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电影记者?
今天是记者节,分享一下某老师的感悟。
【电影记者】
记者不是配合导演欣赏他的作品。要么有信息量,要么呈现一个人。
很多人做记者,是当职业跳板。会有一种心态:我想炫耀我跟他关系有多近。把酒言欢可以是采访策略,但别陷进去。记者是谍战工作。
我不把记者当跳板。纵然不作为终极职业,也会帮助你把下一个职业中的东西做好。
【电影记者&影迷/影评人】
合格的影迷,不一定是合格的记者。其中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区别。
很多原来非常有名的影评人,自己开的号并不是那么成功。缺少的不是专业的东西,看片量、电影知识、多迷影,到达一个限度再增加就没有意义了。自媒体做大的,很多仍然是媒体人。
强烈的情绪、观点,不应该由一个记者写进一篇稿子。我做过这样的事,这是不对的。记者和批评家有区别,要改掉立场先行的问题。记者要兼顾到更多的人,观众的想法是什么?
【电影记者的行业责任】
电影垂直自媒体,要对行业有影响。《阿修罗》是纯媒体人做的,不是电影媒体人做的,不应该在这个时刻(2020年4月)放出来,伤害行业。《神探蒲松林》导演自述就很好。
特稿记者能力一定高于我,我的立场和他不一样。
我们对电影的热爱,会抽象到一个选题的态度。我考虑的大是大非,远比某一部电影要复杂。
什么事,你不犯到电影头上,我不会用电影号去说。
【电影记者的技术】
我不爱跑发布会,领导也同意。但是很多信息就消失了。
把你经常看的电影换一换,走出舒适区。闲暇时间不看电影,不把看电影当做放松方式,因为已经占用了你的大量工作。
问题和答语一样长,不好。记者简问,导演详答。这可能很好。
工业是一个方向,从来没有的提问方式可能会打开导演的另一种表述。
采访外国导演,一定要问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虽然是套路,但也是必须。
有的导演相对真诚,或者遭遇了某些事件,一肚子怨气,借用他的不满,大家能够达成一种默契。
有的导演很提防,就需要设计问题和答案,只要他的一句话。你的采访类型、采访对象,要想清楚。
我们不是许知远,尤其是面对明星和名导,时间有限空间有限,但你可以设计答案,并根据答案倒推问题。比如问周星驰,你是不是喜剧之王?观众是不是欠你一张电影票?答案一定会有,采访就成立了。
我在今天才能面对某些采访的失败。采访完会觉得灰头丧气,但最终呈现会改变一切。
与君共勉,整点好活。少些自恋,多点观察。言之有物,水泼不进。逻辑清晰,戒谄戒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