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塞林山口战役新手推演:非洲军团的逆袭
今天打完了TOAW4的一个新手小剧本——凯塞林43,扮演德军。打完觉得颇为有趣,便与大家简单分享。 这个剧本也许从某种程度上也完成了隆帅的心愿?

本人对二战北非战场颇感兴趣,在推演之前简单看了一些资料和电影,了解了凯塞林山口的前因后果。 大概就是阿拉曼战役之后,隆美尔被英国蒙哥马利打败,被迫往西跑到突尼斯,这时美军“火炬”行动又从西边登陆。于是隆美尔的部队处于一个被东西夹击状态。

但是隆美尔是个进攻型将领,让他一直跑是不太甘心的。正好最近他又与阿尼姆将军的援军第10、21师碰头了。于是他决定搞点事情。 隆美尔的想法在我看来也是他极度自信的一种体现:他打算先集中兵力打败西边初出茅庐的美军,再转过头来对付东边的蒙哥马利。 这场战役闻名于世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美德军队首次交锋,就发生的凯塞林山口,美军惨败。因为跟老练的德国非洲军团相比,当时的美军都挺菜的。

当年的作战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部队间合作不畅与作战态势的错误判读。 但在兵棋推演中,我们拥有三个师的绝对指挥权,因此不存在这种情况。 如图所示,我军三个师于2月14日同步进攻,10、21师快速向前推进,势如破竹。一定要发挥闪电战的核心精神,不要纠结于消灭被打散的敌军步兵,把他们抛在身后,让摩托化步兵连对付他们,我们的坦克要沿着公路快速推进! 要让古德里安在世都对你说:“好!很有精神!” 2天后,我们就推进到了凯塞林山口。但是与隆美尔不同,我们不出山口,只是固守这里,因为美第二军的主力就在山口外。 同时,派第21装甲师和第10师的一半部队向北进军,意图攻占Jebel城。 从盟军视角来看,他们发现大批部队出现在凯塞林山口以北地区,理所当然地会认为德军进攻重点是西北重镇塔莱(Thala)。于是盟军大部队向这里挺进了。 而实际上,我军的进攻目标永远只有一个,地图最西北角的提贝萨(Tebessa)。

隆美尔率领自己最精锐的非洲军团第12装甲师,趁着队友佯攻之际一路向北平推,路上遇到的抵抗不多,因为盟军大部队已经前往塔莱支援了。他们认为南边的进攻才是佯攻。 在这期间,英军第26装甲旅和美第二军部分装甲部队在Jebel 城下构筑防线,第21师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坦克战,双方均损失惨重。 他们还不算压力最大的,凯塞林山口的友军才是真正的关键,因为一旦他们撤退,第10、21师将被完全包围。 防守这个区域的是三个德军装甲营。 在这儿,就不得不提到很多人都熟知的第501重装甲营了,这支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501营的1连、2连协助坚守山口长达12天。3连在Jebel以南的对峙线中,在敌人右翼实现突破,并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分割包围,全歼美军两个装甲营。 仰仗这些庞然大物,我们击毁了200多辆谢尔曼坦克。

隆美尔原本对提贝萨的剩余一个美军守备旅表示担忧,但愚蠢的美军指挥官害怕塔莱陷落,于19日将守备旅派了出去。 隆美尔抓住这个timing,让一支团级装甲战斗群径直冲往提贝萨,并于20日将其占领。 占领提贝萨,战役基本就胜利了,为什么呢?因为提贝萨有一个美军的超大补给仓库,里面装着美军第一集团军自登陆以来的所有补给。这意味着,场上所有美军部队,拿不到补给,战斗力已被大大削弱。 非洲军团可以拿走自己需要的补给,再销毁盟军需要的补给。同时利用美军构建的工事防守提贝萨,派更多部队跟进进,扩大战果。东边的部队也可以准备开始反击了。

那么这次战斗的意义在于什么呢?“火炬”行动算是彻底功亏一篑了,也许隆美尔真的还有余力转向东方对付蒙哥马利,也许德国非洲的失败会迟到几个月,至于后续会有什么影响,就交由各位来想象了。
附:
作战时间:1943年2月14日—28日 德军 伤亡:2180人 损失轻重机枪71挺 损失轻重火炮(包括迫击炮、防空炮)97门 损失卡车、装甲车180辆 损失坦克107辆 损失飞机12架 盟军 伤亡、被俘6240人 损失轻重机枪984挺 损失轻重火炮(包括迫击炮、防空炮)517门 损失卡车、装甲车1486辆 损失坦克274辆(全是谢尔曼坦克) 损失飞机3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