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听课心得——豆瓣版本
东莞的雨断断续续下了有一周了。一从食堂走出来就可以嗅到带有丝丝凉意的空气。
部分同事脸上显露着兴奋,因为今天要去市电影院参加聚成的大课培训。
今天大课的主题是“细节决定成败”,主讲人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的作者:汪中求。
本来对这位不是很感冒,因为考四级的时候,老师说过,只要是包含绝对意味的答案一定不是正确答案,而且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分一点也不高,但因为是公司花了480/人来听这个课,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学习的机会。
因为早上突然下大雨的关系,我们到会场的时间晚了一点点。一进场,发现除了我们的座位是空的外,基本上坐满了。从一方面来看,现在很多公司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这年头培训公司真好赚钱。
接下来的一天就在会场里度过了。哦,不是一整天,中午的时候跟着上司去蒙自源吃粉了。
可能是聚成公司有通知汪中求这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主体构成,所以发给我们的资料与授课的内容有出入,这次的内容明显地偏向于业务部门。他说他每次讲课都会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改,因才施教这个细节倒是让我对他有了一点好感。所以我还记了4页A4纸的笔记。
从“业务部的6大构成”开始讲起,他把业务部细化成企划、新单、跟单、渠道、培训、技术支持6种主要职责,听起来,比较笼统,各个企业可以从中选出自己公司适用的。这时他举了几个例子:
日本一家销售哨子的公司年净利润7,000万元。而中国的浙江省的一家工厂,一年也不过几百万的销售额(我查了一下,拿下呜呜祖拉大单的宁海县吉盈塑料制品厂也不过1千万的销售额,净利润不过几十万元)。就是这样一家日本公司,业务部门只有6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们卖的是高科技哨子,主打驯兽师用的超声波口哨以及超大音量口哨。
然后,他就引出了他的观点,只要其他环节做的好,销售是合理性价比的水到渠成。
这句话我倒是同意的,只是,好像他跑题了呀。虽然说这样的数字是会刺激在座的业务员,我当时也被吓了一下。但是现在我是在写心得体会,所以在这样相当理性的环境下,我便发现了他的伎俩。
于是我开始翻我记的字迹潦草的笔记,我勒个擦,他这也太因才施教了,大部分东西都和细节无关呀,主题完成变成了:“汪中求对业务和管理的心得分享”。
传统柜台营销与欧莱雅柜台营销对比分析——恩,这里有涉及到细节:比如,在与顾客推荐自己产品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下好用的其他公司的产品,会使增加顾客的好感。
从细节的角度看管理——恩,这里开始涉及了相当多的细节。
特别是与销售相关的销售漏斗相关的内容,我们公司目前就缺少一个合适的销售漏斗,报价每天报不完,但有效报价的比例却是相当之低。销售漏斗,虽然可能会漏掉一些偶然的客户,但是守规则的客户还是比较容易被统计出建立漏斗的规则的。
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又跑题了。。。
1.企业的科学管理意识尚未完全建立;
2.规则不系统,不具体;
3.全员培训不到位;
4.督察力度较弱;
5.考核指标欠公平;
6.沟通效果差;
7.缺乏合作的主动性;
8.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存在差距。
管理层的七项核心工作——还是跑题了。。。
1.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2.带领团队找准企业的方向和目标;
3.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并努力保护她;
4.保证积极公平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或产权模式;
5.建立和维护有意义的公共关系;
6.发现潜在的政策、市场、用人风险,并有效预防;
7.关键职位,需要有“备胎”(这一条需要说明一下,我认为这条应该归到第6条里)
管理人员十不要——这都是细节,不过太长了,我懒得放上来了,就放几条吧。
8.亲疏有别,不要指望你疏的人可以管住你亲的人;
9.不要越级管理下属的下属。
下午的时候,因为打瞌睡了,所以笔记也没怎么记,刚好这时讲的很多都是细节上的问题。
比如制造业总经理的17个指标、主管15问、说话5要点、212提问法、辞职员工的移交清单等。哦,原来这些都是资料上有的,难怪我会睡着。
把所有的笔记看完,我才理解,为什么他会跑题。他研究的东西,只适合成文,不适合授课。所以得穿插很多故事、听众感兴趣的内容、偏激的观点、以及互动。他缺少互动,所以就只能用前三种方法了。
我是一个重细节的人,但时常因为过于纠结细节,而忽略了大局观的把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讲的就是我这号的。但,我同时又是一个粗心的人,因为我重的细节,只是我纠结的,而不纠结的,我总是熟视无睹,就如100的毛爷爷背后是什么,我要拿出钱看了才知道。。。大局观,是我一定要培养的,有了大局观,自然知道轻重缓急。
好吧,这个题目,我并未写多少与主题相关的东西,虽然是三段式:冗长的铺垫+背书般的情节+只想到自己的结尾。好吧,这是一篇很失败的听课心得,现在就这样结束了。我要去写公司版本的了- -我要好好夸一夸公司下这么大本让我们听课以及老师讲得怎么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也确实收获了一些)
