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纸如何发展?考点&案例总结给你!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田心·带读之蓝皮书专栏」又来啦!一眨眼,我们都一起学习15次蓝皮书啦!
今天,小田心将为大家解读分报告「产业篇」中的B25——2019年中国数字报纸发展报告。
Chapter 16. | B25 B.25 2019年中国数字报纸发展报告

原文摘读:
2019年中国报业的成绩是看得见的。在党报系统,无论是中央级、省级还是地市级在融合传播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就报业整体而言,与其他媒介形态的融合程度在加深,融媒体中心成为发展的趋势;在技术领域,不仅第一时间在新闻流程中引进新技术,而且成立各种研究院、实验室,以期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潜能;在版权方面,这一年又有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思路。
田心说
数字报纸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快,传统报纸搭载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快车,自主革新,寻找符合自身的融合发展之路。那么小田心就带大家学习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吧~
一、2019年中国数字报纸发展情况
(一)新闻纸使用量小幅下降,印刷版报纸广告收入持续下滑
原文摘读:
2019年12月4日中国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报业用纸量约为149.8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6.3万吨,降幅为9. 8%,呈继续小幅缓慢下降的态势。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9 年上半年,报纸广告在各类媒介广告中仍然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刊例收人下滑了30. 6%。
(二)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良好
原文摘读:
2019年8月30日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 2%,比2018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
田心补充
最新数据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
(三)报纸的停刊、休刊和转型还在继续
原文摘读:
2019年,又有一批报纸选择了停刊、休刊。这些报纸大多是各地报业集团旗下的二、三级报纸,由于纸质报纸发行量以及广告收入的萎缩,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宣布休刊停刊的报纸中,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向融媒体转型的占大多数。
例如:2019年3月27日,《成都晚报》宣布于3月30日休刊,转型升级为互联网新兴媒体2019年6月26日,《四川通信报》宣布于7月1日正式停刊。
(四)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情况
原文摘读:
在各个渠道的覆盖率方面,省级党报除抖音平台外,其他渠道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中央级党报除自建客户端和抖音平台外,其他渠道的覆盖率也达到100%;地市级党报与2018年相比,各渠道的覆盖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具体说来,2019 年党报的融合传播有以下特点:
1.党报网络传播力显著增强
与2018年相比,党报及其网站原创报道篇均被转载24次,远高于上年的14次,网络传播力明显增强。
2.微博在党报第三方传播平台中用户量最大
党报微博账号的平均粉丝量为144.6 万,比2018年增加了15%,远高于党报在其他平台的用户量其中,@人民日报粉丝量最高,超过8885万,同比增长53%。
3.党报微信传播力有所增强,中央级党报微信公众号保持领先
从数据看,党报微信公众号日均发文5.5篇,与2018年相比有所提高;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为4746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文章平均阅读量的中位数为1211次,也较上年略有提升。
4.党报自有客户端下载量不断增长,地市级、省级党报增幅较高
377家党报中,自建新闻客户端的有287家。党报的安卓新闻客户端下载量均值为245.1万,比2018年增长了29%;其中,地市级党报和省级党报平均下载量增幅较大,分别为29.2%和28.2%。
5.党报在聚合新闻客户端上的订阅量上升,今日头条入驻数量最多
6.党报抖音号发展迅速,传播力惊人,地市级党报表现突出
在传播力方面,抖音号远超微博、微信及聚合新闻客户端,传播力排名前20的党报抖音号中,地市级党报表现突出,有12个,且排名靠前。从综合表现来说,在所有的第三方传播渠道中,中央级党报的平均阅读数都远远领先于省级和地市级党。
(五)县级融媒体中心井喷式增长
原文摘读:
2019年1月1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布实施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与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全国县级融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9年是县级融媒体在全国系统性、广泛性展开的一年。到3月底,天津全市16个区甘肃全省69个县(市)和10个市辖区、贵州88个县(市、区)的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到6月底,江西省100个县(市、区)的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到7月底,新疆已成立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到9月中旬,上海全市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挂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市、县进行了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六)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原文摘读:
2019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节点。从最初的新奇试用到深思如何为我所用,是报业在2019年对待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大变化。人工智能如此,5G也是如此。
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开始使用。“媒体大脑”摄像头新闻机器人和“鹰眼”智能监测系统用于超早期记录突发事件、发现新闻热点;“ 现场云”移动采集系统和智能手机、AR智能眼镜等智能硬件进行现场新闻全息直播和全媒体形态的新闻素材采集;“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时政动漫平台等智能化工具和平台,可以自动生产出30多个品类的全媒体产品;用户画像技术,可以对用户进行对象化精准推送;智能版权评价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可以精准评估传播效果。
(七)视频化战略推动新闻客户端的上线与升级
原文摘读:
2019年5月4日,封面新闻客户端升级到5.0版,“无视频、不传播”成为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与特色。
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和短视频客户端“人民日报+”正式上线,这两个客户端体现了主流算法,能更智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八)版权保护获得新进展
原文摘读:
2019年1月8日的中国报业版权研讨会通过了《2019中国报业版权研讨会倡议书》,呼吁构建互联网时代报业的版权交易环境.
