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读后感....大概是五年前的选修课期末作业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时影响,更要考察其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追踪其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作者亨利·黑兹利特认为所有的谬全部出自两个基本的错误:“有的错在只看行动或计划的即时影响,有的错在只看特定群体所受的影响,而忽视其他的群体。”
本书没有全部读完,作者主要说任何干预市场的计划都是不好的?只是增加有短期的就业机会或者价值。作者提倡自由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或者说是倡导大家以“市场经济”的角度或者思维方式来思考经济学问题。
我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谁好谁坏还没有分个高低。本人以为社会本身就存在“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实行是比较困难的,国家任何干预经济的手段都是不正确的么。权衡得与失本身就是个复杂的问题。
科技的进步一定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机器代替人类促进就业。在我看来,普通人外在生活水平的表现从古至今外不外乎衣食住行。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我想到的是如果人们花在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时间减少,有更多的时间不为生存而烦恼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关心科技,机器人。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中关于政府浪费纳税人的钱,让我想到了三峡工程,想到了近期的杭州G20各个路段整修,西湖周边的树上全挂满了霓虹灯,这种面子工程是否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不如自己花掉这钱带动的经济效益大?前面说过关于大工程的利与弊的权衡本身就是个问题。价值是很难看出来的,作者也不敢肯定的说政府的公共建设计划是错的。就我们国家而言就更是问题了,首先大多数人并没有作为纳税人的身份,没有政府是花我们自己的钱的这个意识,工程建设就和我们大多数人无关了。
事实上这书都是站在整体上考虑问题的,对于我来说太过于远大,本书不适合我,站在整个世界面前谈论总体的价值的净增幅对我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事实上也没有人会想这么多,没有站在那样的位置上,就算你知道了也无济于事。人们只关心眼前的自身的利益。就像书里那家玻璃店,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了肯定是值得高兴的,玻璃不是他砸的,他不必为面包店伤心,他感谢那个小偷也未必不可。
当然了,本来玻璃是有价值的,坏了就没价值我是知道的。这只是非专业学生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