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的正确打开方式
查看话题 >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写周记就要保持小学生看世界的态度。
BY小乙
10月的最后一天天气很好,适合去动物园散步。
红山动物园大概是每个南京小孩的童年记忆。小不点儿的时候有在最初的玄武湖动物园被爸妈指挥着和长颈鹿合影吗?小学高年级集体郊游有和同学一起在弥漫着臭味的大象笼子前打闹吗?中学青春期有和暗恋对象绕着红山走到断脚却说不出一句只好默默看动物吗?
成年以后的一个阶段,动物园被自然冷落了:有谁想看笼中困兽如揽镜自照呢,有谁在动物园不梦见“ 苍苍莽莽的山林”和“火焰似的眼睛”呢。一些人去水族馆,一尘不染的世界,沉浸在尚能畅游的蔚蓝幻觉里;一些人去“野生”“森林”“户外”看动物,对自己说毕竟是亲密接触了;一些人有了孩子又带着孩子来到动物园,如此往复。
7月和Y老师去上海看一席,红山动物园园长沈志军现场讲了《一个动物园的追求》。原来08年的时候动物们还生活在10平方不到的笼子里, 记忆中动物园又小又脏的悲惨情状竟然持续到了新世纪,直到09年,红山开始改造动物场馆、提升动物起居环境。
离大门最近的狐猴在水中岛屿上窜来窜去,隔着远远的距离人与物彼此安心舒适。熊猫馆原先旧的场馆已经被围起来,橱窗前改造成介绍性质的展览区,可惜场馆闲置有待进一步解决。大熊猫大概有什么神奇魔力,整个熊趴在那里就让人满脑子冒“可爱”,翻个身也激起一片掌声,所有人都被感染得笑眯眯。
热带鸟类馆里鹦鹉在头上飞过,锦鸡在脚下扒土,彩色的羽翼反射着早晨的阳光。跟Y老师一起喂鹦鹉,有只一脸机灵的小家伙落下来开心地嗑种子——用喙轻夹开种壳,再用舌头顶走仁儿。我们又把剩下的种子端给一只乖巧没人注意到的小绿毛,看它吃完再把它送回枝干上。“这些鸟一直被喂会不会吃撑?”“门口看守的工作人员应该会控制发放鸟食吧。”希望如此呀。
沿小径下山,本地特有物种小麂和獐子在两边树丛中遛弯,一闪身躲进了人工搭建的杂木棚里。山下矮矮胖胖的水豚和孔雀共处一片空地,水豚介绍牌上的“交际花”字样让我们笑了一路。戴着“头盔”的鹤鸵踱着步发出澳洲丛林的低音,不禁感叹真有王者风范。园长在演讲中专门介绍过,新改造的水杉林栖息地让原本濒危的鹤鸵开始繁殖,工作人员还专门制作假蛋帮助孵化。只是……“是不是太成功了孵化太多了?”“有可能好像到处都看到哈哈哈哈。”
再绕个弯继续向下,沙洲上大雁和天鹅一只接一只扑通下水,折返上山,土坡上细尾獴跳过一个个自己挖掘的坑洞。细尾獴的场馆设计十分巧妙,不仅可以从外部观看,还可以钻进“地道”,从土坡中央的透明金字塔中窥视它们。有一只獴显得有些特别,独自站立在土坡中,小爪叠在胸口,一直抬头望着天。“是个哲学家。”“没错。”
走了很远终于看到了长颈鹿,长颈鹿真好啊。
灵长类动物的场馆改造得十分有趣,一席的演讲中也提到过。不同种类的猴子、猩猩安排在不同植物群落的空间里,彼此之间还有通道可以打开串门。山林边遇到一位游客向猴子投掷水果,我们走过他身边时,一名身着户外装备的女摄影师冲过来大声且礼貌地说:“不可以向动物投喂自带的食物。”“啊不可以投喂啊。”“是的。”只要不被指出来就可以假装不存在,道理人人都懂,只隔着被言语戳破的一层。男游客头一低走了,一瞬间我羞愧于自己没有勇气制止。
太阳开始往西时去看狼与猫科动物,听讲解员讲了一个救助豹猫的故事。午后淡下来的光落在黑色斑点的毛皮上,一只瘸腿的猞猁把自己的半个头藏在树丛里,垂着尾巴的狼在山上来回游荡。
当然,见到的也不尽都是好的。还没改造的两栖动物馆里,蛇和龟只能在狭小的玻璃柜里躺着,甚至有一只海豹突兀地夹在里面。消磨孩子们精力的宠物馆里,豪猪们在角落缩在一起,兔子和小香猪被喂得胖墩墩。那唯一的猛禽秃鹫,在高耸的树枝上一动不动,隔着铁笼的上空是盘旋的野鸟。
“说到底动物园还是人类中心主义形成的吧?很多人的生活与这些动物隔绝,不必了解另一个世界也就过完这一生。”我还是忍不住发出悲观的提问。而Y老师相信动物园的教育意义使其有存在的价值,多一份人知道多一份人守护,现在也许只是“进化”得不够好。至少现在很高兴能看到红山在改良,沈园长在演讲中也提到过他们对动物的救助、保育工作。动物园未来会是什么样呢?我问智者河马,河马长大嘴巴。
10月的最后一天天气很好,和喜欢的人去动物园散步,然后回家。
小乙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东京—京都散步九日(四) (16人喜欢)
- 东京—京都散步九日(三) (20人喜欢)
- 东京—京都散步九日(二) (28人喜欢)
- 东京—京都散步九日(一) (31人喜欢)
- 东京神保町书店街散步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