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女性的节目,就应该这么拍

《乘风破浪的姐姐》后,女性逐渐成为综艺的焦点,女性话题也更多地被大众讨论。10月25日芒果tv推出了一档聚焦女性情绪的综艺——《她有情绪又怎样》,戚薇、李佳琦与两位心理专家组成演播室嘉宾,共同观察女性嘉宾的生活及处理情绪的方式。
两期节目看下来,虽然节目时长很短,每期只有30分钟左右,但却小而精致,面面俱到,节目形式的设计也十分合理。以情绪作为切入口,让观众对当期艺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节目流程设置十分合理
《她有情绪又怎样》每期大概分为4个部分——嘉宾的采访及记录、演播室对嘉宾进行观察和解读、专家与嘉宾进行对话,片尾艺人和专家回答观众投稿问题。几个环节相辅相成,把有关情绪的故事讲的严丝合缝。

比如第二期嘉宾是张伟丽,她是对待情绪极其成熟的一位女性。虽然从事的是表面上暴力的拳击手职业,但也有小女生的一面,会私下约朋友做美甲看电影。

同时张伟丽也表示上场打比赛并不是要利用情绪,而是放下情绪。

然后根据张伟丽片段的内容,演播室中的戚薇和李佳琦也分别讲述了个人经历,同时两位专家也能从专业维度分析张伟丽处理情绪的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
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与分析,专家能够查缺补漏,在与张伟丽的对谈环节中可以让她输出更多的观点。比如对谈中,张伟丽表示,人身体有两种细胞,一种是正能量的,一种是负能量的。如果负能量的细胞太多人会不健康。

这一观点是张伟丽的纪录片段中没有谈到的,专家也能相应的给出意见,表示负能量细胞其实起到了免疫作用,通过负能量细胞人们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此外,片末节目还会选取一些观众留言,由艺人和专家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仅嘉宾和演播室形成了互动,节目中的艺人与专家也能和观众形成另外一个层面的互动,节目的功能性也就更强。


时刻紧扣“情绪”主题
其实《她有情绪又怎样》为嘉宾录制的片段中不止有她们对情绪的思考,内容方面还是很丰富的。比如杨笠会提到自己因为“男人们如此普通,但却如此自信”而受到的争议,以及她创作这一脱口秀段子的动机、张伟丽会提到自己在职业中的感悟。
但节目对这些内容的篇幅控制得极好,展现嘉宾生活及性格的同时,随时以情绪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让节目拓宽讨论维度,又时刻围绕着情绪这一切入点。
比如演播室会围绕着“他们如此普通,但却如此自信”来进行心理层面上的解读,心理专家称这是男性寻找配偶的策略。

张伟丽聊到职业不该有性别歧视时,李佳琦会聊起自己作为“口红一哥”遭受的非议,而专家会适时以情绪角度切入进行解读。比如李佳琦的“Oh my god”能迅速创造一个亢奋的状态其实是因为这本身是一个情绪词,情绪是有力量的。

然后李佳琦也能及时转换思路,从情绪的角度来谈,观众的支持和陪伴如何在情绪层面上增强他对事业的追求。

而李佳琦本人也特别有“扣题”的意识,在观看嘉宾vcr片段时,他会迅速捕捉到一些与情绪有关的点并指出,比如张伟丽说自己其实很爱哭,李佳琦会补充道:“张伟丽控制情绪的方式是哭出来。”

演播室对讨论话题的精准把控再配合节奏不拖沓的剪辑,让《她有情绪又怎样》可看性极强,主题也十分明确。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两期节目中的嘉宾杨笠和张伟丽虽然控制情绪的方式完全不同,也让节目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有关情绪的知识,但毕竟两位嘉宾都属于在情绪控制方面很有心得,又很自洽的人。

节目名称为《她有情绪又怎样》的话,其实还是在强调有情绪要如何处理。如果嘉宾们在情绪控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问题,那么慕名而来的观众能在节目中获得的共情可能就相对比较少。毕竟节目刚刚播出两期,如果之后的节目中嘉宾能够更多样化,那就更好了。
但《她有情绪又怎样》中专家提到的一点特别好——情绪并不是负面的,我们不能将情绪污名化。而节目也在尽力完成对情绪的去污名化,强调有效利用情绪去了解自己,以及合理的宣泄和控制。

《她有情绪又怎样》刚刚开播就展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所有的艺人、专家各司其职,对情绪的解读深入浅出,有限的篇幅里也展现了嘉宾的多面性,让观众更清晰的理解,女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希望这档节目能够保持住这样的水准,也能在后续节目中对情绪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