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
冰心在《北平之恋》里面说:秋天在北平是最适宜于游人享乐的季节,没有风,没有雨,太阳整天暖融融地照着;苍穹是那么高,那么澄清;浅灰的云,追逐着雪白的云,有时像在缓缓地散步,有时又像在相互拥抱。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面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老舍在《北平的秋天》里面说: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面说: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大家都喜欢北京的秋天。

我来北京读书后,才发现北方的秋天跟南方的秋天这么不一样。北京的秋天,树是黄色、橙色、红色的,加上蓝天、白云、红墙、绿瓦,整个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被打翻的调色盘,五彩斑斓被泼得到处都是。南方的秋天还是一如既往的绿,只不过是绿的深浅不同。

每个大学都有属于自己的银杏大道。每条银杏大道上,都有仰起头拍照的同学,都有向天空抛撒落叶的同学,也都有踮着脚跳来跳去避免踩着掉落在地上臭烘烘白果的同学。
读书的时候,我也在秋天,去爬过香山,去踩过钓鱼台银杏大道和地坛公园西门银杏大道的落叶。


去香山那次,人比红叶多,比肩继踵的,随着人群从山脚爬到山顶,再从山顶下到山底。回学校的时候,返程公交站全是人,队伍排到不知道弯了多少弯,于是自作聪明地想,要不干脆避开首发站,走两站路去远一点的地方上车,走着走着,眼瞅天就黑了,最后还是没等来我的公交车。忘记了后来是怎么回的学校,但之后就再也不爱在这种特定的时节凑热闹看特定的风景了。


读书的时候,为了凑每周要交的摄影课作业,还装作学生混进过北京市少年宫,拍少年宫里秋天,拍少年宫里的孩子和家长。那时候,北京市少年宫还在景山公园北边,在皇家园林寿皇殿古建筑群中,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少年宫里很安静,都能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


后来工作了,混迹在金融街附近,金融街购物中心北边有一片银杏林,每到秋天,银杏树都以金黄的身姿召唤着过路的行人“来拍照呀~”。有一条小道是每天都会走的,深秋时节,满地都是银杏叶,像铺了一层地毯,人走上去,落叶会咯吱咯吱地响,车疾驰而过,也会带起几片落叶,打几个圈,再慢慢落回地面。



金融街过了二环路,是月坛公园,是金融街周围的打工人午休遛弯的好去处。月坛公园也有好多枫树,在秋天,由绿变黄,再由黄渐渐变红,最后红叶随着风一片片飘落。


最近两年,也是有意无意,在秋天最美的时候,去到了大觉寺和红螺寺,不仅能看大银杏,还能吃到烤白果。刚出炉的烤白果趁热吃,香极了,慢慢放凉了,才会有那种臭臭的味道。古树和古寺,总给人一种莫名的宁静感,感觉时间就在这一砖一瓦,叶生叶落,慢慢地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前几天,去打卡了近些年观红叶的圣地坡峰岭,虽然人还是比想象中多很多,但走在林间,看着忽近忽远的各种颜色的树叶,还是有一种兴奋感。毕竟是北京的秋天,感觉只有这样人挤人地走一趟,这个秋天才没有白白度过。


我家楼下,也有几棵大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每年也是由翠绿变成深绿,又深绿变成金黄,再在寒风中迎来冬天,慢慢掉光,成为光杆司令。一年又一年,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听歌勿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八大辽构丨瑰丽多彩的辽代木构建筑
- 北京丨房山巡塔:辽塔十四支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