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生活的养成之路
查看话题 >凌晨四点,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Do you know Los Angeles morning four-point looks like?
我想大家对这句话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科比说过的经典名句。在一次采访中记,记者问科比为何如此强大,而科比却给出了这样的反问: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我没有机会看见凌晨4点的洛杉矶,但凌晨4点的合肥,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在这个夜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再一次开始挑战早起计划。
凌晨4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呢?科比说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还是满天星光,行人寥落,寂静无声。而我的感受就非常俗气了,“这不就是黑天吗!?啥也看不见!”
早起是我的计划,而早到凌晨4点起床最初却是个意外。前一天晚上定了早上5点的闹钟,睡前还在担心自己能不能起来,结果第二天一早突然从梦中惊醒,以为错过了学习时间,拿起手机一看“4:00”。松了口气继续躺回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一边顾虑着现在睡下1个小时后我会不会又听不见闹钟了,一边又想丹丹欢欢都在挑战4点钟起床,她们是不是已经开始默默的努力了呢?带着这样的焦虑我再也无法安心入睡,索性一鼓作气的坐起来,穿衣服,洗漱。就这样4:20我如愿的坐在了电脑前,也成功打开了“早起”这扇新世界的大门。

昨天有几位小伙伴来问我,这么早不会困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凌晨4点起床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没有在“坚持”,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喜欢那份只有凌晨才会有的宁静,喜欢独自一人心无杂念的个人时间,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高效时间。
- 心无杂念,提高效率
晨读是我每天早上的必做项目,对于阅读速度慢,又容易分心的我来说,凌晨的宁静可以让我真正的静下心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书中,这样高度的专注力弥补了我读完就忘的缺点。阅读速度虽然还没有达到其他小伙伴那样一目十行,但也从第一天的每小时20页,提高到了每小时40页左右。每天阅读完还会给自己留出一点思考和输出的时间,让自己更好的吸收书中内容。
听课也是安排在早上的项目之一,我会根据自己的计划,把课程落实到相应的日程上。以前工作一天后回到家打开课件,大量的理论知识就像一堆奇奇怪怪外星语,明明每个字都听得懂,但就是进不到脑子里去。而清晨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休息一整夜的大脑是输入新知识的最佳时段。现在状态好时,我最多可以连续学习3节课。
高效的清晨时光还会安排一些其他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事情,例如分析目标、调整计划、写文章、背金句等等。

挖掘、探索更好的自己
高效率的做事让我有可以机会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练字、文章输出。
书写是我的弱项,都说字如其人,人亦如字,而我的字体实在上不了台面。经常看到其他小伙伴发自己的收账、记录,清新可爱的小贴纸,搭配工整的字迹,每每看到都会感到耳目一新。再看看自己的字迹,明明做了很多事,明明记录了很好的内容,但因为字丑所以越来越不喜欢记录。很早以前就有过练字的想法,但总是拿没有时间为借口一拖再拖。现在每天多出来的3小时终于让我可以腾出一段时间好好的纠正一下字体。我把已经落灰的字帖拿出来,每天腾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一笔一划开始练习。
除了练字,文章输出也是我的弱项,每周一篇成品文的计划从年头说道了年尾,眼看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个看似并不过分的小目标却始终没有实现。可能是每天高效的输入,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灵感,最近每天都能保持300-600字的分享和输出。这个小变化,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

- 分享与被分享
我是一个不太会分享的人,不是不喜,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分享。最近早起打卡成了我每日分享的一个契机,从不知道写什么,到现在可以絮絮叨叨写出几百字也是连自己也没想到的。
以前我不太喜欢看朋友圈,对别人的日常分享也不太感兴趣,更不会写评论,总觉得看别人的日常分享好像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看干货来的直接。而最近在尝试个人分享时,会借鉴其他小伙伴的内容,从中让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会看到有人在记录自己的时间效率,有人在分享运动成果,有人在推荐书单,也有人在分享早睡小技巧等等。小伙伴们的分享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也让我也愿意尝试一些好的改变。现在的我会在白天空闲的时间,利用碎片时间看每位小伙伴的分享,也会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这应该是另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小突破吧~
每天早上的充实时光就像是我的充电器,它可以让我能量满满的开启一天的工作、生活。所以我没有在“坚持”,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做一件自己喜爱的事情。一周的改变让我感到很惊艳,同时也很期待未来带给我的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