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后感
世间太多无趣的婚姻,而少了有趣的爱情。
“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是你,一毛也没有我也嫁。”三毛这样对荷西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还在滚滚长江中流传。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自古都有不爱金银,只愿得一人的故事。《茶花女》的故事,可以说是西方的杜十娘的故事。一个交际花,放弃奢华、糜烂的生活,转而投入贵族子弟阿尔芒的爱火之中,最后燃烧自己,香消玉损。
小仲马写这个故事,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和身份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看来,这完全谈不上是伟大的文学创造,反而更像是大师自甘堕落而写的三流小说,如中国明清的话本。
玛格丽特巴黎有名的交际花,多少人一掷千金、倾家荡产也只求她的垂顾。而阿尔芒一个不算显赫的贵族,一个初涉巴黎的刚毕业学生,口袋里无太多的金钱,却有一颗爱玛格丽特的真心,反倒打动了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初识阿尔芒是在一家剧院,可那时的玛格丽特,心高气傲,还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她的眼睛里完全看不上这个自视甚高的小伙子。
再次相见时,玛格丽特因为肺部生病刚从疗养地回来,也许是生病的人特别脆弱,也许是经历过生死瞬间,对真情格外的看重。当阿尔芒捧起她的手嘘寒问暖时,她就被他所打动。从而做了要当他秘密情人的打算。她还需要华服、豪宅、马车、钻石、仆人,所以他不能是她的唯一,只能是她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不同的是,她不收他的钱。
可是爱火蔓延的速度是那样的快,也许是许久不曾得到真心的看顾。这样的真挚而热烈的爱,很快就让彼此只想做对方的唯一。玛格丽特和阿尔芒本想是在乡下背着公爵厮守,却不想,一分一秒也不愿意离开彼此。只愿此刻是永恒,用身体化作最耀眼的光。这样的爱情,让将她视为女儿的公爵选择了离开,让愿意为他一掷千金的伯爵退步。
玛格丽特卖了钻戒、马车、华服,最后所有的债主找上门来,她还在做着和阿尔芒彼此相守、幸福生活的美梦。
阿尔芒也并未背叛玛格丽特,只是苦于家庭的羁绊,他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母亲早逝,父亲奋进,独自拉扯一双儿女,而且给儿子最好的教育,期待他有个锦绣的前程。女儿美丽贤淑,即将有一门好亲事。然而这样的父亲,等来的确实儿子爱上了一个巴黎交际花的故事,而且这位交际花还在倒贴他的儿子。
在上流社会,这样的事情是万万不可发生的。一个体面的、有地位的男子,是可以有情人的。但是绝对不可以,被情人包养。更不可以为了这个情人放弃大好的事业和前程,终日厮守,甚至结婚。这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会让阿尔芒乃至他的家族成为整个巴黎的笑柄。会让她的妹妹因为家族蒙羞,而被退婚。
玛格丽特在和阿尔芒的父亲见面后,就知道自己的爱非但不能成全阿尔芒,反倒会毁了他,十分的痛心疾首。最后选择了离开,成全他们一家人,成全父子情深、成全远大前程、成全婚姻美满。她用生命作证,自己最终实现了她的承诺,用生命为爱情歌颂。
结尾非常的虐心,阿尔芒不知道玛格丽特的成全,还以为她贪图享受,又回到了纸醉灯谜的生活。他用尽所有的手段在各种场合羞辱她,有多爱,就有多恨,因爱生恐。加速了玛格丽特的死亡。
在弥留之际,玛格丽特用最后的残躯,手书了绝笔日记。每一篇都在死后剜割着阿尔芒的心,让他追悔一生。
作者用第三人称,旁听阿尔芒的爱情故事。显得整个故事更加的飘渺、凄美,还有一丝神秘色彩。玛格丽特死后,阿尔芒追悔不已,甚至不惜迁坟来见玛格丽特最后一面。当面对尸虫满布、腐蚀败坏的尸骨时,他最后一丝的幻想也成为了泡影。说不清是害怕、还是震惊、还是痛心,当所有的感情到达一个顶点的时候,这个故事也划上了结尾。
你敢不敢为了爱勇敢一回?你敢不敢让自己和这个社会作对?你敢不敢爱,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冥冥众生中,大多人的心中都有遗憾,有一块不敢踏足的自留地,里面是什么,只有自己清楚。酸甜苦辣找不到出口的痛苦和迷茫从心口充满全身。每每想到都痛到不能自已。但是生活,还是日复一日。我们终究要回归于平淡,难得的是不留遗憾的把伟大归于平淡。过往的,将不留。未进者,愿你也不留,不留遗憾,不负真心,不失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