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手记
渐渐发现汀汀不喜欢坐车的一个好处,就是自己走得会比较多。最近出门基本上都是她自己在到处走,必要时才由我抱着。所以,她比较自由,也很开心。我也开始轻松一点了。 但随着她开始自己吃饭,家务简直增加了一倍。而且在调整到跟我们一起吃饭的时间,节奏一下子紧张起来,自己独处的时间,除了晚上这会,所剩无几了。 晚饭前我们围坐在餐桌前,我在撕包菜,她在吃饭,然后我开始撕银耳,她在啃酥梨。我静静的,她也静静的,只有音乐在放着。两个人都投入在手上的事。 我忽然想到,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父母以为的好是不是真的会对孩子好。比如手里的包菜,撕到菜心的时候,我想留着,明天给汀汀做辅食用,因为这个部分最嫩。这是在她对食物有特殊需要的阶段,等到她长大了能随便吃了,还要不要把那些好的地方专门就留给她呢? 思来想去,结合自己的生长经验,我最后的答案是不要。家庭里的关系模式,会影响到整个社交模式。应该让她形成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需要被关爱的时候的概念,而不是只有自己应该享受最好的,别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的巨婴思想。 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应当的,尽管他们自己会这么认为。但是过度的保护和付出,其实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过犹不及的。 今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汀汀在玩一个无人认领的小凳子,一个大一点的女孩过来要抢,她妈妈告诉她“别动,那是人家的。”意思是汀汀在玩,你不要打扰。但是小女孩却跟汀汀说“这是人家的”,让她也不要碰,有点强势,汀汀后退了一点。我跟她妈妈都在一定距离外远远看着,没有打扰她们,看她们自己怎么处理。 应该让汀汀知道,这世界有很多种关系模式,而不只是被父母保护着的状态,她自己需要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并且学会应对。 但是另外一个比汀汀大很多的小学生来跟汀汀玩的时候,被我制止了。因为她想直接上手玩她的头发,汀汀没法阻挡,我跟她说请她保持合适的距离。 这是个教养过剩的年代,孩子承担的注意力太多。有时候父母的放手不一定是在孩子成年后,而是在每一个即便很小却可以让她得到锻炼的小时机里。 聚沙成塔,成长发生在每一件小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