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ti exhibition-Manga マンガ" 章节摘要及翻译1
P7 Director's Foreword 馆长的前言
漫画(Manga),作为现代图像故事叙述的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完善,如今已备受世界范围内读者喜爱。基于日本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传统,好的漫画能够通过富有创造力的故事情节带动我们的情绪,让有冲击力的画面刺激我们的神经并且带领我们进入画中的世界。大英博物馆管照着全世界最出众的日本图像艺术收藏之一。我们很荣幸能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过去伟大的(浮世绘)艺术家葛饰北斋和河锅晓斋一并当代漫画大师的作品。
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东京国立艺术中心的馆长Aoki Tamotsu的有效配合与协作。动漫推广协会(The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Manga and Anime)也在与出版方联系且通过版权协议方面给予至关重要的建议与协助。漫画出版方在百忙之中仍旧耐心地回应我们的要求。无论如何,特别需要感谢那些热情地借出作品给大英博物馆的漫画作者们,他们放心地把作品交与我们阐释,这增强了我们完成展览必需的信念。我们有信心,大英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不分年龄性别的参观者们,无论你是漫画的忠实粉丝还是漫画初心者,都能从心底感受到此次展览的魅力。
举办如此大规模与高要求的展览,还能充满创意的设计和震撼人心的数字科技元素,这都需要大量的资源。非常感谢博物馆开明的盟友花旗银行(Citi Bank)让此次开创新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我们的物流合作伙伴(Logistics partners)国际货运航空集团(IAG Cargo)在安全地把作品送到伦敦的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9 Note for the Reader 读者请注意/阅读提示
阅读漫画对于第一次接触它的人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日本漫画翻页方向和页面中串联故事线的分格都是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安排的。这就说明一本日本漫画的首页与英国图书的尾页位置是一样的。本书中摘录的漫画需要找到忠于日文原著作品的同时又让内容易于西方读者理解之间的平衡。
在某特定的漫画排版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按西式(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把它展示出来。除此之外,一些长篇的,情节连贯的漫画还是会按原本日式(从右到左)的阅读顺序,所以你阅读此类漫画时,需要根据指示快速往后翻到漫画开头,再按照原版的日式顺序来阅读后面的内容。因此每个作品选段顺序各有不同,请务必仔细阅读说明,确保你有按照正确的顺序阅读。
有些短篇漫画选段是由不连续的漫画内容组成的,为的是让读者感受此类系列漫画的特色。其中每一选段都会有对应的说明文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据此找到相应的书籍,各选段也没有固定的阅读顺序。
每一页漫画上的分镜格都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阅读顺序安排的。我们在每一页都用“漫画地图”的方式进行了数字标注,让你们可以按正确的顺序阅读分镜格的内容。地图上的数字标注对应着每条说明中的漫画的译文所在位置。一旦读者们熟悉了漫画分镜的顺序,逐渐地就能自然地阅读漫画了,且流畅的漫画阅读指日可待。
本书中的日本人名顺序按照日式顺序排列,姓(等同于西方人名中在后的称谓)放在前面。有多种方式可以音译日本漫画作品的名称。在可能的情况下作品名称会按照原版出版方或作者的意愿翻译。
拟声词也被纳入漫画作品中,以此来加强阅读时的沉浸式体验。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音译拟声词或在说明文字中解释它们。
P10 Introduction written by Nicole Coolidge Rousmaniere 序言 来自编者妮可·柯立芝·罗斯莫尼尔
