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黛玉并非寄人篱下,而是带着百万遗产来的啊?
最近看陈大康老师的《荣国府的经济账》这本书,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常常有恍然大悟之感。读了那么多遍红楼梦,一直被黛玉那句“一无所有”影响,觉得黛玉一贫如洗寄身于贾家,“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又病弱又无助,太可怜了,读了陈老师的集子才发现,原来黛玉有可能是带着巨额钱财来的,而且这笔钱还被贾府都悄悄花光了?我晕,让我冷静一下,再好好梳理梳理。
一、侯门千金,探花之女
首先呢,要从林黛玉的身世说起。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王侯之后,世袭的侯位本应是三代,到林如海的爷爷那代为止,但是林如海的爷爷死后,皇帝又额外开恩,让林家多袭了一代,这样就到了林如海父亲那代。林如海的父亲死后,断无再续之理,眼看林家的官禄至此断绝,可架不住林如海聪明啊,参加科举考试,一下拿了全国第三,也就是探花。太厉害了。
从科举入仕,当过兰台寺大夫(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然后又被派为巡盐御史。众所周知,自古盐商即为富豪,管理盐政的职位也是肥差,简而言之就是钱多。袭了四代侯位再加上巡盐御史的美差,林如海的遗产是很多的,据推测至少二三百万,而林家枝叶凋零,没什么直系亲属,所以理论上这些遗产都会落在黛玉这里。
而对于这一点,贾家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在林如海病重的时候,贾母强势命令贾琏陪着林黛玉回扬州,目的就是接管这巨额遗产。这一去就是快一年,从陪伴林如海去世,到办理丧事,再到遣散仆人,带回遗产,应该都是贾琏办的。而那时候,我们的小黛玉才十岁,对于这些经济事务应不甚了解。
二、巨额遗产哪去了?
林家的遗产带回来以后怎么处理的呢?默认是汇入贾府了。仁义一点来说,应该是贾家代为保管,这样等黛玉成人或出嫁时再还给黛玉,作为嫁妆听凭她的使用。但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这笔钱带回来之后,根本没和黛玉商量,贾家就大手大脚的给花掉了。
怎么花的呢?盖房子。盖什么房子?大观园。黛玉回京之后,正赶上宝玉的姐姐升为皇妃。升职之后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但是已经是皇妃了,不能自己溜达着就回来往家里一坐啊。所以为了迎接她,要重新盖一座有山有水亭台楼阁兼备的省亲别墅,那就是大观园。
从红楼梦一开始,通过冷子兴的叙述就知道,贾家早已入不敷出,没什么积蓄了。那么哪儿来的钱盖大观园呢。这不,贾琏从扬州带着遗产回来了嘛。麻利儿热乎的,遗产刚到账他们贾家的人就给花了。大盖特盖,雕梁画栋,连个窗帘都要买几万块钱的。
三、钱花光了怎么办?
人家黛玉的家产,贾家悄咪咪就给花光了,那之后怎么和黛玉交代?最顺理成章的就是把黛玉娶进门呗。娶了黛玉,她的家产也就可以作为嫁妆光明正大的被使用了,而提前使用,那就勉强算预支了吧。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贾母和王熙凤都希望黛玉嫁给宝玉,贾家的下人们也早已默认他们是一对儿,只等成年后正式举办结婚仪式了。
而黛玉是怎么想的呢。她小的时候不懂事不知道,后来年岁渐长,凭着她的冰雪聪明,会不会渐渐猜到这个遗产之谜呢。对于黛玉的钱财观,陈老师感叹,用五世先人积累的家产,换取一个可以和心上人共度少年时光的大观园,或许对于黛玉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
注释: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黛玉道:“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木,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