
以及他们的经典之作
看完这个书单,你会爱上见识城邦

[美]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
全球史研究奠基人
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
“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
美国国家人文勋章获得者
威廉·麦克尼尔毕生追求博大宽宏的视野,努力揭示人类在世界历史中的命运,不断地通过世界历史写作带给我们理解历史与世界的新观念、新框架。他学识渊博,洞见精辟,叙事优美流畅,不仅受到历史学家的赞誉,也普通大众读者的喜爱。

《西方的兴起》
[美] 威廉·麦克尼尔 著
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
“汤因比时代向麦克尼尔时代”的转变
所有人类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联结
文明间互动是文明演化、历史变革的主要动力作者采用从古至今的叙事结构,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末,聚焦于中东、印度、中国、欧洲等主要文明,以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为主线,勾画整体而生动的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跨越民族、国家的樊篱,将全球文明看作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整体,把人类历史分为中东统治的时代、欧亚文明均势的时代和西方统治的时代三个阶段;以“欧亚大陆生存圈”为核心,纵览了在这个大生存圈中各个文明交融传承、兴衰演变的宏观全景。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大历史(Big History)学派创始人
国际大历史协会首任创会主席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
悉尼麦考瑞大学大历史研究所所长
曾专攻俄罗斯史及苏联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转向从大尺度钻研世界史。2008年,克里斯蒂安与比尔·盖茨一同创设“大历史项目”(The Big History Project),旨在中学阶段推广大历史教育,目前已在全球数千所大学和中学设立大历史课程。他所做的有关大历史的TED演讲《18分钟读懂大历史》(The Hist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已有近1000万人观看。

《起源:万物大历史》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
回归哲学-科学的传统
一个共同的宇宙演化而来的科学故事
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
到“万物是理解人类的尺度”
为了寻找对世界的整体性解释,古代人创造了传世神话,而现代人从科学出发。本书讲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未来的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不仅浓缩呈现了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成果,也开创性地提出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地球出现生命、智人问世、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等8个关键节点,以及“集体知识”“金凤花条件”“复杂性理论”“能量”“信息”“时间”等6个重要概念,更有人类历史是由集体知识推动的、宇宙的故事就是关于能量的故事、信息让我们面对复杂性并顺应能量的洪流跨越下一个节点等诸多创见。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青年怪才,令人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赫拉利研究聚焦于宏观历史问题,比如历史和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历史有方向吗?人们真如历史所呈现的那样变得更快乐吗?在21世纪,科学和技术提出了哪些道德问题?等等。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从宏观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出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受到读者的广泛追捧。

《人类简史》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著
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
见微知著、以小写大
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重新
审视人类自我及世界
书写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将科学和历史编织在一起,从全新的角度阐述地球上智人的发展历史。全书从三大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认知革命使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使人类陷入奢侈生活的陷阱,科技革命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想象和虚构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合作,国家、宗教、企业都是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人类依靠这种想象来寻找认同、开展合作,由此一步步登上食物链的顶端,抵达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地位。

[美] 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
美国历史学家文化史研究奠基人之一
两度担任美国艺术和文化学会主席
西方公认的“值得珍惜的知识分子”
巴尔赞一生致力于推行大学通识教育,把欧洲的博雅文化传统引入美国,对推动美国现代的通识教育贡献极大。他在众多领域建树颇丰,著作等身,出版有30余部著作,涉猎的内容包括历史学、哲学、科学、文学、音乐和艺术,其诸多思考至今仍起着深远的影响。

《从黎明到衰落》
[美] 雅克·巴尔赞 著
五百年西方文明
85岁写作,93岁出版,一生心血
本书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五百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真正的革命”——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标志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些变革在思想与物质层面所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我们今日所见的世界。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国史学大师
年鉴学派灵魂人物
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
20世纪的伟大历史学家
布罗代尔曾获牛津、剑桥、芝加哥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并于19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终生致力于文明史的研究,以其宏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明快的文笔,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名。

《文明史》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考察过去,论及将来
人类历史的深层含义
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年轻人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本书从文明的角度,总览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伊斯兰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在大量汲取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及总体史学观念写成,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史学巨著。这是20世纪伟大历史学家的巨献,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现实关切,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读一读它。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
叙事体史学大家
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得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霍布斯鲍姆研究的历史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大陆,扩至拉丁美洲。他一生著作颇丰,在劳工运动、农民叛乱、民族主义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居当代史家的顶尖水准。

“年代四部曲”
《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著
现代世界史的佳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美] 托尼·朱特(Tony Judt)
著名历史学家
获得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
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入选美国《外交政策》评选的“全球百大思想家”
托尼·朱特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以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长期为《新共和》《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欧美主流媒体撰稿,并以尖锐的自由主义批评文风成为备受尊重的知识分子。

《战后欧洲史》
[美] 托尼·朱特 著
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20年构思10年撰写、6种语言文献资料
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这是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这本书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

[英]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
沃尔夫森历史奖
W.H.史密斯文学奖得主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曾出版多本学术著作,获得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大批读者的认可。

