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鹿鼎记(六)
第六章讲到小宝与海公公撕破脸。然后海大富和“太后”展开死生对决。这里牵出一个知道了要被灭口的大秘密,先帝顺治爷福临不是天花驾崩而是出家的。顺治出家之谜在历史上争论了不少,按权威的说法顺治是天花死的。而流传民间更多的是为情出家。哪个版本是对的不在这里讨论了,想探讨的是为什么民间会流传顺治出家五台山的说法呢。到底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先从顺治,或者满清统治集团的信仰开始说起。笼统地概括他们未入关之前是原生的萨满教占大多数,然后入关之后曾经尝试和西方的天主教融洽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受南怀仁和汤若望等人影响。再后来到信奉佛教才贯穿了整个清朝的历史。清朝末年的“老佛爷”可是众所周知的人物。按存在即合理的逻辑,这个统治阶级的信仰只不过是名族融合的工具罢了。而佛教是比较好用的。皇上都身体力行出家了,的确是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到时有困难去找佛祖,别来找政府。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是佛教而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呢?前文也有简单的说过,中国历史上汉人统治是道教,少数民资统治是佛教。这里面水很深,可能要比较长的篇幅而够婉转才说的明白。挖个坑以后说吧。
再来说的就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了。今天看了篇文章,说的是不丹国王三代与王后的爱情故事。深挖下去三代王后家里不是名门望族就是精英阶层。所以皇上和皇后都是利益交换的政治婚姻,为了政局稳定的婚姻没有多少真正的爱情的。再想想被大臣写书骂了几千年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和褒姒真可怜,那时候都没有烽火台被冤了不止,还被原配的父亲(老丈人)带外人抢了地盘夺了性命。所以大臣们一口一声正气凛然的“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懂了吧?翻译成人话:不听话,得当心了!小说里的“小三”董鄂妃和儿子的死于非命,真不是捕风捉影的。半夜想想都后背发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