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à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人作为事物,是肉体与灵魂成为一体,称为人的本体;是不能分离的。人体的新陈代谢能不能像婴儿一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吐故纳新能不能顺畅清除身体中不健康的毛病?(治国理政就象做人一样)爱民治国,就必须知道这些常识;怎么可以信口雌黄、不慎言辞?难道通透明白这些道理,还感悟不到无为?国家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持续完善更新;参与制度的建立者,不能把国家的重器(国家制度),视为自己的私物,更不能把国民视为私物;其中,有作为者也不允许居功自傲;运行的制度也不允许谁来主宰,更不允许轻易地扼杀、毁弃;这就是元德。
【导读】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可以把自己作为对象来进行思考,而动物却不能。因此,老子把对社会的思考、对国家政治的思考,从对人自身的认识开始,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思路;也称为悟道。台湾的郭永进先生称老子为超越思维,我看未必,这是最朴实的、也是比较原始的思维模式;更荒谬的是他把能量称为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本体,宇宙天地是一个本体,包括宇宙天地的实体,也包括绝对精神;其中,绝对精神就是道,而能量却在宇宙天地的实体中,恰恰与绝对精神不沾边。人作为事物本体,包括人的肉体和人的灵魂;人的所有能量都在人的肉体中,人的灵魂,也称为人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才是人的道,与能量也不沾边。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人的道就是人的灵魂,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人的私,怎么可能分离?“去私欲”,就不仅仅是分离问题了。
人要维持新陈代谢,就必须维持对于生活资料的消费;因为人都有私,就都会去组织生产劳动,获取社会财富、获取生活资料。国家的重要责任是保证国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量保证国民利益的公平;只有人的私,才能产生天生的爱国主义,只有人的私,才能形成正义的意识、责任的意识、安全的意识,把这些有效组织起来,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治。历史经验也反复说明,儒家文化,在“去私欲,存天理”的旗帜下,去掉了人的私欲的同时,也把天生爱国主义、正义的意识、责任的意识、安全的意识去掉了,再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来灌输人为的爱国主义、人为的正义意识、人为的责任意识、人为的安全意识。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天生的爱国主义,而不是人为的爱国主义。生之畜之,人的私是人的道根,生了就必须养育,才有人的道;儒家文化,去私欲,是要把人的道根进行扼杀,还会有人的道吗?
本人在一开始,就谈到老子写《道德经》的原因。促使老子研究道,并且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原因是朝政很腐败;另外一个原因是儒家文化造成了大量的妄为,或者说妄作为;确切地说,是作为政治文化理论推出来的。易中天先生说,庄子的道谈论的是人生的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谈论修身养性的方法。庄子自己说:“道在屎尿中”。实际上,儒家就是把庄子作为“搅屎棍”推出来搅乱老子批判儒家文化的。
【补充】阴阳学说决定了事物的实体为阳,事物的精神、意识、灵魂等为阴;对于无生命的事物,道就是绝对精神,服从自然科学;对于生物,道就是灵魂,又由于灵魂具有主观意识,根据时间、空间、具体环境都在变化;所以服从具体科学。法律也是如此,涉及无生命事物,判案遵照自然法;涉及有生命的人,判案遵照实定法。人作为事物,肉体是人的实体;抱实体的意思就是围绕实体,负阴抱阳,就是围绕肉体、而承载魂魄合成为一体。人体的新陈代谢能不能像婴儿一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吐故纳新能不能顺畅清除身体中不健康的毛病?就看肉体与灵魂的融合程度、感悟程度、技巧程度。治国理政就象保持人的健康一样;爱民治国,应当知道这些常识。有些执政者信口雌黄、不慎言辞;难道可以说通透明白道理?为什么还不能感悟到无为?国家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持续完善更新;参与制度的建立者,不能把国家的重器(国家制度),视为自己的私物,更不能把国民视为私物;其中,有作为者也不允许居功自傲;运行的制度也不允许谁来主宰,更不允许轻易地扼杀、毁弃;这就是天德。
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是负阴抱阳,也就是围绕人的肉体,承载着人的灵魂、承载着人的自我意识、承载着人的私。“去私欲”的前提是“灵魂出巧”,灵魂就是私欲,灵魂如果不能出巧的意思是人的灵魂,不可能与肉体分离;连分离都做不到,如何把灵魂去掉、如何把私欲去掉?其中,存在着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人的本体和人的道,融合在一起,逐步发育成长。你爱民治国就必须懂得这些。这里告诉人们,你如果参与治国理政,首先必须懂得人的道,从人的道的成长,从人的新陈代谢,从人的吐故纳新等现象,悟出事物发展一般性的道。很多人认为悟道是为了养心修性;很对不起,这里恰恰相反,是从人体机能彻悟治国理政的道,达不到养心修性的目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都是人体科学;不可能通过养心修性来实现,更不可能通过养心修性返老返童。必须彻悟无为,通透彻明,不信口开河,对生成的道承担起责任,以德养道;对国家的制度不专权独榄,有了功绩不居功攫傲,不为自己谋私利;这就是天德。从这章到十八章,就是谈论道的技术机能。
负阴抱阳,就是围绕肉体、而承载魂魄合成为一体。“去私欲”的前提是“灵魂出巧”,灵魂就是私欲,灵魂如果不能出巧的意思是人的灵魂,不可能与肉体分离;连分离都做不到,如何把灵魂去掉、如何把私欲去掉?
很多人认为悟道是为了养心修性;很对不起,这里恰恰相反,是从人体机能彻悟治国理政的道,达不到养心修性的目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都是人体科学;不可能通过养心修性来实现,更不可能通过养心修性返老返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