2019年1月11日,黄志杰在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发布的文章《甘柴劣火》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洗稿”这一现象的关注,对于该文是否涉嫌抄袭和侵权,在传媒圈和法律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2019年11月26日,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版权的有效保护。借助区块链技术和AI内容风控方向,作者可以轻松地进行确权,及时掌握作品的传播情况,发现侵权行为时,可以使用电子取证工具进行证据固定。目前,该方案已在江西省融媒体中心、齐鲁智慧媒体云等平台落地。
(九)媒体智库成果喜人,建设更加深入
原文摘读:
2019年7月9日,智融网络舆情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由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重庆分中心和华龙网合作建立的本土官方媒体舆情研究智库机构,将致力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区域发展等领域的舆情战略研究。
2019年12月12日,南方产业智库和南方文化产业智库成立,使南方传媒智库矩阵成员增加到12个;同日还推出了南方传媒智库数据服务平台,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南方报业从“融媒”向“智媒”转型。
田心说
此部分主要是讲述了2019年中国数字报纸发展情况,分成了九个小点来进行介绍。详细的内容了解即可,文中的案例可以作为积累,丰富自己的案例库。
二、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趋势分析和发展建议
(一)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趋势分析
原文摘读:
2019年数字报纸延续了2018年的发展势头,在党报的发展、版权的保护、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又有了一定的突破。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数字报纸的发展趋势如下:
1.地市县的跨媒体整合正在走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为了落实“相融”的指导思想,打破报纸和广电之间的行业壁垒,建立新闻采集的“中央厨房”和适合媒介特点的分发机制、优化生产与传播流程,打造一体化的主流媒体平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19年初出台了针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而新华社则在11月上线了县级融媒体专线,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扶持。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地方媒体完成从.“报业+广电”到全媒体的转型,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2.越来越多的数字报纸会走上从融媒向智媒转型的道路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人工智能、5G的出现,报纸正在向智能化发展,开始了向“智媒”的转型。
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报业的巨大变化:借助算法,智能系统可以在第时间发现新闻,采集素材,并自动生成、发布和推送资讯;借助算法,智能系统可以为内容找到需要它们的读者,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内容;借助算法,智能系统还可以与用户进行交流,形成交互式体验,提高传播效果。
3.5G的普及会使视频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5G网络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形态的提升将会是革命性的,视频新闻可以产生沉浸化效果,使受众不仅能了解新闻,还可以在事件的发生地实地观察。这种视频新闻形态,让参加体验的受众连声惊叹,而这只是目前专业人士开发出来的一种,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视频新闻的样式出现,也会有更多的媒体将视频化列为自己的基本发展战略。
4.版权保护在不断加强的同时也会遇到新的挑战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将知识产权保护放在一个大的工作格局中,强调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要求司法、行政、市场、中介、协会等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
然而,各种新的问题总是会冒出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2019年,网上关于“洗稿”是否侵权、如何认定,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不应该受到保护、侵权者的责任如何认定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大讨论,各界人士意见不一。
(二)对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建议
原文摘读:
1.内容是根本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新闻报道的价值,永远来源于真实的、第一手的资料,来源于和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来源于对实地细致的勘察和调研,这是不变的真理。
2.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
前面强调内容的重要性,是因为有些新闻从业者一味追求形式的花哨,忽视了内容的创作,以为靠技术就可以打遍天下,这是不对的。技术和内容相辅相成。
之所以说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是基于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媒体间竞争激烈,在独家新闻难得的情况下,在技术上保持优势就显得很重要了;二是新技术对媒介的作用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5G是新技术,我们知道有了它,视频和直播不会再受到流量的困扰,所以现在有些敏感的媒体已经将视频和直播作为自己的主打,占据先机。
3.版权保护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努力
媒体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版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民众版权意识的增强,中国的版权环境已经有了好转。然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前者,比如区块链技术由于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公开透明等特征,已经被我国司法部门认可用于取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消息。后者,比如现在困扰人们的人工智能的内容生产算不算是创作、受不受版权保护的问题,传媒界和法律界的人士正在为此引经据典地进行争论。
我们应该意识到,版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工作,要保持长久的关注和不懈的努力。
田心说
这部分的内容分了两个部分:一是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趋势分析;二是对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建议。大家在记忆标题的同时可以对文章中的语料、案例进行积累记忆,这样可以丰富答题内容哦~
写在文尾的话
这份报告分享了中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报告的逻辑都非常清晰,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很方便。其中的内容很多都是案例“堆积”,小伙伴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了解和记忆,丰富自己的案例库。那么,这次的数字报纸的带读就到这里啦~
我们周六再见啦~
参考文献: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