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国三十三所 第一番 那智山 青岸渡寺
“熊野三山”有三社(熊野本宫大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那智大社)一寺(青岸渡寺)。第一次知道青岸渡寺,还是十多年前在大阪书店本来想买四国八十八所巡礼的书,结果误购成西国三十三所,开篇第一番便是那智山青岸渡寺。十多年了,这本书依旧没有读完,掩面.jpg
当时对熊野还无甚研究,只觉得这个地名充满了人类弱小又淳朴的气息:熊野,有熊的土地/田野/荒野。后来得知和歌山居然是中国以外繁衍大熊猫最成功的地方,惊诧之余又不觉意外,毕竟这是片熊类蛰居多年的土地,大熊猫四舍五入也是熊,自然可在此安居乐业。等真去了熊野,虽然没遇到熊,对“野”的认知深入了好几层,几百年前能在原始密林之中辟出寺社的修行者们,其意志力与虔诚之心值得后人的尊崇与礼赞。
青岸渡寺的缘起颇有几分神话色彩。据传公元4世纪的时候由印度东渡而来的裸形上人在那智瀑布中修行时与瀑布下的深池之中发现了一尊24cm的金制如意轮观音菩萨像,裸形上人便在附近建起草庵,将如意轮观音菩萨作为本尊供奉起来。200年后到推古天皇时期,生佛上人来到熊野,生生为印度同行的事迹所感动,他寻了一块巨木雕成3米高的如意轮观音像,并将裸形上人发现的金制小像放置于木像胎内,再建造起本堂供奉,这便是青岸渡寺的前身如意轮堂。
从平安时代中期到镰仓时代,熊野信仰于世间普及,尤其花山法皇开启西国三十三所巡礼之后,“蟻の熊野詣”在信众中几成风潮。信长南征之际,如意轮堂一度毁于战火,可秀吉掌权之后又立刻复兴。到明治初期,如意轮堂终于从那智大社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天台宗寺院。
在到青岸渡寺前先参拜那智大社,大社虽壮观,但是朱漆未免也......太新了点。惶惑感一直持续到青岸渡寺颇显风霜的本堂映入眼帘,幸哉!没让我看到一个册册新的南纪州最古建筑。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本堂于大正时期大修过,近年来也会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建筑状况与耐震度进行检测和诊断。

脱鞋入内,在外阵拜一拜传说中的如意轮观音木造像(胎内秘佛只能靠各人脑内了),正打算请御朱印,忽然发现堂内一阵骚动。一只巨型昆虫(该虫移动速度太快、无法辨明品种,模糊看着有三分之一个成人手掌那么大)不知从哪个缝隙中窜出,跳上了摆放佛具的台子后,又从某女性staff肩头掠过,我听到的那声尖叫便源自于不幸的女staff。不一会满堂的僧侣都参与到捉虫大业中来,顾及着本堂是木建筑,没敢上什么尖锐or有分量的工具,抹布簿子倒是不心疼地拼命招呼。我一遍围观一遍赞叹,大师们的身手真心矫捷,个个体态灵动,一看就是在山中修行良久的熟练工。最后那只无知小虫慑于大师们的金刚之威,从窗户的缝隙中悄然遁走了。

青岸渡寺参拜的必备项目之一,便是远眺三重塔与那智滝共聚一堂的绝景。有了三重塔做对照物,那智滝由大落差生出的飞泷之名立刻具体而生动起来。一弯绿意重重的山峦,将朱红色的佛塔与雪白的飞瀑拢入臂膀之内,色彩动静相互映照,的确堪当熊野地标式的美学典范,若是我妈C女士在此,必定要换上她的18块丝巾就地拍出一本写真集。在这点上我与同行亲友B小姐特别有默契,徐霞客模式下拍照留景不留人,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大头破坏画面,唯LIVE前后偶尔合影一二,以示对这段续命时光最深刻的爱:有生之年何其有幸!

yum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镰仓一碗面 (1人喜欢)
- 2024最疯(KAI)狂(XIN)的24小时----记录下我的岛根之旅 (6人喜欢)
- 博多の海鮮料理 喜水丸 博多1番街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