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我们都是骗子
心理学上有许多伟大的实验,例如巴普洛夫的狗,每次喂饭的的时候,先摇摇铃,过一段时间后,光是摇铃,就能让狗儿口水直流,这么可笑的景象,却启蒙了行为学派,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治疗法和相应的文学思想创作,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欧威尔的《1984》都对行为心理学下的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另外,米尔格莱姆的服从实验也非常有名。在实验里,受试者被要求依照实验主持人的指示,对其他人实施逐次增强的电击。结果让人非常尴尬,相当大比例的受试者都依照指示指示,持续加大电量到最大程度,尽管他们始终能听到被电击的人在隔壁的惨痛求救声,而自身也感受到强烈的痛苦与内疚。实验证明,光是“权威”的存在,就能让人做出非常邪恶的事情,自此之后谁还敢说自己是好人?
提到巴普洛夫的狗,让我想起大学时首次在心理学概论上学到这个实验的事情,当时上这门课的老师放了巴普洛夫做这个实验的记录影片,只见巴普洛夫在黑白胶片中一次一次的摇铃、喂食,那狗儿也一次又一次的口水直流。毫无意外的,学期考试出现了和巴普洛夫的狗有关的试题......。插播再插播,这个老师在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对我们谆谆教诲,说进入大学了,课堂的知识不是一切,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甚至恋爱都是大学必修的学分,如果同学们觉得有值得追求的事物,而自己在家自修也能充分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到课堂上来并不是必要的。回到巴普洛夫的狗吧,结果那个试题是:在巴普洛夫影片中的第N个实验中,他喂给狗儿吃的是什么??别说跑去谈恋爱没来上课的同学,就是认真上课的同学也不可能记住是牛肉、干狗粮、还是猪排啊。人心险恶就是我从巴普洛夫的狗那里学到的。
言归正传,其实还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也同样出色,对认知学派有重大的影响,但一般人记得的比较少。那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实验。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时,费斯廷格的形象就鲜活地出现在我的无限想象中,这必然是一个年轻但懒惰、学习不认真且心存敷衍的研究生,在想不出适当的研究主题时,随便找了个无聊的实验,以蒙混实验经费。我不是个内心邪恶的人,如果你知道费斯廷格的实验内容,你应该也会同意我当时的想法。费斯廷格的实验其实很简单,他找了两群受试者来做卷线圈的工作,两组同样都是反复地做着这枯燥无聊的事情,事后再对下一批受试者描述卷线圈这事情的意义,唯一不同的是,一组的受试者在实验后得到酬劳一美元,一组的得到二十美元。你想这可不是无聊至极,是一个认真、有想法的研究者会做的实验吗?
心胸开阔、不先入为主是费斯廷格的线圈教给我的--这次是说真的。实验结果当然跌破了所有眼睛,这个无聊至极的实验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我想费斯廷格自己也没想到会误打误撞地发现一个重要的心理作用--认知失调。实验的结果是,得到一元酬劳的受试者对卷线圈这事情,明显有更高的评价,在其中感受到更高的价值。至于得到二十元的受试者就符合预料得多,他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反复卷线圈既无聊又浪费时间。当然这个实验引起许多争议,很多人提出各种理论来解释这样的现象,但最终还是导向了认知失调这个心理现象。在这个实验之前,大家对行为和认知的理解,是认知决定行为,例如我悲伤所以我哭,我快乐所以我笑。但在这个实验之后,大家发现了行为也能决定认知,因此我哭所以我知道我悲伤,我笑所以我知道我快乐,同样会发生。
大脑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会帮每个人建构一个“真实世界”。就像人们的视网膜上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让我们感受外在事物的影像,然而按道理说,我们观看到的影像应该是像沙画那样,或是像透过纱窗看出去的样子,由一个一个的小颗粒形成,而每个线段都是不连续的虚线。但事实不然,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事物尽管表面质地不同,但都是连续、完整的画面,婴孩的皮肤如缎子般光滑,缎子的面料如镜子般闪亮。这就是大脑干的事,编织一个不应该完整的完整世界给它的主人。在行为方面,大脑也干了同样的事情。当你做着荒谬的事情,当你的行为明显不合理的时候,尽责的大脑就像个有黑尾巴的小天使,轻轻地在你耳边怂恿着:主人,你先别闹心,让我把事情给你重新理一遍。你瞧,咱们不可能是个荒谬、不合理的家伙,既然咱们没问题,所以啦,这问题一定出在外头,这卷线圈的活啊,肯定是充满了意义,不只锻炼手指头的灵活度,还沉淀内心繁杂的思绪,这卷线圈真是个伟大的活啊!于是乎,你不再闹心了,还充满肯定、充满自信的告诉别人,我爱卷线圈!