《英国史》
[英] 西蒙·沙玛 著
动态跳跃与可读性兼具
同名纪录片获广播新闻协会作家奖
本书共三卷,以恢弘而凝练的笔调带读者进入英国故事。从罗马入侵到诺曼征服,从黑死病到伊丽莎白的辉煌,从光荣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随着他的讲述,恍如重演。人物和场景在历史幻灯中跳跃。现代文明先驱者的艰险历程令人动容。

[德]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August Winkler)
莱比锡图书奖获得者
德国当代深具影响力的史学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十字勋章获得者
温克勒教授重要著作有《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 世纪》《西方的困局》《走向西方的漫长道路:德意志史》《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西方史:浩劫年代(1914—1945)》等。

《西方的困局》
[德]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著
西方的挑战与困境
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深度理解欧洲
“谁代表欧洲讲话?”“德意志问题又来了?”“英国脱欧会带来什么?”“欧盟会崩溃吗?”“美国将往何处去?”在这样的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历史学家温克勒带读者回到欧盟肇兴之初,或是美国建国之时,为每一个当下的问题寻找埋藏在历史线索中的源头。西方仍是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理解欧洲,需要深度理解其历史、思想。接续前作《西方通史》,在本书中,温克勒深刻描摹了近年来西方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专注于近十年发生在西方的各类重大事件,但他的眼光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将自己毕生研究的西方历史之趋势与正在发生的历史相结合,为每个问题寻得的答案,并做出了自己的分析预测。

[以色列] S.N.艾森斯塔特(S.N. Eisenstadt)
享誉世界的以色列社会学家
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巴仁奖、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科学奖等获得者
艾森斯塔特特曾言简意赅地总结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理念:“我试图了解伟大文明的历史……试图了解这些文明的主要动态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现代社会,这些文明如何现代化以及如何发展出不同文化的现代性模式。”

《犹太文明》
[以色列] S.N.艾森斯塔特 著
文明承担者视角
一本书看清犹太历史内核
作者以非凡的博学、同情心与感染力,探寻犹太文明繁荣至今的根本原因,证明了犹太文明的持续创造力。这本书率先提出,理解犹太历史的最佳方式是从文明角度看犹太,而不仅仅把犹太群体看作国家或民族。作者将犹太人的生活习俗与希腊文化、罗马文明等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时期的犹太社区融入欧洲和美国社会的不同模式;仔细勾勒了犹太人在十九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民族运动,特别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及以色列社会的具体特征。

[美] 约翰• R. 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
著名世界环境史大家
贝弗里奇奖获得者
人文学术及公共贡献奖(汤因比基金会)获得者
美国乔治敦大学环境史教授。与其父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世界史》作者)合著全球史经典佳作《人类之网》,引发巨大关注。主要著作有《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蚊子帝国》《大加速》(与彼得•恩格尔克合著)等,并主编《全球环境史指南》。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美] 约翰• R. 麦克尼尔 著
森林学会图书奖
美国世界史学会2001年度最佳图书奖
被《泰晤士报》评为“最优秀的科学作品”
本书将全球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探索人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改造,打破传统史学的狭隘视野与史料来源,将环境史与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等研究领域有机结合,运用医学、生物学、气候学、农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国家档案、国际组织文件、大众媒介、专门机构的调研报告等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幅图表与图片,为读者勾勒出一幅20世纪环境变迁的宏大而生动的画卷,指出20世纪对于世界环境史的重要意义。

[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 JR.)
世界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
美国科学院和芬兰科学院院士
爱默生奖、医学作家协会奖获奖者
作品荣获《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任教,并担任历史、地理和美洲研究的荣休教授。他率先在人类史中加入生态史这一新视角、新模式,用以了解生态与社会事件,重新解释人类历史。

《哥伦布大交换》
[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著
开启生态环境史新领域
重新解读人类历史
以生态史视角解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植物与动物的物种交换、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以及新旧大陆对彼此文化上造成的多元冲击等等,详细阐释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并最终令“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经典术语成为几代读者的共识;大量而丰富的历史案例,独特又富有感情的生态新视角,铸就生态环境史与历史学的双料经典。

[加] 卜正民(Timothy Brook)
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孔飞力教授),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

《哈佛中国史》
[加] 卜正民[美] 罗威廉[美] 陆威仪 [德] 迪特•库恩 著
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
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典范之作
数十所世界知名大学中国史指定教材
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写就。此套丛书站在风起云涌的21世纪,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引导世界重新思考当下中国。丛书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下至20世纪初清朝终结,分为六个帝国时代——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唐朝、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影响下元明帝国的兴衰,以及成就斐然、盛况空前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2000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

[日] 盐野七生(塩野七生)
日本传奇历史作家
1937年出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至今。

《罗马人的故事》
[日] 盐野七生 著
最值得收藏的罗马史经典
各语种销量达1500万册
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三十多年,十五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