部分同事脸上显露着兴奋,因为今天要去市电影院参加聚成的大课培训。
今天大课的主题是“细节决定成败”,主讲人是《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的作者:汪中求。
本来对这位不是很感冒,因为考四级的时候,老师说过,只要是包含绝对意味的答案一定不是正确答案,而且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分一点也不高,但因为是公司花了480/人来听这个课,我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学习的机会。
因为早上突然下大雨的关系,我们到会场的时间晚了一点点。一进场,发现除了我们的座位是空的外,基本上坐满了。从一方面来看,现在很多公司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这年头培训公司真好赚钱。
接下来的一天就在会场里度过了。哦,不是一整天,中午的时候跟着上司去蒙自源吃粉了。
可能是聚成公司有通知汪中求这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主体构成,所以发给我们的资料与授课的内容有出入,这次的内容明显地偏向于业务部门。他说他每次讲课都会对授课内容进行修改,因才施教这个细节倒是让我对他有了一点好感。所以我还记了4页A4纸的笔记。
从“业务部的6大构成”开始讲起,他把业务部细化成企划、新单、跟单、渠道、培训、技术支持6种主要职责,听起来,比较笼统,各个企业可以从中选出自己公司适用的。这时他举了几个例子:
日本一家销售哨子的公司年净利润7,000万元。而中国的浙江省的一家工厂,一年也不过几百万的销售额(我查了一下,拿下呜呜祖拉大单的宁海县吉盈塑料制品厂也不过1千万的销售额,净利润不过几十万元)。就是这样一家日本公司,业务部门只有6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们卖的是高科技哨子,主打驯兽师用的超声波口哨以及超大音量口哨。
然后,他就引出了他的观点,只要其他环节做的好,销售是合理性价比的水到渠成。
这句话我倒是同意的,只是,好像他跑题了呀。虽然说这样的数字是会刺激在座的业务员,我当时也被吓了一下。但是现在我是在写心得体会,所以在这样相当理性的环境下,我便发现了他的伎俩。
于是我开始翻我记的字迹潦草的笔记,我勒个擦,他这也太因才施教了,大部分东西都和细节无关呀,主题完成变成了:“汪中求对业务和管理的心得分享”。
传统柜台营销与欧莱雅柜台营销对比分析——恩,这里有涉及到细节:比如,在与顾客推荐自己产品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下好用的其他公司的产品,会使增加顾客的好感。
从细节的角度看管理——恩,这里开始涉及了相当多的细节。
特别是与销售相关的销售漏斗相关的内容,我们公司目前就缺少一个合适的销售漏斗,报价每天报不完,但有效报价的比例却是相当之低。销售漏斗,虽然可能会漏掉一些偶然的客户,但是守规则的客户还是比较容易被统计出建立漏斗的规则的。
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又跑题了。。。
1.企业的科学管理意识尚未完全建立;
2.规则不系统,不具体;
3.全员培训不到位;
4.督察力度较弱;
5.考核指标欠公平;
6.沟通效果差;
7.缺乏合作的主动性;
8.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存在差距。
管理层的七项核心工作——还是跑题了。。。
1.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
2.带领团队找准企业的方向和目标;
3.建立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并努力保护她;
4.保证积极公平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或产权模式;
5.建立和维护有意义的公共关系;
6.发现潜在的政策、市场、用人风险,并有效预防;
7.关键职位,需要有“备胎”(这一条需要说明一下,我认为这条应该归到第6条里)
管理人员十不要——这都是细节,不过太长了,我懒得放上来了,就放几条吧。
8.亲疏有别,不要指望你疏的人可以管住你亲的人;
9.不要越级管理下属的下属。
下午的时候,因为打瞌睡了,所以笔记也没怎么记,刚好这时讲的很多都是细节上的问题。
比如制造业总经理的17个指标、主管15问、说话5要点、212提问法、辞职员工的移交清单等。哦,原来这些都是资料上有的,难怪我会睡着。
把所有的笔记看完,我才理解,为什么他会跑题。他研究的东西,只适合成文,不适合授课。所以得穿插很多故事、听众感兴趣的内容、偏激的观点、以及互动。他缺少互动,所以就只能用前三种方法了。
我是一个重细节的人,但时常因为过于纠结细节,而忽略了大局观的把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讲的就是我这号的。但,我同时又是一个粗心的人,因为我重的细节,只是我纠结的,而不纠结的,我总是熟视无睹,就如100的毛爷爷背后是什么,我要拿出钱看了才知道。。。大局观,是我一定要培养的,有了大局观,自然知道轻重缓急。
好吧,这个题目,我并未写多少与主题相关的东西,虽然是三段式:冗长的铺垫+背书般的情节+只想到自己的结尾。好吧,这是一篇很失败的听课心得,现在就这样结束了。我要去写公司版本的了- -我要好好夸一夸公司下这么大本让我们听课以及老师讲得怎么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也确实收获了一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