有些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看一部极尽煽情、洒狗血的电影,画面中以慢动作播放出烽火连天的码头,一对情人被浪潮般的人群冲散,两人伸出的手越离越远,眼看就要就此生离死别了,在心里,你正破口大骂这俗烂到不能再俗烂的桥段,但眼睛却眨巴眨巴地兀自掉泪。瞧,这行为可不完全由你控制的。不过更多的人可能不是在心里大骂,而是抽抽噎噎地说,好感人的电影哦。当然,对这些人来说,有些是真心觉得感人,但有些就是被鸡婆多事的大脑给骗了。我都哭了,还能不是因为感动?当然有可能,你哭,是因为巴普洛夫的狗啊!!是行为学派的制约机制让你产生生离死别的画面=掉泪,然后认知学派的认知失调改变你的认知,让你能合理解释自己掉泪这事。省的你因为发现自己一边觉得电影无聊,一边又掉着眼泪,而体悟到自己有毛病。大脑的工作就是提出各种解释,帮你构建一个合理的世界,当解释不通的时候,它就开始帮编故事,让它的主人能吃得下、睡得着。不过大脑有时候也会短路,提出像是外星人搞得鬼、别人都想害你这类的解释,让你被别人当怪胎。
认知失调的存在固然有趣,但知道认知失调可能无所不在就不这么有趣了。一个下岗或退休的人,描述自己如何享受这悠闲、无所追求的生活时,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受害人被绑架、挟持,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状,认为绑架者其实有善良、值得同情的一面,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深爱着不那么好、或不怎么爱自己的人,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受尽压榨、忍受欺凌的员工,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说他内心善良、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快乐,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不眠不休熬夜看世界杯的人,说他热爱足球而不是因为怕被别人排挤在话题圈外,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
就像透过视网膜的构造,是不可能看到真实世界的真实模样,但大脑传给你的影像是你理解这个世界唯一的方式,你没办法确实知道你看到的就是世界真实的样貌,或许在真实的世界中,所谓圆的东西其实都是方形的,只是大脑将眼睛看到的、手指触碰到的讯息,都重现编辑以后再告诉你另一个答案。同样的,你也不知道你快乐、你悲伤、你喜欢、你讨厌是真心的,还是大脑胡乱告诉你的。当然大脑不会胡乱骗你,但这个有着黑尾巴的小天使,关心的是合理性,而不是真实性,给你的答案只要合理就行,至于是真是假,反正你也不会知道,也就不重要了。其实,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和电脑没太多差别,透过一连串的学习过程,刺激与反应连接上,行为和理由连接上。但是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情景,这样的连接配对关系没办法被找到,认知开始失调,于是这个上帝为我们写下的懒惰大脑就开始自由发挥,告诉你这行为的解释是“因为我喜欢啊”、“因为我爱啊”、“因为我讨厌啊”。要不就更直接的什么也不解释,徒留一种“非常非常不自在的感觉”。
如果我们能够和巴普洛夫的狗交谈,它可能会告诉你,它之所以听到铃声就流口水,是因为它觉得铃铛很好吃,甚至它可能会告诉你,它深爱那可爱的铃铛!我们都爱着很多人事物,但我们和巴普洛夫的狗其实很像,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爱,只是因为大脑搞不清状况,随便搪塞了一个答案。其实,我们就是爱自我欺骗的骗子。