伴随着在大英博物馆的塞恩斯伯里艺术展览馆中花旗系列展之Manga マンガ的举办,这本书也成功出版,使得当代漫画范本和数字化动画影像能够追根溯源。展览综合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上相关的历史悠久的艺术品到数字化实验产物等各种类型的约50名漫画作者,70部出版物以及162幅作品,集合了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漫画范本,同时也指向了这深入人心的媒介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此次展览的参观者和本书的读者都能获得一项实效性强的新技能:流畅地阅读漫画。
本书中的六个章节可以与展览中的六个主题展区相对应,在尾页的核对清单(pp.334-41)上可以找到更详细的说明。参观者在进入展区之前会先观赏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数码影像,与之并列的是路易斯·卡罗原作的复刻版和各日本漫画中的不同版本,可以在阿曼达·柯尼尔撰写的专栏(pp. 46-47)和大友克洋漫画节选《爱丽丝》(pp. 48-53)中找到相关内容,这些向我们展示了漫画这一媒介可以把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改编得如此引人入胜甚至令人惊奇不已。接着读者和展览的参观者一同进入一个概念化的兔子洞并开始一段旅程,沿途有六个主题展示区,途中还有展览会定制的吉祥物角色Mimi酱(漫画家河野史代创造的形象)一路陪伴,本书中也会见到它的身影。
展区1的主题是“了解漫画本身”,这一部分旨在告诉读者阅读漫画的基本方式,篇幅集中在漫画阅读,绘制和发行上。与展出内容一样,河野史代在漫画《吉加城-漫符图谱》(pp. 58-75)中介绍了“漫符”这一概念,漫符的运用让漫画有了文法,还演示了如何按照正确的顺序阅读漫画,这种阅读顺序和西方读者习以为常的从左到右顺时针布的画面布局完全不同(也可参考p.9的阅读提示)。本书的第一部分也和展区一样,通过对漫画家的采访展现漫画绘制过程,还包括如何筛选漫画原画以及编辑和出版方在漫画发行中的作用。
展区2的主题“叙述的力量”,该部分探索的是图像叙述艺术在漫画中的呈现,研究此种艺术形式的历史源头和当代发展,还介绍了20世纪初的漫画先驱者例如北泽乐天,冈本一平和手冢治虫的作品。该展区的展览快结束时会出现一间虚拟“书店”,在这里有预留空间可供参观者们取阅和下载漫画书籍和杂志。还有基于漫画家星野之宣绘制的漫画《宗像教授大英博物馆冒险之旅》的影像体验区,真正地让参观者们进入了漫画版博物馆中的世界,本书中亦有两处对该作者及其作品的访谈记录(pp. 16-17; 240-43; 在p. 248有相关插图)。接着参观者们会来到日本最古老的漫画书店之一,位于东京神保町的“高冈漫画”书店,可惜实际存在的书店已于2019年三月永久闭店。在本书中,我们选择了不一样的关注点,通过山田友子研究少女漫画中不同叙述方式的文章(pp. 118-21)和漫画家荻尾望都的作品《柳树》(pp. 122-41)挑战漫画的叙述方式仅仅从男性视角出发这一观点。
在本书第3部分“可视与隐藏世界的力量”中,文章鼓励读者们去探索不同的漫画类型并找到他们最钟爱的一种,而展区也是一样,讲述可视世界的漫画类型有运动漫画,冒险漫画,科幻漫画,变身漫画,关于爱与情欲的漫画;隐藏世界的漫画类型则是关于信仰,鬼魂和恐怖主题的漫画。
第4部分把视角投向了漫画在社会中的角色,先从漫画最基础的粉丝群体,草根漫画和同人漫画的诞生开始。漫画展会(Comiket)活动和角色扮演(cosplay)也有着重介绍。再把视线放到我们身边:在社会中,在教育上,在博物馆里乃至不断前进的二十一世纪中漫画的角色身上。本书该章节“漫画与社会”中将会进一步研究漫画展会,博物馆的漫画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馆),由竹宫惠子发起,把漫画初本原作收集存档的Genga项目,以及奠定现代社会中漫画所处位置的特殊合同与版权等相关议题。
第5部分“运动中的线条”在书和展览中展出历史上和现代主要漫画家作品的原稿,并且放大了他们笔下标志性的角色形象。其中的亮点是长达17米,由河锅晓斋在1880年为东京的新富座剧场绘制的歌舞伎幕布(pp. 296-97)。本书中这一部分将会有文章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挖掘北斋,晓斋和19世纪西方绘画,日本政治漫画和当代漫画之间的关系。
展览的第六部分审视了漫画更前卫的表达方式,媒体交互,游戏(主要是“精灵宝可梦”),和漫画在国际范围内不断发展的文化影响力。本书中的该章节“扩大漫画的边界”,赤冢玲子讲述了她父亲赤冢不二夫的作品对她的装置艺术表达产生的影响(该装置在展览中展出);雨果·弗雷从图像小说类型中寻找漫画进化的踪影;雷娜·丹尼森则概述了如何从漫画到动画。本书以对漫画家井上雄彦的采访和伊藤刚的文章为结尾,不仅综述了漫画的历史及其复杂的特性,同时也赞美了“这些画中蕴含的力量”。