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根源以及即将面临更大的寒冬危机
1、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文化和价值观或者使命定位没有确定,或者模糊。
企业做大后,文化和价值观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
2、盲目崇拜社会关系

关系推动生产力,因此社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但关系不等于生产力,把社会关系当成解决企业发展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忘记了"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本质真理,则是企业本末倒置,大患迟早降临。
3、迷信“空降兵”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教训已经太多,可永远会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错:放弃身边的人才,迷信远方的大师。
4、企业支柱亲信化
一个靠人控制人,而不是靠价值观、制度经营人的中国式组织。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传统,泛滥于信任危机加重的当代商业社会,是中国以情感为纽带的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5、面子大于真理

面子是:我已经这样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理是:这个方向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弯路,而且很可能此路不通。爱面子的老板说:就这么去,谁不执行谁下课,玩也要玩到底。
6、商业式迷信
罗盘神签加卦相,诚惶诚恐,测风水测人才;香火缭绕进庙堂,顶礼膜拜,求机运求财富。
7、知人而不自知
看人头头是道,看己昏头昏脑。从来没有看清自己在行业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一段成功史,满脑糊涂账。也因此,从来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
8、习惯性信用缺失
说话不算数、合同不算数、承诺不算数,这几乎是中国商人常见的景观。对内,规则计划变幻无穷,今天立,明天改,后天再改,手下无所适从;对外,合同承诺一张废纸,视情况涂抹、打折甚至撕毁,合作者有去无回。
9、匪文化心态
民营企业老板如山寨大王,生于青萍之末,长于江湖之野,关上山寨大门,老子天下第一;冲出山寨掠财,见缝就钻。
图的是人生痛快,少一份使命精神;既没有经济上的长远目标,也没有文化上的成熟主张。
10、阶级斗争企业化
企业内部可以搞平衡,但不可以搞斗争。
11、沉湎酒色

有人因为无力控制欲望沉湎酒色;有人因为"过去吃了苦",怀着找补回来的心态沉湎酒色;有人因为"人生苦短",信奉找钱是为了享受的哲学沉湎酒色。
12、投资冒险主义
借来甚至骗来别人"吃稀饭"的钱去搞投资,所谓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战战兢兢,急功近利,举止失措,焉能不败?
13、投资经验主义
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市场、另一个行业,面对另一群员工或消费者,以当年的感觉投资、布局、生产、销售。指挥还是昨天的指挥,音乐还是相同的音乐,可这一次为何起舞者寥寥数人?
14、抬头批判潜规则,低头猛搞潜规则
15、附庸风雅
一窝蜂登山,一窝蜂打高尔夫,一窝蜂EMBA,一窝蜂墙上挂艺术品......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爱好或需求,而是因为模仿及炫耀。
16、不学无术
老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事情一多,就不愿意学习了。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电视,不上网,更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参加培训。
在他们看来,摸着石头过河,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只是装点门面的过场罢了。最终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主流遗忘由于长期沉溺于小圈子,信息封闭,知识结构老化。
敬请感兴趣的企业家留言或后续关注和交流!

愿景定位
成为真正普惠人类的教育大生态
这是一个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文化引领世界的时代。文化要复兴,教育必先行。教育产业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而当今教育培训乱象丛生,鱼龙混杂。
天智谋信立志推动文化教育、本质教育,让教育正本清源,助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让中华文化弘扬世界。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使命定位
让天下人智慧起来
教育是唤醒生命的过程,唤醒真我,唤醒本自具足的智慧。天智谋信的使命,通过教育唤醒天下人本自具足的智慧,让生命绽放光芒。
价值观定位
利他聚人,中正让贤,托举造境
愿景和使命决定天智谋信她不属于哪个人,她属于这个时代,天智谋信的成功需要无数个大贤大德来参与共同推动。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无求利他的基础上才能聚到更多的人来参与;社会上有太多大贤大德的人对教育热爱者,只要您愿意来共同推动这份事业的发展,我们就会中正让贤,我们只是垫脚石,只是炮灰。我们愿意托举您,您来引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