提到巴普洛夫的狗,让我想起大学时首次在心理学概论上学到这个实验的事情,当时上这门课的老师放了巴普洛夫做这个实验的记录影片,只见巴普洛夫在黑白胶片中一次一次的摇铃、喂食,那狗儿也一次又一次的口水直流。毫无意外的,学期考试出现了和巴普洛夫的狗有关的试题......。插播再插播,这个老师在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对我们谆谆教诲,说进入大学了,课堂的知识不是一切,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甚至恋爱都是大学必修的学分,如果同学们觉得有值得追求的事物,而自己在家自修也能充分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到课堂上来并不是必要的。回到巴普洛夫的狗吧,结果那个试题是:在巴普洛夫影片中的第N个实验中,他喂给狗儿吃的是什么??别说跑去谈恋爱没来上课的同学,就是认真上课的同学也不可能记住是牛肉、干狗粮、还是猪排啊。人心险恶就是我从巴普洛夫的狗那里学到的。
言归正传,其实还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也同样出色,对认知学派有重大的影响,但一般人记得的比较少。那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实验。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时,费斯廷格的形象就鲜活地出现在我的无限想象中,这必然是一个年轻但懒惰、学习不认真且心存敷衍的研究生,在想不出适当的研究主题时,随便找了个无聊的实验,以蒙混实验经费。我不是个内心邪恶的人,如果你知道费斯廷格的实验内容,你应该也会同意我当时的想法。费斯廷格的实验其实很简单,他找了两群受试者来做卷线圈的工作,两组同样都是反复地做着这枯燥无聊的事情,事后再对下一批受试者描述卷线圈这事情的意义,唯一不同的是,一组的受试者在实验后得到酬劳一美元,一组的得到二十美元。你想这可不是无聊至极,是一个认真、有想法的研究者会做的实验吗?
心胸开阔、不先入为主是费斯廷格的线圈教给我的--这次是说真的。实验结果当然跌破了所有眼睛,这个无聊至极的实验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我想费斯廷格自己也没想到会误打误撞地发现一个重要的心理作用--认知失调。实验的结果是,得到一元酬劳的受试者对卷线圈这事情,明显有更高的评价,在其中感受到更高的价值。至于得到二十元的受试者就符合预料得多,他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反复卷线圈既无聊又浪费时间。当然这个实验引起许多争议,很多人提出各种理论来解释这样的现象,但最终还是导向了认知失调这个心理现象。在这个实验之前,大家对行为和认知的理解,是认知决定行为,例如我悲伤所以我哭,我快乐所以我笑。但在这个实验之后,大家发现了行为也能决定认知,因此我哭所以我知道我悲伤,我笑所以我知道我快乐,同样会发生。
大脑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会帮每个人建构一个“真实世界”。就像人们的视网膜上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让我们感受外在事物的影像,然而按道理说,我们观看到的影像应该是像沙画那样,或是像透过纱窗看出去的样子,由一个一个的小颗粒形成,而每个线段都是不连续的虚线。但事实不然,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事物尽管表面质地不同,但都是连续、完整的画面,婴孩的皮肤如缎子般光滑,缎子的面料如镜子般闪亮。这就是大脑干的事,编织一个不应该完整的完整世界给它的主人。在行为方面,大脑也干了同样的事情。当你做着荒谬的事情,当你的行为明显不合理的时候,尽责的大脑就像个有黑尾巴的小天使,轻轻地在你耳边怂恿着:主人,你先别闹心,让我把事情给你重新理一遍。你瞧,咱们不可能是个荒谬、不合理的家伙,既然咱们没问题,所以啦,这问题一定出在外头,这卷线圈的活啊,肯定是充满了意义,不只锻炼手指头的灵活度,还沉淀内心繁杂的思绪,这卷线圈真是个伟大的活啊!于是乎,你不再闹心了,还充满肯定、充满自信的告诉别人,我爱卷线圈!
