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鸣的两段爱情
我自己也没想到会对陈一鸣如此上头,《亲爱的自己》算不上特别好的剧,(当然也不烂,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的逻辑),陈一鸣也算不上很经典的角色,按朱一龙的话,他不是个很有特点的角色,整个人物的工具性过强以至于前后逻辑不能自洽。但是这个剧的优点在于它虽然大的剧情框架逻辑有问题,但是细节部分做的还是比较扎实,演员的演技也在线,这就有了可以咂摸的空间。
陈一鸣的两段爱情,细细想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是比较难得在影视剧里看到的两性关系的描摹。陈一鸣跟李思雨有点像莫妮卡和理查德,两个人真的爱的很甜蜜,但是最终还是发现两个人对未来的诉求不一致,很难调和只能分手。像这么爱这么甜蜜的两个人没有第三者没有来自家庭的阻力但还是没能走下去的设定,在国产剧中真的蛮少见的。
陈一鸣跟王子茹的关系乍看起来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性转版,但是却也不是那么简单。按我的观感,如果说陈一鸣和李思雨是属于普通的常见的那种年轻人的恋爱,是感情驱动的恋爱,陈一鸣和王子茹就是用技巧谈的恋爱。
以前看刘銮雄的八卦的时候,说为什么是甘比最后胜出,一个观感就是,把老公当老板来对待的往往能相处得更好(仅仅是说相处,这里不讨论“真爱”)。甘比把刘銮雄当老板对待,把伺候刘当成一份工作,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反而更容易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吃醋不攀比。就像很多政治联姻类似,大家是合伙人,从一开始就不太计较爱不爱的问题,反而能够形成某种战友情谊。
倒不是说陈一鸣对王子茹也是这种,毕竟他并不像甘比终极诉求是钱,但是他对待王子茹很多时候就像服务甲方,那段长镜头的戏份表现得很明显了。王子茹对陈一鸣也是目标明确型,她不像小姑娘那种纠结“他爱不爱我”,她看上了这个男人,那么就想办法得到他,他心里面是不是真的死心塌地爱自己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关系,为了达到我想要的这种关系,那么各种技巧该怎么运用就很明确了,有时候示弱,有时候以退为进,有时候撒娇,如果某个方式效果不好那就及时调整换个方式,所以不会觉得委屈也不会发脾气,看起来很好沟通很好说话成熟又情绪稳定。至于你心里到底情不情愿、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重要。
有意思的是其实陈一鸣对王子茹也是技巧驱动型的。他跟王子茹说的情话比对李思雨说的冠冕堂皇得多。陈一鸣对李思雨,其实很少说什么我爱你一生一世这种,更多的是非常生活非常细节的关心,吃没吃饭,胃是不是又疼了,少喝点酒,你在哪儿我马上去找你。感情驱动的恋爱是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的关心,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会一直牵挂担心;但是也会关心则乱,情绪上头生气责怪。
技巧驱动型的恋爱则很少会情绪上头,陈一鸣对王子茹的几次情话表白,一次是为了让她愿意去见自己父母一面,一次是(做为乙方)为了安抚甲方的紧张情绪,都是目的性很强的“表演”。还有一个对比就是陈一鸣对李思雨其实不太主动亲吻,更多的是温柔的搂抱,亲吻额头鬓角的怜惜,就是能感觉到他真的是心疼李思雨。而对王子茹倒是主动亲吻比较多,那亲吻吧,确实吻得很情欲,但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爱欲,更多的是像李思雨为了堵住陈一鸣的嘴的那种“理性的吻”,为了安抚。
王子茹为了让陈一鸣答应帮她处理绿宝的业务,故意示弱说李思雨对她有成见,轻叹蹙眉说自己好紧张;陈一鸣为了让王子茹答应见他父母一面,当众表白壁咚热吻。感觉也算势均力敌了,都在用技巧谈恋爱。技巧驱动型的恋爱关系,好处就是省心、平静、安宁,不会争执误会委屈,大家各取所需,也各自尽自己的义务付出一些温存。
感情驱动型的恋爱,就是会需求那些很难把握的东西——对方的爱与真心,会不确定,会患得患失,会疑神疑鬼。
其实两种恋爱方式,也不是说技巧就一定不好,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太累了,平静省心的相处模式也未尝不是一种抚慰,有人还愿意花心思迎合你,可能比起纠结冲突的“真爱”还要珍贵了。只是,我确实希望陈一鸣能得到更好的。
(真的希望这是最后一篇了!)
-
斐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9 16: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