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才能平衡 11-06-2020
这周纷纷攘攘的气氛反而容易让我想起历史和故人。蓦然意识到距离金庸先生2018年10月30日驾鹤西去已经两年了,作为一个从小不知道懵懵懂懂看了多少遍金庸作品的读者,特别想找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记录自己的生命,同时表达对金庸先生的怀念。
金庸作品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部最长的作品《天龙八部》和《鹿鼎记》,前者讲佛经而后者讲历史。今天我们先说说前者,记得1966年陈世骧先生评价天龙是“有情皆虐,无人不冤”,所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不由地陷入命运的轮回与捉弄,其中有些人最终超脱并结束了这样的轮回,比如萧峰用气壮山河的一死结束了宋辽的冤仇,虚竹放下了从小成为少林寺一代高僧的愿望成为了潇洒的灵鹫宫主和西夏驸马,甚至最后段誉也放下了对王语嫣美貌的偏执,与木婉清和钟灵共结连理。这三个都有主角光环有如天助,有常人不可想象的运气与才能,都是打破执念与轮回的正面例子,而我们往往能从反面的例子中学到悟到更多的东西。
当信仰变成执念
天龙里让我感觉最真实而且变化最大的其实是慕容复,他一生的信仰就是希望继承祖业,光复大燕,即使宋朝距离大燕已经过了七百多年,即使他们慕容家人丁单薄,即使他的家传武功斗转星移其实发动条件非常苛刻......从平民当上皇帝这件事,自古至今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两个人做到过,难呢,难怪金庸戏谑地称呼他为“难”慕容。天龙里慕容复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孤傲狭隘而且屡战屡败。但其实直到他到西夏应选驸马,我都觉得这个人虽然不被多数人接受,但是至少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尽全力为自己争取,让我发生改观的是他回答文川公主的问题。
“公子生平在什么地方最为逍遥快乐?” 这个问题慕容复曾听侍女问过四五十人,但问到自己时却突然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别人见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众所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从没真正快乐过。慕容复呆了一呆,说到:“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
他的这个回答已经说明复燕已经成为执念,而不再是信仰,他已经完全无法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心流,绝对是看破进而放下的时候了。
执念下的不平衡
虽然表哥表妹叫得很亲人,但是慕容复和王语嫣是我觉得天龙里因为执念待在一起最不和谐的一对了。从王语嫣的角度讲,她从小在曼陀山庄长大,没有接触过太多成年的男子,她和慕容复之间更没有经历过恋爱从吸引、不确定、排他性、亲密性进而到订婚的过程,而是直接跳到了准订婚阶段。如果他们默契还好,可是并不是这样。王语嫣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操作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像教小孩子一样指导慕容复打架,而绝大多数男人都希望自己被信任和接纳,虽说是出于好心害怕表哥打架吃亏但其实是有更好地方式来提建议。从慕容复的角度看,他虽然屡次因为表妹的指点而当众恼怒,却从来也没有和王语嫣沟通过这个问题。而且,他整天为了大燕的事情奔走,基本没有精力与时间去照顾和王语嫣,这样的情绪价值即使对于一个已经属意于他的人也是不可以接受的。
佛家六度教我们看破与放下执念,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