有些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看一部极尽煽情、洒狗血的电影,画面中以慢动作播放出烽火连天的码头,一对情人被浪潮般的人群冲散,两人伸出的手越离越远,眼看就要就此生离死别了,在心里,你正破口大骂这俗烂到不能再俗烂的桥段,但眼睛却眨巴眨巴地兀自掉泪。瞧,这行为可不完全由你控制的。不过更多的人可能不是在心里大骂,而是抽抽噎噎地说,好感人的电影哦。当然,对这些人来说,有些是真心觉得感人,但有些就是被鸡婆多事的大脑给骗了。我都哭了,还能不是因为感动?当然有可能,你哭,是因为巴普洛夫的狗啊!!是行为学派的制约机制让你产生生离死别的画面=掉泪,然后认知学派的认知失调改变你的认知,让你能合理解释自己掉泪这事。省的你因为发现自己一边觉得电影无聊,一边又掉着眼泪,而体悟到自己有毛病。大脑的工作就是提出各种解释,帮你构建一个合理的世界,当解释不通的时候,它就开始帮编故事,让它的主人能吃得下、睡得着。不过大脑有时候也会短路,提出像是外星人搞得鬼、别人都想害你这类的解释,让你被别人当怪胎。
认知失调的存在固然有趣,但知道认知失调可能无所不在就不这么有趣了。一个下岗或退休的人,描述自己如何享受这悠闲、无所追求的生活时,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受害人被绑架、挟持,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状,认为绑架者其实有善良、值得同情的一面,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深爱着不那么好、或不怎么爱自己的人,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受尽压榨、忍受欺凌的员工,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说他内心善良、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快乐,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一个不眠不休熬夜看世界杯的人,说他热爱足球而不是因为怕被别人排挤在话题圈外,他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认知失调了。
就像透过视网膜的构造,是不可能看到真实世界的真实模样,但大脑传给你的影像是你理解这个世界唯一的方式,你没办法确实知道你看到的就是世界真实的样貌,或许在真实的世界中,所谓圆的东西其实都是方形的,只是大脑将眼睛看到的、手指触碰到的讯息,都重现编辑以后再告诉你另一个答案。同样的,你也不知道你快乐、你悲伤、你喜欢、你讨厌是真心的,还是大脑胡乱告诉你的。当然大脑不会胡乱骗你,但这个有着黑尾巴的小天使,关心的是合理性,而不是真实性,给你的答案只要合理就行,至于是真是假,反正你也不会知道,也就不重要了。其实,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和电脑没太多差别,透过一连串的学习过程,刺激与反应连接上,行为和理由连接上。但是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情景,这样的连接配对关系没办法被找到,认知开始失调,于是这个上帝为我们写下的懒惰大脑就开始自由发挥,告诉你这行为的解释是“因为我喜欢啊”、“因为我爱啊”、“因为我讨厌啊”。要不就更直接的什么也不解释,徒留一种“非常非常不自在的感觉”。
如果我们能够和巴普洛夫的狗交谈,它可能会告诉你,它之所以听到铃声就流口水,是因为它觉得铃铛很好吃,甚至它可能会告诉你,它深爱那可爱的铃铛!我们都爱着很多人事物,但我们和巴普洛夫的狗其实很像,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爱,只是因为大脑搞不清状况,随便搪塞了一个答案。其实,我们就是爱自我欺骗的骗子。
-
thaug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0 21:50:43
-
米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7 10:52:38
-
一天一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13:28:08
-
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23:53:21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5 17:44:14
-
bo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5 22:16:33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0 01:54:02
-
叶西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3 12:06:01
-
有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6 18:16:22
-
badjo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6 22:53:21
-
阳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6 16:05:08
-
Mariso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5 19:06:41
-
yushuixiulu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30 18:29:41
-
(= ̄ω ̄=)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8 09:21:14
-
路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12 05:19:41
-
Impi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4 22:43:28
-
华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05 15:08:19
-
木语阳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1 11:10:30
-
秦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17 20:44:06
-
冰镇西瓜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27 23:05:45
-
忘记介绍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27 08:21:00
-
好天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04 15:16:54
-
ec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01 12:54:31
-
小琳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4 12:35:34
-
Bral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22:18:39
-
小妃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9 22:19:36
-
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8 10:07:30
-
walnu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7 22:22:32
-
豆友307671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1 23:29: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17 21:05:51
-
w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27 09:19:59
-
Jacob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28 09:19:28
-
万物刹那且永恒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5 20:45:45
-
kant2009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1 09:06:32
-
Sha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0 14:55:48
-
背驰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7 21:03:25
-
小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13 19:42:23
-
Pearreap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7-07 00:39:14
-
莫呼洛迦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7-06 23:32: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7-04 16: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