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201卷 唐高宗的决策和武则天的封禅
唐太宗一生南征百战,四夷臣服,唯一没有征服的就是吐谷浑和高丽。
吐谷浑处于吐蕃与大唐之间,当初李世民采取的策略是联合吐蕃攻打吐谷浑,这其实是错误的决策,唇亡齿寒,留着吐谷浑作为屏障来牵制吐蕃,才是上策。实际上,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主要策略已经从之前唐太宗时候的打击吐谷浑转换到这一策略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丽一直是隋唐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隋炀帝三征高丽、唐太宗亲征高丽,都是无功而返,面对顽固且擅长游击战的高丽,要采取别的策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大唐利用朝鲜三国之间的不和,联合百济收复新罗再平定高丽,李世勣攻入平壤,终于完成了隋唐皇帝们的夙愿,这应该是唐高宗时期最大的功绩了。

以上策略的制定,少不了唐高宗的决策。实际上,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唐高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如此,如果李治真的是一个愚笨之人,唐太宗不至于放心地把江山托付给他。除了唐高宗的决策以外,武则天的参与肯定是有的,武则天这个人虽然有着巨大的权力欲,但同时也有着明智的政治决断力,在以上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女人从后宫站到了前朝,在皇帝后面垂帘听政,这让大臣们感觉到屈辱。即便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愿意让武则天并列为二圣,但朝臣那种倔强的尊严感的确让他们难以接受让一个女人凌驾到他们之上。在上个世纪美国女性才有选主权,而前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一个女想要一帆风顺的站在权力之巅,何其难也!

不久,就有人在皇帝面前挑拨高宗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上官桀起草诏书让皇帝废掉皇后,武则天的眼线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先下手未强,除掉了上官桀,断了高宗的废后念头, 从此站稳了皇后的位子。
不仅如此,作为有着强烈虚荣感的武则天,还怂恿唐高宗去封禅。其实。按功绩而言,有封禅资本是唐太宗,那里轮到唐高宗。武则天让唐高宗去封禅,无非是想通过作为在封禅时候的“亚献”来提升自身的地位,并通过封禅后来提升亲信们的官职来拉拢人心罢了。
不管怎么样,以上政治的决策、封禅的目的,客观上提升了武则天皇后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重要性,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她日后登基称帝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