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的USMLE step 1考试总结
看了很多考经了,也幻想着自己考完以后能出一个,但整个准备过程真的一波三折,加上考前几天情绪波动得厉害,考完以后我真心觉得考的不好那是必然的,考的好那是运气,这个经验真的没什么值得借鉴的。之所以写,还是为自己做一个记录,给自己一个交代。
现在还没出分,出分后会更新分数。
整体总结
备考时间:2018.01~2020.10 将近3年,中间有半年左右完全没看的时间
备考方式:主要兼职,全职时间3个月左右
备考材料:FA,FA Q&A,Kaplan Qbank,UWorld Qbank,做题和刷FA为主,有疑问或者薄弱项查看百歌推荐的各科参考书、FA express video、Uptodate等
备考工具:Anki,自制错题分析excel表,用过1个月左右中国考U圈打卡
各阶段时间及checkpoint成绩:
第0阶段 kaplan diagnostic: 55%
第1阶段 Kaplan sim1:71%
第2阶段 Kaplan sim2:78%
第3阶段 UWorld sim1/sim2平均值:255
NBME:大概在UW刷了50%,75%和90%时各做了一次,430(213),540(236),600(248)
下面开始讲一讲各阶段具体过程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第0阶段 2018.1~2019.7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是大一的时候,那会儿觉得出国这件事离我太遥远了,况且家里也不同意,对我唯一的影响是我会在有空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一点相关的原版教材和辅导书来看,到了临床阶段更觉得case files这套书讲很多思维和一些相关的总结如醍醐灌顶一般。
大五实习那一年开始认识到国内的医学教育看中的品质,或者再功利一点,就是找工作时看中的品质,临床能力并不是非常重要,而医院对此的培养,尤其是外科,更是差强人意。基于此,我开始有未来去美国接受住院医培训的想法,特别是实习到外科以后,大段空闲时间没处消耗,于是直接下单了影印版的FA Q&A,散散漫漫地做起来,想说反正一百多块钱也不亏,那时候我也没什么明确的规划,18年7月开始我们开始面临二级学科资格考试、找导师和出国临床交流,我也受科里师兄和找到大牛导师的鼓舞,想说还是好好在国内做科研,所以就把考U暂时放下了。
但后来发现科研根本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于是19年1月我开始去综合医院当住院医的时候,由于第一个月给我安排到了一个非常轻松的科室,闲着无聊,又把考U捡起来了。临床工作其实并不是连续的,一天工作中会存在一些没事干但又必须待在医院的时间,包括值班,我就把FA Q&A扫描下来存在电脑里一闲下来就做。就这样磨磨蹭蹭地,也在7月份把Q&A刷完了。其实当时应该继续刷Robbins,但我一看我这效率,再刷完Robbins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心一横就去做了kaplan diagnostic test,55%并没有达到出科标准,但想想折算成题目也没差几题了,就很虎地冲进了第1阶段。
第1阶段 2019.7~2020.2
刚开kaplan题库分科做题的时候,第一个做的就是我基本上忘得精光的解剖组胚,正确率真的超级低。特别是胚胎学,本科的时候就没怎么好好学过,Q&A里做到过,但也囫囵吞枣,看到这么低的正确率,才终于下定决心好好看一看,主要就是看百歌推荐的参考书,和FA express video,再结合FA一起看,翻来倒去好几遍再结合做题,感觉到了第2阶段结束才终于搞得比较明白。其实按照百歌的推荐,我应该看看kaplan video,但它实在太长了,看了几次都觉得大部分时间在讲我并不关注的内容,最后还是放弃了。
其实大部分对于我来说困难的内容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也是这个时候我会开始怀疑绕过checkpoint直接进来是不是有点不好,但所幸后面几个科目最终都达到了目标正确率。出科成绩也还算低空飞过。此时遭遇了疫情不用转科,我想趁热打铁说不定能在7月份我回自己科轮转之前把它搞定,于是马不停蹄地进入第2阶段。
第2阶段 2020.2~2020.3
第2阶段整体还算顺利,几乎是全职复习的状态,出科也通过了而且比checkpoint高了不少,让我一下有了信心。开UWorld的同时,也定了考期,当时很天真地想,百歌说可以约两个月后的考位,我延长点时间总可以了吧,就把考期定在了6~8月,后来也是感谢疫情,所有人考期都延长到了12月,不然我一定会面临延期考试的困境。
