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火
写作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
这句话,卡佛想必是认同的。他在随笔文章《火》中提到两件事情:一、在亚多受启发写关于赛马的短篇;二、某次接电话时,把对面的真实人物塑造成小说角色。说明他有时会被生活中的点滴触动,融入创作。我写作过程中也有类似体验,抓住生活中的一点顿悟、感触,继而放大完善,就成了一篇文章。
同时,卡佛也提到,写作不同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真实还原。其中会有想象的编造部分,但包含的情感是真实的。个人理解,如果只是直白描述真实,那是新闻。只有经过加工,实现艺术性表达,给读者带来新体验的,才是小说。
生活会给写作提供灵感,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卡佛20岁时已有了两个孩子,家境并不富裕,日子过得穷困潦倒。对一名作家来说,这是硬币的两面。坏的一面,每天朝不保夕,缺乏安全感,战战兢兢写作;好的一面,深刻体验生活不易后,锻炼出敏锐洞察力。
对当时的卡佛来说,好的一面对现实毫无帮助,坏的一面则时刻令人心生绝望。卡佛夫妻曾以为辛苦工作,尽量做对的事情,就能心想事成。现实却是残酷的,辛勤工作和心怀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可能还要加上运气、天赋和背景。世间哪有那么多心想事成,只是大家都接受一个不坏结果,苟活而已。有人运气更差,拿到一个坏结果,直接掉入深渊。
写短篇也是卡佛被生活所迫的结果。工作繁忙、生儿育女压力大,他很难有空闲时间写作,更别说写耗日持久的长篇小说了。短篇还能挤时间一口气写成,获得即时满足感。这样的环境下,他无法保持耐心写作长篇,只能集中精力去写诗和短篇,形成了习惯。不过对于文章修改,卡佛是非常耐心的。宁愿一遍遍修改,也不愿意定稿开始新的写作。
同时,卡佛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约翰.加德纳,一位有着独特审美的严格的写作教师。加德纳向他们推荐优秀刊物和作家,帮助他们修改文章并指出错误。其中,特别教导卡佛使用日常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即精确说出想说的话,用词最少,不做修饰。这影响了卡佛一生,并形成简约的写作风格。
机遇可能在不经意中到来,如果你足够努力和坚持的话。卡佛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坚持写作,给《君子》杂志投稿。不过,屡屡被拒,拒绝他的人叫戈登.利什。那时卡佛的生活刚开始安定下来,每天晚上都会花些时间写作以远离生活喧嚣。而幸运就发生在某一天,戈登.利什终于买下他的一篇稿子。有了开头,后面好事就越来越多了,一篇接一篇,卡佛的写作也走上了正轨。人们对自己经历的第一次往往记忆尤深,相信卡佛也对那天念念不忘吧。
这篇随笔文章主题是影响,对卡佛写作产生过影响的有生活、两个孩子、加德纳、戈登.利什。而文章标题却是《火》,这是“fire”的直译,原意应该是指才华。可能在卡佛眼里,才华是一切影响的结晶吧。这如经典电影《萨布兰卡》里说的——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