[美] 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
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
塔奇曼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
[美] 巴巴拉•W.塔奇曼 著
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之一
特洛伊的陷落、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越南战争......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翔实的材料,电影般的画面感,叙述性历史写作巅峰之作。本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美]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时代周刊》“世界有影响力的百人”
《外交政策》杂志“世界百名思想家”
《前景》杂志“全球思想家”
平克于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兼认知科学神经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是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也是语言学与心智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2016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 斯蒂芬·平克 著
深圳书城年度十大好书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充满人性思考,挑战固有观念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真的是特别暴力的吗?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的处境到底是变好了,还是恶化了?平克以暴力水平为标尺,用“六大趋势”重新归纳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并展示了大量数据资料和上百幅图表,量化了暴力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平克进一步尝试去解释这一反常识的现象,提出将我们推向暴力的“五种心魔”和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探索这些心理机制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美]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
全球唯一两度英国科普图书奖、普利策奖得主
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
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伯尔奖等获奖者
戴蒙德著述颇丰,曾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杂志上发表过论文200多篇。他最著名的“人类大历史三部曲”包括:《第三种黑猩猩》《枪炮、病菌与钢铁》和《崩溃》。此外,他还著有《性趣何来?》《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等书。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著
理论方法与知识均佳
循循善诱、引导思考
本书是由戴蒙德先生关于人类社会贫富兴衰问题系列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以宏观比较视野、自然实验方法来探究各个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异同,进而总结出人类社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并对现代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现代国家的危机和风险等问题展开论述,还特别关注中国这一独特而古老、如今又正在崛起的文明,以其独特的解释系统来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提供了宝贵意见。

[英] 约翰·麦克里兰(J. S. McClelland)
著名的政治学者
善于面向公众言说的教师及作家
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及加州大学客座教授,推崇叔本华所说的“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

《西方政治思想史》
[英] 约翰·麦克里兰 著
集合42位思想家
2000年的政治思想演化史
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伟大历程培养
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最佳读本
上起古希腊罗马时代,中经近代国家的演变、美国的启蒙运动,再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自由主义的各种反动,终于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式微……从苏格拉底到马基雅维利,从霍布斯到马克思,麦克里兰将42位人类历史上“最睿智的心灵”置于故事的中心;他带领我们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位政治思想家的观念创造背后,那暖暖含光的灵魂血肉,以及智慧热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一切“深埋于过去的心灵力量”与现代世界联系了起来,着重探寻这些思想先驱,如何为现代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 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智囊
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
国家期刊奖获奖者、美国国家图书奖被提名者
《新共和》高级编辑,《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曾供职于《科学》杂志。他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获国家期刊奖。他的著作《三个科学家及其上帝:寻找信息时代的意义》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

《道德动物》
[美] 罗伯特·赖特 著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迄今为止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
最振奋人心的、真正重要的科学读物之一
本书以达尔文的生平及其作品为脉络,从一些非常有趣的社会问题出发,比如,人类的一夫一妻制不只是法律的规定,这种制度还有着深刻的进化渊源。再如,手足之间为了得到父母关爱而进行的竞争其根源在哪里?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所偏爱?自欺欺人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逐步深入到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了人类的情感、友谊和竞争、攻击等心理或行为,对人类基于基本道德假定的日常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再思索。同时,罗伯特·赖特揭开了那些塑造我们的爱情选择、家庭体验、友谊和政治责任的无意识策略之谜。这本书还在更深层面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那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我们的公共政策和日常行为极富启示意义。

[英]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剑桥大学博士
全球作品被引用最多的人文学者
纽约市立大学(CUNY)研究生院杰出教授
哈维教授《资本论》40余年,其课程视频下载量超过200万次;其著作在全球被译为10余种语言,已译为中文的有《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新自由主义简史》《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等。

《资本的限度》
[英] 大卫·哈维 著
世界结构转换的深度探索
在这部书中,哈维运用商品、租金、利润等基本概念,带领读者逐步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发展和危机的形成;他独具原创性地在马克思主义论述的框架中以整体主义的和辩证的方法将金融与地理两个维度相结合,更好地解释了城市化过程、房地产市场和不平均的地理发展;他分析全球普遍出现的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基于世界市场的发展状况,延伸、修正和改编了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以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难题。为此,这个预言性的文本在当代越发显示出其意义和价值。

[德] 韩炳哲(Byung-Chul Han)
德国新生代思想家
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韩炳哲作品系列”
《精神政治学》《爱欲之死》《在群中》《他者的消失》
《倦怠社会》《娱乐何为》《暴力拓扑学》《透明社会》《美的救赎》
[德] 韩炳哲 著
哲学小品文的简练和犀利
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
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镜像
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美]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
麦克卢汉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
波兹曼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 著
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毁掉了我们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英]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进化论生物学家、畅销书作家
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
他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自私的基因》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著
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
基因及社科领域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美]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普利策奖文学奖获得者
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

《基因传》
[美] 悉达多·穆克吉 著
《纽约时报》畅销书
亚马逊榜单高位热销书
《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年度好书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奥地利] 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Zacharias Lorenz)
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
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
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
洛伦茨学术成果丰厚,通俗写作也备受好评。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所罗门王的指环》
[奥地利] 康拉德·洛伦茨 著
动物和人类世界的连接生命的真实与感动
这不是一部童话故事,但却让你觉得所有童话中关于动物的拟人描写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洛伦茨告诉你: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 E N D -
见识城邦
中信出版集团社科人文品牌
为独立思考的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