第3阶段 2020.3~2020.10
第3阶段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挣扎的阶段了,最开始的正确率都是在70%附近徘徊,最差的还掉到过50%。当时发现自己其实基础非常地差,也是之前老想走捷径的结果,当时在中国考U圈打卡,还看到评论说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前面checkpoint虚高造成的,心里一边吐槽说那还设什么checkpoint,一边赶紧想解决办法。
当时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设计一个错题分析的表格,看错题的时候也统计一下错误原因,各个栏目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以贴合实际,最终其实知识掌握还是占主要,而且直到最后因为知识没掌握好造成的错题也只减少了2题(每40题),但前期它给我最大一个提示就是该去好好刷anki了。我的习惯是把相关的内容都做进一张卡里,导致每张卡都特别长,所以平时有点不爱背,每次都是背两张就觉得好累,但发现因为自己其实会但是没记住造成的错题实在是有点多以后,才下定决心每天要匀一点时间来好好背,后来又发现自己其实很多知识点都是知道个大概,但细节没记清楚,又把每张卡片里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内容用橙色加粗突出出来。
但正因为前面基础太薄弱,第3阶段比想象中战线拉得还长,最终也没能在回科之前把它搞定,回自己科轮转以后,种种压力加上这件心事让我最终崩溃了,去医院诊断了抑郁症请了一周假,冷静下来想,干脆直接脱产两个月把这件事做完,再考虑其他。那时候也毅然决然地把考试时间定在了11月回去转科的前一天,当时的想法是不管考成什么样,把这件事了结就好。
刷到50%的时候试着做了一次NBME,结果令人崩溃。但考期也定了,索性连公邮也不问了,问了也是白问,如果它让我回去看书,我哪有时间?那时候每天的复习内容就是做题,看题,过FA,尽量把做题的时间都放在白天,适应正式考试的时间,也吃了几次思诺思把作息调整过来了。因为觉得之后可能也没时间再去做错题了,所以如果一天的复习提早结束了,我也会做10个题一个block的错题,尤其是在FA一个完整的章节过完以后。
还好NBME成绩也一点点提高了,UW出科成绩也擦着线过了,我想就这样去考吧,考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了。结果到考试之前,我UW其实还差一百多道题没做,在里面随手积累的一些flashcard(就是觉得不是很重要懒得做进anki的内容)也没看,连出科考的错题都没看,就这样去考了。
考试当天
考试前两天我刚从家里回北京,经历了一个情绪波动,每天都给爸妈打电话哭,也没怎么复习,考前一天给自己订了不错的酒店,还去参加了滑雪队的体测,和外界接触的新鲜感让我心情好了起来。我买了超级多面包和香蕉,但最后只各吃了一个,每个block都会出来上个厕所,但进去还要重新安检,所以也不敢待太久,也就是看一眼手机,吃两颗薄荷糖或者口香糖,买的咖啡都没喝几口。幸好前一天晚上有思诺思睡的很香,竟然7个block下来都没犯困。不过总是看到重复的考点,我觉得我可能就是前面做错了它要确认我到底会不会。每个block标记的题也跟模考差不多,但我总觉得这件事对我有一定偏倚,我想标多点自然就多了。
最终考完觉得有点虚幻,去楼下找了个桌子又吃了好几个面包才回家。接下来回科轮转,一下没了学习压力,整个人都散漫起来,连着快两个星期了吧,回家啥也不想干,毕业课题也没什么进展。也给自己放松和适应的时间吧。
考step 1的这段日子,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我觉得都是一种收获。知道自己虽然本科的时候成绩不错,但其实知识掌握得真的不怎么样,知道了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什么叫做好的题库,也知道了自己的抗压能力也就那样,感受过多方面压力的煎熬,也在各种选择中挣扎过,也算经历过了不一样的日子,也算成长了一些些。
(以上内容完稿于2020-11-12)
成绩
终于出成绩了,243分,马马虎虎,离目标的250分还有差距,不过也对得起我一直抄近道的复习了。成绩报告方式跟以前有所不同,结果发现无论是从physician task,还是学科还是器官系统,我都超级平均,没有长板也没有短板,感觉是件好事。总之这项事情是完成了,现在好好忙毕业找工作,明天的烦恼留给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